西北植物学报

补白

  • 《西北植物学报》投稿须知

    <正>1.内容范围:《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

    2012年08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西北植物学报》参考文献著录体例

    <正>1.外文期刊文献著录格式:序号→全部作者→论文题目→期刊名称(斜体)→发表年份→卷(期)→页码。例如:[19]HAMMOND E T,ANDEREWS T J,MOTT K A.Regulation of Rubisco activation in antisense plants of tobacco containing reduced levels of Rubisco activase[J].Plant J.,1998,4(2):101-110.2.中文期刊文献著录格式:序号全部作者(括号中注明姓名的中文)论文题目期刊名称(英文亦可用拉丁文,斜体并在括号

    2012年08期 v.32 1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西北植物学报》论文写作要求

    <正>1.题目与标题:论文题目务求简明、确切、新颖,与文章内容一致,不用副题,一般不超过20字,且中、英文题目表述要一致。题目请勿使用非公知的缩写词、字符、代号等。中文各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1,1.1,1.1.1;2,2.1,2.1.1……,层次划分一般不超过3级。

    2012年08期 v.32 1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西北植物学报》2011年刊载论文第一作者信息统计分析

    南红梅;

    <正>《西北植物学报》2011年第1~12期共发表论文398篇(含英文8篇)。从刊载论文第一作者信息统计看,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含在读博士和在读硕士)的共349人,占87.7%;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含在读研究生导师——通讯作者)的共237人,占59.5%;从论文研究单位看,主要来源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系统,其中

    2012年08期 v.32 1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研究报告

  • 梅花CBF转录因子的克隆及表达

    张杰;张启翔;杨炜茹;

    根据GenBank中与梅花同属的桃、甜樱桃等已发表CBFs转录因子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PCR和RT-PCR方法,从梅花基因组DNA和cDNA中克隆CBF转录因子片段。结果表明,两种途径获得的CBF基因序列一致,基因全长821bp,编码238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具有典型的CBF蛋白特征,包含保守的AP2/EREB DNA结合结构域及CBF家族蛋白特征短多肽序列(PKK/RPAGRxKFxETRHP和DSAWR)。氨基酸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与欧洲甜樱桃、矮扁桃等CBF转录因子相似性较高。相对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4℃低温胁迫下,其表达量符合CBF转录因子表达特点,随着胁迫时间的增长表达量呈上升趋势,8h时达峰值,说明该基因在低温胁迫下上调表达。

    2012年08期 v.32 1505-1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 百合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克隆及其转化烟草的花色表达分析

    陈洁;安利清;王涛;姚娜;李潞滨;杨凯;

    以‘西伯利亚’百合为试材,利用PCR技术克隆了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构建了CHS基因的正义和反义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叶盘,获得了转正义CHS基因的本明烟草18株,转反义CHS基因的普通烟草21株,总转化率为26.0%。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结果显示,正义CHS转基因的本明烟草类黄酮含量升高14.0%~59.7%,反义CHS转基因的普通烟草类黄酮含量降低44.5%~76.4%。花色观察结果显示,正义转基因烟草的花瓣颜色未见变化,反义转基因烟草部分植株的花瓣颜色变浅。研究表明,CHS基因遗传转化是进行花色调控的有效手段之一。

    2012年08期 v.32 1511-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苦参凝集素蛋白基因转化水稻的研究

    杜平平;黄兴奇;李定琴;余腾琼;程在全;

    以水稻杂交品种‘云资粳41号’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苦参凝集素蛋白基因(SFL)导入水稻细胞,采用氯酚红法和PCR检测外源基因是否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结果显示:外源基因成功转入水稻基因组,并获得一批转基因水稻植株;转基因植株叶片离体接种稻瘟病菌的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与对照(非转基因植株)相比有明显的抗性,证明SFL基因在水稻中得到表达。研究表明,基于SFL基因所具备的广谱抗菌作用,可以预期所得转基因水稻植株很可能对水稻的多种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抗性,为选育新的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以及拓宽栽培稻抗病遗传基础增加抗稻瘟病基因奠定了基础。

    2012年08期 v.32 1518-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小麦幼苗耐热性的QTL定位分析

    李世平;昌小平;王成社;景蕊莲;

    以小麦DH群体(‘旱选10号’ב鲁麦14’)为材料,在高温(热胁迫)及常温(对照)两种条件下考察小麦幼苗的根干重、苗干重、幼苗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耐热指数,并应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幼苗性状及其耐热指数QTL的数量、染色体分布及表达情况,以及QTL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显示:(1)亲本‘旱选10号’的耐热性明显优于‘鲁麦14’,且杂交后代的耐热性出现超亲分离。(2)控制幼苗耐热相关性状的QTL位点在染色体2D、6B、3A、4A、5A和7A上分布较多,而控制幼苗性状耐热指数的QTL在染色体6A、6B、3A、2D、5A和7A上分布较多,QTL位点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有区域化的趋势。(3)控制幼苗性状的单个加性QTL和上位性QTL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平均为2.48%和2.65%;而控制耐热指数的单个加性QTL和上位性QTL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平均为8.84%和1.98%。(4)在热胁迫和对照条件下共检测到与幼苗性状及其耐热指数有关的加性效应QTL 13个和上位性效应QTL 28对,分布在除4D和6D以外的19条染色体上。研究表明,控制幼苗性状的QTL以上位性效应为主,而其耐热指数的QTL以加性效应为主。

    2012年08期 v.32 1525-1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 菘蓝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遗传差异的ISSR分析

    段英姿;

    以1个菘蓝二倍体及其10个同源四倍体株系为材料,利用19个随机扩增ISSR引物分析其遗传差异性,为菘蓝多倍体诱变的基因表达调控以及遗传改良提供依据。结果显示:菘蓝二倍体与其同源四倍体及四倍体之间的ISSR多态性有明显差异,除主要遗传位点相同外,有些四倍体株系扩增条带数多于二倍体,有些四倍体株系扩增条带数少于二倍体,四倍体株系间亦有多态位点;11个株系共扩增111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达55.22%。聚类分析显示,不同四倍体株系与二倍体的遗传差异大小亦不同。研究表明,菘蓝二倍体与其同源四倍体具有中等偏高的遗传差异性。

    2012年08期 v.32 1534-1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蓖麻杂交种的SSR鉴定及遗传变异分析

    谭美莲;严明芳;汪磊;王力军;严兴初;

    采用SSR标记对蓖麻CSR24×CSR181杂交所得的F1种子进行分析,为蓖麻早期杂种鉴定和遗传变异分析奠定技术与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各位点鉴定所得结果基本一致,除RCM207和RC129位点鉴定的杂种率未超过10%外,其它位点的杂种率都十分接近,在13.46%~17.27%之间。(2)少数个体在相关位点发生了变异,在引物RC242的扩增图谱中有4个单株出现了双亲特异条带的缺失,产生了双亲都没有的新条带;在引物Rco23、Rco26、Rco29、RC129、RCM613和RCM999的扩增结果中出现了父本特异条带的缺失,同时产生了一条新条带。(3)多样性及UPGMA聚类分析表明杂交后代遗传变异显著,子代个体与亲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5~1.0之间,个体间差异明显。

    2012年08期 v.32 1539-1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 29个香蕉基因型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谢子四;刘德兵;魏守兴;陈业渊;谢建吉;魏军亚;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29个香蕉品种(系)的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64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25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24条条带;UPGAM聚类图显示所有供试的29个香蕉品种(系)可分为2个类群且与基因型相一致;实验结果与形态、农艺性状标记分类基本一致。研究表明,SRAP技术可有效运用于香蕉基因型的遗传和育种研究。

    2012年08期 v.32 1547-1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 直立百部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付晨熙;方明;朱友林;方罡;李恩香;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直立百部4个居群的84个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探讨山东百部种的地位。结果表明:(1)15个引物共检测到184条清晰的谱带,其中多样性条带153条;直立百部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其物种水平多样性条带百分率(PPF)为83.15%,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1.425,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88,Nei’s多样性指数(Hpop)为0.254。(2)居群平均水平上多样性条带百分率为63.04%,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51,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310,Nei’s多样性指数为0.206。(3)AMOVA分析显示直立百部居群间遗传分化水平(ΦST)为0.126 3,POPGENE分析显示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91 1,二者均表明居群内变异大于居群间变异;直立百部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2.116 6,说明居群间的基因交流较频繁。(4)聚类及主成分分析显示,直立百部4个居群聚为两支,其中泰山居群与其他居群关系较远,以蔓生百部和大百部为外类群分析的结果支持将山东百部作为直立百部的异名,Mental检测显示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2012年08期 v.32 1553-1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太白杜鹃天然居群的表型多样性

    司国臣;张延龙;赵冰;徐华;

    为揭示太白杜鹃(Rhododendron purdomii)天然居群的表型变异程度、变异规律,以秦岭山区的7个天然居群为研究对象,对其花序和叶片的10个数量性状和8个质量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聚类分析,探讨居群间与居群内表型多样性的变异特点。结果显示:(1)在太白杜鹃的质量性状中,花色与花瓣内斑在居群间与居群内均存在丰富变异,花朵香味、花序形状、花冠形状、花梗颜色、叶片形状和株型等仅在居群间存在明显变异,在居群内则趋于一致性;其数量性状在居群间与居群内也存在广泛变异,10个数量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平均值差异全部达显著水平;在7个居群内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55.3%,其中花梗长、花丝长、花瓣宽与叶柄长变异较大,花朵数变异较小。(2)相关性分析表明,太白杜鹃花瓣长和花瓣宽分别与经度存在极显著与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片长、叶片宽和叶片长宽比与海拔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其它性状与地理因子的关系密切。(3)聚类分析显示,太白杜鹃的7个天然居群可以初步分为两大类,但性状的表型特征并没有依地理距离而聚类。研究表明,太白杜鹃天然居群的表型性状在居群内与居群间均存在丰富的变异,而且其与居群特点、分布生境等关系密切。

    2012年08期 v.32 1560-1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 6种野生草莓的核型分析

    陈丙义;黄金凤;高志红;章镇;乔玉山;

    以五叶草莓等6种野生草莓为试材,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其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6种野生草莓的核型公式分别为:五叶草莓2n=2x=14=12m+2sm、黄毛草莓2n=2x=14=8m+6sm、绿色草莓2n=2x=14=10m+2sm+2st、东北草莓2n=2x=14=8m+6sm、森林草莓2n=2x=14=6m+8sm、西南草莓2n=4x=28=16m+12sm,6种野生草莓的核型类型均为"2A"型。供试6种野生草莓的进化顺序可能为:五叶草莓、绿色草莓、东北草莓、黄毛草莓、西南草莓、森林草莓。

    2012年08期 v.32 1567-1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慈姑根尖细胞微管骨架的免疫荧光观察

    胡金朝;

    分别用考马斯亮蓝染色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并运用荧光倒置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慈姑根尖固定后酶解获得的去壁细胞和细胞团块以及根尖细胞分裂周期中微管骨架列阵进行详细观察,以探索高等植物微管周期的普遍性。结果表明:慈姑根尖固定后酶解可获得大量结构完整的去壁细胞与细胞团块;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可见,慈姑根尖细胞中丰富的蛋白物质以及处于不同分裂期的细胞核染色体;免疫荧光观察可见,慈姑根尖细胞周期中微管骨架保存较好,主要有周质微管、早前期带微管、纺缍体微管和成膜体微管4种循序变化的排列方式,构成了高等水生植物分裂细胞中典型的微管周期。实验结果证明,高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微管周期具有相似性,为植物微管周期概念提供了新的实例。

    2012年08期 v.32 1573-1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 牡丹愈伤组织发生和分生结节形成的细胞组织学研究

    秦磊;成仿云;钟原;高平;于海萍;

    以牡丹‘Golden era’叶柄薄层为外植体,结合外部形态,对愈伤组织发生,并分化为分生结节过程进行了细胞组织学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牡丹不定器官分化、实现离体微繁殖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愈伤组织的发生与发育经历了启动、分裂、形成和组织分化4个时期。启动期,外植体束中形成层最先去分化,表现为形态上变暗,内部细胞核变大,淀粉代谢增强。细胞旺盛增殖的分裂期,先后于外植体形成层和皮层薄壁细胞处产生了愈伤组织,形成了质地紧实的愈伤增殖团,愈伤细胞体积小、质浓、核位于中心,且具有绕核积累的淀粉粒。形成期,愈伤组织增殖速度减缓,只有接触培养基的周缘愈伤组织仍在增殖。组织分化期,愈伤组织内部分化出维管单元,可以作为生长中心,有的是以特化的薄壁细胞为生长中心,外围核大、质浓的薄壁细胞层形成了具有再生潜能的分生结节。

    2012年08期 v.32 1579-1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 黄花补血草叶片盐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倪细炉;谭玲玲;沈效东;

    利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法对黄花补血草叶片进行解剖学研究,观察叶片营养器官中盐腺的分布、密度、结构及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黄花补血草叶片上、下表皮有大量的盐腺分布,且下表皮的盐腺密度比上表皮的多,盐腺周围有7~9个表皮细胞呈辐射状排列;盐腺的成熟结构由12个细胞构成,中央有4个分泌细胞,每个分泌细胞都有一个明显的分泌孔,是盐分泌出的通道;分泌细胞外侧伴有4个弧形的毗邻细胞围成一圈;盐腺内部靠近叶肉细胞处有4个收集细胞。研究认为,黄花补血草盐腺由一个表皮原始细胞发育而成,分别经历单细胞时期、2细胞时期、4细胞时期、8细胞时期和12细胞时期的不同发育阶段。

    2012年08期 v.32 1587-1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 茴芹属1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及系统学分析

    王志新;谭进波;彭禄;何兴金;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茴芹属1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其中12种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茴芹属16种植物花粉大小为(19.75~33.03)μm×(11.52~17.41)μm,极轴与赤道轴的比值(P/E)为1.40~2.28,体积大小指数(P×E)~(1/2)为16.71~23.97,属于中型花粉,具三孔沟,萌发孔位置为边萌发孔。花粉粒赤道面观有近矩形、赤道收缩形、椭圆形和近菱形等类型,其中近矩形和赤道收缩形占多数;极面观为三角形或三角圆形。扫描电镜下,其外壁表面纹饰赤道面观为脑纹状,极面观近光滑或为穴纹状。在伞形科芹亚科中,茴芹属植物的花粉具有中等进化、比较进化的形态特征。研究认为,花粉形态可为个别物种的分类处理提供孢粉学证据。

    2012年08期 v.32 1592-1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 外源一氧化氮对镉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生长及氧化伤害的影响

    李海燕;郭永成;李刘洋;王瑶;

    以玉米幼苗为材料,通过在镉处理的同时补充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及其类似物[K3Fe(CN)6]、以及NO消除剂,分析NO对植物耐镉性的影响,探讨NO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结果显示:添加20μmol·L-1 SNP能显著降低镉引发的玉米幼苗根生长抑制及根尖内源镉的积累,减少电解质的渗漏以及超氧化物自由基(O2.-)和过氧化氢(H2O2)的上升幅度,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增加,进一步提高镉胁迫下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SNP的上述效应可被NO消除剂2-(4-羧基-2-苯基)-4,4,5,5-四甲基咪唑-1-氧-3-氧化物(cPTIO)所逆转,而SNP类似物K3Fe(CN)6的应用对上述反应几乎无影响,说明该反应具有NO特异性。研究表明,外源NO能够显著缓解镉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造成的伤害,该缓解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植株体内内源镉积累和减轻镉诱发的氧化伤害来实现的。

    2012年08期 v.32 1599-1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 不同老化程度的不结球白菜种子活力指标变化及其相关分析

    吴汉花;蒋芳玲;曹雪;吴震;

    以不结球白菜品种‘高梗白’种子为材料,采用高温(42℃)高湿(相对湿度100%)人工加速老化处理,研究不同老化程度下种子活力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1)发芽指标(除不正常苗率)和出苗指标均随种子老化程度的加深而显著下降,不正常苗率显著上升。(2)随老化程度的加深,种子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下降;种子的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先增高后降低,过氧化氢(H2O2)含量逐渐增加,丙二醛(MDA)含量下降,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升高;种子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脱氢酶活性下降,α-淀粉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3)老化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SOD活性、H2O2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与出苗指标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不结球白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SOD活性、H2O2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随老化程度加深的变化规律一致,且指标间以及与出苗指标均有极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检验不结球白菜种子活力的候选指标。

    2012年08期 v.32 1606-1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7K]
  • 人工老化处理对结球甘蓝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孙春青;杨伟;戴忠良;潘跃平;

    以结球甘蓝品种‘冬升’种子为材料,研究高温(40℃)高湿(相对湿度100%)人工老化处理过程中种子的萌发特性、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揭示种子劣变的机理。结果表明:(1)人工老化处理甘蓝种子的含水量和不正常苗率均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而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增加均逐渐降低。(2)随着处理天数的延长,老化处理甘蓝种子的浸出液电导率显著增大,浸出液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出显著下降趋势,而种子MDA含量呈先升高后逐渐下降的趋势。(3)在结球甘蓝种子老化进程中,其种子中SOD、POD、CAT活性变化的趋势相似,均随老化程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而APX活性在老化处理的最初2d显著增加,第6天显著降低。研究发现,在结球甘蓝种子老化进程中,种子活力和萌发率显著降低,其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保护酶活性变化与种子老化及劣变程度密切相关,膜脂过氧化作用可能是引起或加剧种子老化劣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2年08期 v.32 1615-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二氧化氯浸泡对双孢蘑菇褐变的抑制效应及其机理分析

    李梅;田世龙;颉敏华;李守强;张欣;程建新;葛霞;

    以‘W2000’双孢蘑菇为试验材料,设清水(CK)和ClO2浸泡(120mg·L-1)2个处理,研究ClO2浸泡处理在低温贮藏条件下对双孢蘑菇采后品质、生理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lO2浸泡处理配合0℃低温贮藏可显著降低双孢蘑菇的呼吸强度,推迟呼吸高峰的出现时间,呼吸强度较CK降低29.2%,并使呼吸高峰推迟5d出现;同时能够有效抑制子实体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控制酚类氧化产物的积累,减缓子实体褐化进程,贮藏20d时,处理的总酚含量仅为0.81μmol/mg。另外,ClO2处理还可延缓子实体硬度的下降,保持其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并抑制开伞,有效延长双孢蘑菇的贮藏期。研究表明,ClO2处理+低温贮藏对双孢蘑菇具有较理想的保鲜效应,可有效保持双孢蘑菇的外观和营养品质,提高商品价值,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2012年08期 v.32 1621-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 水分胁迫下烯效唑对百日草幼苗光合特性及叶解剖结构的影响

    李宁毅;时彦平;王吉振;

    以百日草‘芳菲1号’为试材,研究不同水分胁迫下烯效唑(S3307)对其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及叶解剖结构的影响,以明确S3307对百日草的抗旱作用及其机理。结果显示:(1)在水分胁迫下,百日草的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叶解剖结构有所变化。(2)S3307处理后,均能够显著降低所对应的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百日草的株高,显著增加茎粗、叶面积、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根冠比,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百日草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研究表明,S3307能够提高百日草的抗旱性,而且在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下Pn的下降主要是由气孔因素引起,而在重度水分胁迫下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的。

    2012年08期 v.32 1626-1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 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气候变暖与UV-B辐射增强的响应

    韩超;申海玉;刘庆;

    采用开顶式有机玻璃罩(OTCs)及紫外灯分别模拟气候变暖和UV-B增强,对位于气候变暖和UV-B增强突出的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山峡谷地云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探讨云杉对气候变暖和UV-B增强的响应机理。结果显示:(1)UV-B辐射增强对云杉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抑制萌发幼苗的生长、降低其针叶叶绿素含量,并造成幼苗大量死亡(P<0.05)。(2)气候变暖使云杉种子提前萌发,并提高了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促进幼苗生长和叶绿素的积累,显著降低幼苗死亡率(P<0.05)。(3)气候变暖缓解了UV-B增强对云杉萌发幼苗生长和叶绿素含量的抑制作用,并降低了UV-B胁迫下幼苗的死亡率。研究表明,在未来气候变暖和UV-B辐射增强同时存在时,气候变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UV-B增强对云杉林早期更新带来的抑制作用。

    2012年08期 v.32 1632-1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 引种地被石竹光合特征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

    姚侠妹;偶春;黄成林;卓丽环;姚侠南;

    以上海地区引种的一年生地被石竹实生苗为材料,研究其苗高生长变化、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光合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并分析主要生理生态因子对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3~6月份为地被石竹苗高生长速生期,生长量为年生长量的65.93%,实生苗各部分器官的生物量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3~6月份苗木以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为主,其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从46.89%升至65.60%,6月份以后地下部分生物量所占比例从34.40%升至53.11%。(2)地被石竹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在春季和秋季呈单峰曲线型,而在夏季表现为双峰曲线,且具有典型的光合"午睡"现象。(3)影响光合变化的主要决定生理生态因子:春季为蒸腾速率和气温,夏季为气孔导度和大气CO2摩尔分数,秋季为胞间CO2摩尔分数和光合有效辐射;限制地被石竹Pn日变化生理生态因子:春季为胞间CO2摩尔分数和光合有效辐射,夏季为蒸腾速率和空气相对湿度,秋季为气孔导度和气温。(4)地被石竹具有较高水平的光补偿点(56.94μmol·m-2·s-1)和光饱和点(780.07μmol·m-2·s-1),应属于喜光植物。

    2012年08期 v.32 1639-1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2K]
  • 中国骨干玉米自交系抗旱性分析与评价

    韩登旭;杨杰;邵红雨;梁晓玲;阿布来提·阿布拉;李铭东;程慧金;

    在新疆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通过玉米自交系的14个主要产量性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其抗旱性的主要鉴定指标,并采用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对自交系的抗旱性进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47份自交系的抗旱性。结果显示:(1)干旱导致玉米自交系株高、穗位高、叶绿素含量降低,果穗短小,秃尖增大,穗行数和行粒数减小,千粒重和穗粒重降低,最终造成产量下降。(2)各自交系抗旱性强弱与干旱条件下的穗粒重、穗粗、行粒数、千粒重、株高、穗位高、穗长、秃尖长、穗行数、叶绿素含量等性状具有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抗旱性表现较好的自交系是掖52106、英64、478等,其次是Mo17Ht、Mo17、丹340、郑58、X178、C103等。研究表明,在育种实践中,田间自交系抗旱性筛选应以穗粒重、穗粗、行粒数、千粒重、株高、穗位高、穗长、秃尖长、穗行数、叶绿素含量等为主要指标,并结合产量抗旱系数、抗旱指数对自交系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

    2012年08期 v.32 1648-1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 黄瓜种子及其萌发期的化感作用研究

    王广印;韩世栋;陈碧华;杨和连;

    以大白菜、萝卜、番茄和黄瓜种子为受体,采用实验室培养皿种子发芽生物测试法研究了黄瓜种子浸提液、种子萌发、胚根和芽苗分泌物、芽苗腐解物和芽苗浸提液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1)黄瓜种子浸提液对大白菜、萝卜、番茄和黄瓜种子萌发均有化感抑制作用,即黄瓜种子内含有某些化感抑制物质。(2)在水浸提过的黄瓜种子萌发过程中,它不仅对其近邻套种的大白菜、萝卜和番茄种子萌发产生化感抑制作用,而且其胚根和芽苗分泌物对后茬播种的4种蔬菜种子发芽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化感抑制作用;黄瓜芽苗腐解物和芽苗水浸提液也对各受体蔬菜种子发芽与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化感抑制作用,且随着腐解芽苗量的增加或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各受体蔬菜种子的发芽指标值、化感效应指数值和综合效应值随之降低。(3)黄瓜种子浸提液及芽苗各器官的化感物质对黄瓜种子的萌发与生长产生了自毒作用,且黄瓜芽苗腐解物、芽苗浸提液、胚根及芽苗分泌物对受体黄瓜的自毒作用均为最大。研究发现,黄瓜种子浸提液、种子萌发时期以及芽苗各器官的化感物质主要是通过抑制受体胚根的生长而起化感抑制作用,即受体蔬菜种子胚根对化感效应最为敏感;因黄瓜种子及萌发期释放化感物质的途径有所不同,导致受体大白菜、萝卜、黄瓜和番茄的化感响应也不相同;在黄瓜种子萌发和芽苗生长的早期,化感物质即开始在芽苗体内进行合成与积累,一部分可通过胚根和芽苗分泌途径释放到环境中,另一部分可通过芽苗腐解途径释放化感物质,并对受体蔬菜种子萌发与生长表现出较强的化感抑制作用。

    2012年08期 v.32 1654-1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 吉首蒲儿根种群土壤养分特征与分布格局

    徐亮;陈功锡;刘慧娟;廖春燕;张代贵;

    吉首蒲儿根是近年发现的新物种,对其仅有的3个自然样地生境表层土壤养分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相邻格子法研究其种群分布格局。结果显示:(1)吉首蒲儿根生于海拔300~370m的瀑布下或溪沟边,群落为草丛、灌丛或次生灌丛;种群生境土壤含水量较为丰富,约为34.28%,pH值为8.51~8.60,有机质含量为107 500~143 300mg·kg-1,全氮含量为2 800~3 500mg·kg-1;有机质、全氮、全钾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样地,铜元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样地,而铁、磷、锰、铬、铅和锌含量与对照样地无显著差异。(2)土壤含水量、有机质、氮素的缺乏及铜含量的增加可能是限制该种群扩展的重要因素。(3)仅有的3个吉首蒲儿根种群的分布格局均呈集群分布,但聚集程度有所差异,方差/均值比率分别为6.68、14.39、11.53,t检验差异显著。(4)流沙瀑布种群的斑块聚集尺度为64m2,夯峡瀑布种群为8m2,而雷公洞种群的斑块大小尚无法判定。研究认为,吉首蒲儿根种群的分布格局可能与该物种的繁殖方式、种子传播的有限性及生境异质性有关。

    2012年08期 v.32 1664-1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 秦岭中段松栎混交林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吴昊;王得祥;胡有宁;黄青平;

    依据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中段设置的34个样地调查资料,从植物物种组成、植物群落与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等对该区域松栎混交林群落进行TWINSPAN分类和DCCA排序。结果表明:(1)研究区34个样地共记录维管束植物297种,隶属于77科178属,其中被子植物72科,裸子植物2科,蕨类植物3科;分布较广的植物有:松科、壳斗科、蔷薇科、菊科、禾本科和百合科。(2)TWINSPAN聚类结果将样地群落划分为13个群丛,其中以油松+锐齿槲栎为建群种的群丛最多,占总群丛数量40%,是该区主要的松栎混交林群落类型。(3)样地的DCCA排序结果表明,第一轴明显地反映出群落分布沿海拔、坡位的变化,第二轴主要表现出群落分布沿坡向、坡度的变化趋势;其中海拔、坡度与DCCA一、二轴相关系数分别达到最大值(-0.946 2、-0.795 7),是对该群落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4)研究区主要优势物种的DCCA排序与样地的DCCA排序综合反映出该区松栎混交林群落分布的地形梯度。

    2012年08期 v.32 1671-1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 不同产地山桐子果实含油率及其理化指标变异分析

    龚榜初;李大伟;江锡兵;吴开云;白杰健;彭佳龙;

    以13个产地居群的山桐子果实为材料,测定其全果含油率,并选取5个居群的果实分别测定果肉、种子含油率进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13个居群间山桐子果实含油率差异显著,四川各居群山桐子果实含油率明显大于其他地区,各个居群内果实含油率差异明显,极端变异程度较大。(2)5个居群山桐子果肉含油率均大于种子含油率,而果肉含油率变异系数及相对极差均小于种子。(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朝天等7个居群聚为一类,其果实含油率较高,变异系数较小,可以作为进一步良种选育的材料;海拔等地理因素对山桐子果实含油率均有一定影响,但程度不一。(4)5个居群山桐子果实油脂折光率均较高,而酸值均较低,表明山桐子油品质好,纯度较高,而且不同居群山桐子油碘值差异显著,反映其油脂不饱和程度差异明显。

    2012年08期 v.32 1680-1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培养条件对新疆紫草毛状根生长及紫草素含量的影响

    芦韦华;潘颀;王芳;陈永芳;代宁波;

    以发根农杆菌诱导的新疆紫草毛状根为试验材料,采用二阶段液体培养法,首次建立了新疆紫草毛状根培养技术体系。结果显示:采用SH无铵培养基、pH 5.8时有利于毛状根的生长。培养12d时毛状根的增殖倍数达最高,平均10.26倍;毛状根生产的继代周期为25~30d;4种树脂吸附的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含量均较对照(不添加树脂)高,以NKA-9所吸附的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为2.38%,较对照提高0.97倍。培养10d时添加NKA-9树脂,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含量平均为3.64%,是对照的3.08倍。研究表明,生长阶段采用液体培养可以使新疆紫草毛状根快速增殖,生产阶段添加大孔吸附树脂能够提高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含量。

    2012年08期 v.32 1686-1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研究技术与方法

  • 甜叶菊同源四倍体离体诱导及鉴定

    李红;杨岚;向增旭;

    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甜叶菊不定芽,诱导同源四倍体,并进行解剖学、染色体鉴定和流式细胞仪鉴定倍性。结果表明:(1)用0.20%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甜叶菊不定芽12h,同源四倍体诱导率最高,可达32.14%。(2)同源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对照)相比,其气孔、叶片等均表现巨大性,且叶片变厚、叶色浓绿、叶片皱缩。(3)对照植株染色体2n=2x=22,四倍体植株染色体2n=4x=44;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结果显示,对照DNA相对含量为100,四倍体DNA相对含量为200。(4)该研究共鉴定出48株甜叶菊同源四倍体植株,为进行倍性植株的诱导奠定了技术基础,为进一步开展甜叶菊同源四倍体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实验材料。

    2012年08期 v.32 1692-1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半夏缓慢生长法保存及体细胞变异的ISSR检测

    王爱华;文晓鹏;

    以添加了不同浓度的甘露醇、PP333和ABA的培养基对半夏试管苗进行缓慢生长法保存,并对保存材料再生后代的体细胞变异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甘露醇、PP333和ABA均能有效抑制试管苗生长,且存活率高;最佳浓度分别为甘露醇2%~4%,PP3332.0mg·L-1,ABA 2.0~4.0mg·L-1。保存在添加了2%~4%甘露醇或2.0mg·L-1 PP333培养基上的植株未检测到变异,而保存在添加了2.0~4.0mg·L-1 ABA培养基上的植株检测到1条新增标记和1条缺失标记,位点变异率为1.7%,个体变异率为30%。研究表明,ABA不宜用于半夏试管苗的缓慢生长法保存,但有助于新突变体的产生,在种质创新上具有特殊意义。

    2012年08期 v.32 1698-1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植物新类群与新分布

研究综述与论坛

  • 水稻籽粒激素对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研究进展

    刘奇华;吴修;陈博聪;高洁;陈峰;任陈鉴;马加清;

    水稻籽粒激素含量甚微,却能有效调控产量与品质的形成。该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籽粒中激素(IAA、GA1+4、Z、ZR、iPA、ABA、ETH)含量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规律、各激素及其互作对水稻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调控效应和调控机理进行综述,并讨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信息参考。

    2012年08期 v.32 1706-1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花粉管生长和极性引导的孢子体和配子体控制研究进展

    张静文;金樑;李晶;邓志刚;王晓娟;

    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生殖方式,精细胞只有通过花粉管穿过花柱才能到达子房、胚珠受精。花粉管在母本组织中的生长和引导包括孢子体控制(sporophytic control)和配子体控制(gametophytic control)两个连续的过程,现已克隆出不同阶段花粉管生长和引导的基因,通过分析其表达调控揭示出花粉管生长和引导的分子机制。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花粉管生长和极性引导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禾本科(Poaceae)和十字花科(Brassicaceae)植物花粉管引导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2012年08期 v.32 1712-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