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植物学报

研究报告

  • 不结球白菜种子活力及抗氧化特性在人工老化过程中的变化

    薄丽萍;吴震;蒋芳玲;徐金金;吴汉花;

    以不结球白菜品种‘寒笑’种子为材料,研究高温(42℃)高湿(相对湿度100%)人工老化处理过程中种子活力及抗氧化相关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不结球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不正常苗率逐渐增加;种子的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先增高后降低,过氧化氢(H2O2)含量逐渐增加,脂氧合酶(LO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下降,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增加;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随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在老化处理初期(老化3 d前)均增加,APX活性随后降低,GPX活性无显著变化;种子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在老化处理1 d后即显著降低并持续保持较低水平。研究表明,不结球白菜种子在人工加速老化过程中其抗氧化系统代谢紊乱并造成活性氧累积伤害,这可能是引起不结球白菜种子老化的重要原因。

    2011年04期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水稻氯离子通道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康敏华;陈暖;杜喜玲;刘特;刘志学;

    从粳稻品种‘武进9998-3’中克隆到1个2 429 bp的cDNA片段,结构分析表明,其开放阅读框编码1个含有808个氨基酸残基的碱性蛋白,有11个疏水跨膜区、1个电压门控的氯离子通道、1个胱硫醚β-合酶结构域和3个与阴离子选择性有关的高度保守区。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其与烟草、拟南芥和水稻‘日本晴’中的CLC蛋白相似程度均在50%以上;该基因导入ScCLC(Gef1)基因缺失的酵母突变株中可使其在NaCl或其他盐酸盐胁迫下的生长得到部分恢复。以上结果表明该cDNA片段是一个新的水稻氯离子通道蛋白基因,命名为OsCLC。Q RealTi me-PCR实验表明,该基因在水稻幼穗、旗叶、叶鞘、根、节、节间、叶、愈伤、芽点中均有基础水平表达,在根中表达最高;在盐胁迫24 h内,OsCLC表达明显上升随后下降,此变化趋势具有时间依赖性。由此说明此基因对盐胁迫产生响应,这为深入研究OsCLC的功能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011年04期 v.31 647-650+652-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 拟南芥Atkin8a和Atkin8b基因表达特性

    王文娟;王建武;王海庆;

    以拟南芥动蛋白(kinesin)kin-8家族的AtKin8a和AtKin8b这两个动蛋白基因作为研究对象,以组成型表达的肌动蛋白基因(Actin2)作为对照,利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其在拟南芥各器官中的表达状况。结果表明:AtKin8a和AtKin8b基因主要在花器官中特异表达;随后克隆AtKin8a和AtKin8b基因启动子区域并与GUS基因融合,转基因植株花器官GUS染色表明:AtKin8a和AtKin8b基因的表达主要分别在胚珠、花药部位。由此推测它们可能分别在胚珠、花药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

    2011年04期 v.31 654-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 新疆吐鲁番荒漠土壤绿藻的多样性分析

    阿布力孜·阿布力米提;吾甫尔·米吉提;艾山江·阿布都拉;古丽祖热·佐努尼;希尔艾力·奥布力;

    应用RAPD技术对吐鲁番地区火焰山及艾丁湖区域分离的15株土壤绿藻(chlorophyta)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从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和重复性较好且谱带清晰的引物8个,这8个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大多在300~2 000 bp之间,所形成的多态性位点数差距较大,显示该区域土壤绿藻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5株土壤绿藻扩增共得到74条谱带,71条多态性带,其多态性比率为95.95%;聚类分析显示15株土壤绿藻明显地聚为2大类,与其来源相对应,即隶属于同一亚组或相近亚组的不同种基本归为一类,其种间关系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结果相吻合。

    2011年04期 v.31 659-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 伏牛山区连翘遗传多样性研究

    李永;杨攀;李永华;

    利用2个叶绿体及1个核基因片段,对伏牛山区3个连翘野生种群3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绿体基因数据得到4个单倍型(H1~H4),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为0.545±0.066,核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01 72±0.000 21。核基因数据得到10个单倍型(A~J),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501±0.076,核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02 53±0.000 49。核基因种群间遗传分化(ФST)为0.167,小于叶绿体基因ФST(0.886),种群间基因流(Nm)为1.250,显著大于叶绿体基因Nm(0.030)。研究发现,伏牛山区野生连翘种群目前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部分人类活动较多的地区已经造成了连翘遗传多样性的降低。连翘种群间地理距离会限制种子介导的基因流,但在小区域范围内对花粉所介导的基因流影响不明显。

    2011年04期 v.31 665-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 6个紫花苜蓿材料的核型及其亲缘关系分析

    张雪婷;杨文雄;杨芳萍;师尚礼;尹国丽;

    运用染色体压片法对陇东野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等6个紫花苜蓿材料进行核型分析,并通过核型似近系数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全部供试材料皆为2n=32的四倍体,核型进化由高到低依次为:[陇东野生紫花苜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M.sativa,Xinjiangdaye)]2B>[皇后2000紫花苜蓿(M.sativa,Regina 2000)、陇东紫花苜蓿(M.sativa,Longdong)、Pick 8925紫花苜蓿(M.sativa,Pick 8925)]1B>[肇东紫花苜蓿(M.sativa,Zhaodong)]1A。(2)供试材料间的核型似近系数(λ)均在0.900 0以上,并在进化距离(De)0.073 8处分为两类,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和新疆大叶紫花苜蓿归为一类,其它供试材料归为另一类。研究表明,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的染色体较不对称,与其它供试材料相比,亲缘关系远,系统演化快。

    2011年04期 v.31 671-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 黑河流域中游罗布麻传粉生态学特性研究

    陈敏;刘林德;张莉;王丽娟;

    对黑河流域中游罗布麻的开花动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访花昆虫种类、访花频率、花粉与胚珠比(P/O)、杂交指数(OCI)及自然条件下的座果率进行观测,结果显示:罗布麻的单花花期为4~6d,群体花期为6~8月,花朵开裂3.5h后,花粉活力达到最大,4d后花粉活力下降为0,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第2天达到最大,柱头可授性可持续4 d。访花昆虫有10余种,以膜翅目昆虫为主,姬蜂、卡切叶蜂、达戈切叶蜂、意大利蜂、黑带食蚜蝇、菜粉蝶、蚜虫为主要传粉昆虫,花粉与胚珠比(P/O)为36.2,OCI为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座果率分别为(2.79±0.99)%和(3.41±1.05)%。实验结果表明,罗布麻为兼性自交的繁育系统,座果率偏低,虫媒在传粉过程中只是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2011年04期 v.31 67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 曼陀罗种子休眠机理与破眠方法研究

    慕小倩;史雷;赵云青;段磊;雷霁;

    通过对曼陀罗种子生活力测定、发芽试验、吸水率测定及种子萌发抑制物研究,揭示曼陀罗种子休眠机理,并利用物理、化学法处理曼陀罗种子,以探寻打破曼陀罗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1)新采收的曼陀罗种子为综合休眠,休眠原因包括:种皮障碍、缺少萌发所需激素以及种皮和种仁中存在萌发抑制物,其中种皮障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首要因素。(2)室温存储6个月可解除曼陀罗种子种仁的休眠,但种皮障碍始终是其种子萌发的限制因素。(3)机械摩擦、浓H2SO4处理和NaOH处理均可打破除曼陀罗种皮的休眠障碍,促进种子萌发,其中用10%NaOH处理90min为破除曼陀罗种皮休眠障碍的最佳方法,且发芽率比对照提高了83%。

    2011年04期 v.31 683-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1K]
  • 乙烯对UV-B辐射诱导蚕豆气孔关闭的调控效应(英文)

    高晶晶;王瑞斌;贺军民;

    UV-B辐射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信号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它能够调控气孔运动和诱导乙烯产生。该试验利用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和乙烯受体抑制剂处理蚕豆叶片表皮条,结合气孔开度分析和乙烯释放量测定,研究乙烯在UV-B辐射调控表皮条气孔运动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将蚕豆叶片表皮条置于0.8 W.m-2的UV-B辐射下1~4 h,乙烯生成和气孔关闭均被显著诱导,且乙烯释放峰先于气孔关闭的起始;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和乙烯受体抑制剂处理均能显著逆转UV-B辐射诱导的气孔关闭;外源乙烯处理也能模拟UV-B辐射的效应诱导可见光下蚕豆表皮条的气孔关闭。可见,乙烯介导了UV-B辐射诱导的蚕豆气孔关闭。

    2011年04期 v.31 690-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 农杆菌共培养条件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徐开杰;史丽丽;刘曙东;奚亚军;

    以‘郑9023’、‘中13’和‘西农1376’3个小麦品种(系)为主区,再分别以农杆菌共培养时间、共培养温度以及乙酰丁香酮(AS)浓度为副区,对农杆菌浸种处理后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小麦品种(系)与共培养时间、共培养温度以及AS浓度的互作效应不显著;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小麦种子发芽率、幼苗株高、鲜重、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MDA含量、白化苗率、卡那霉素抗性苗率则呈上升趋势,而POD活性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农杆菌对小麦种子及幼苗的伤害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且当共培养时间超过2 d时其伤害作用更为明显;共培养温度为25℃时,小麦种子发芽率、幼苗株高、鲜重、叶绿素含量达到或接近最低值,POD活性、MDA含量、白化苗率则达到最大值,此时农杆菌对小麦种子及幼苗不利影响最为明显;加入AS能促进农杆菌对小麦的侵染效果,并以150μmol/L AS的促进作用最强,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也最大;小麦不同品种(系)对农杆菌的反应存在一定基因型差异。依据共培养条件下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生化特性及卡那霉素抗性苗率综合分析认为,农杆菌浸种法转化小麦时较适宜的条件为:共培养时间应控制在2~3 d、共培养温度22~25℃、AS浓度为150μmol/L。

    2011年04期 v.31 697-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 夜间低温胁迫对番茄叶片活性氧代谢及AsA-GSH循环的影响

    刘玉凤;李天来;高晓倩;

    以番茄品种‘辽园多丽’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设施生产中的夜间低温胁迫环境,研究9℃和6℃夜低温对番茄叶片活性氧代谢和AsA-GSH循环的影响。结果显示:9℃和6℃夜间低温胁迫3~9d可诱导番茄叶片中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上升;抑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As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并提高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含量。研究表明,在夜间低温胁迫过程中,增加的番茄叶片中SOD活性和AsA-GSH循环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并未与氧还原的速率一致,从而导致番茄叶片中活性氧的累积,使细胞膜系统受到一定破坏,在6℃处理的植物中尤为明显。

    2011年04期 v.31 707-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 冬小麦持绿和灌浆特征及其抗早衰特性评价

    陈朝儒;奚亚军;王竹林;王永朋;刘曙东;王秀波;

    选择23个小麦品种(系),在大田条件下测定了小麦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颖壳叶绿素含量、籽粒重量、籽粒饱满度等与早衰有关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并分别对其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花后旗叶与颖壳的叶绿素含量比值、粒重比和饱满度以及综合4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以建立科学的早衰鉴定指标。结果显示:(1)23份小麦材料以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变化可分为4个类型:下降迟且幅度小型、下降早而幅度较大型、下降早且幅度小型、下降早且幅度大型,除第2类型外,其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依次增大。(2)以花后旗叶和颖壳叶绿素含量比值变化将其分为3种类型:穗黄叶绿型、同步转黄型、穗绿叶黄型,其比值依次减小。(3)以粒重比可分为3种类型:灌浆充实型、灌浆相对不充实型、灌浆不充实型,其比值依次减小。(4)以饱满度可分为4个类型:饱满型、相对饱满型、相对瘪瘦型和瘪瘦型,其饱满度依次减小。(5)综合以上4项指标可分为4种类型:穗黄叶绿型、正常落黄成熟型、轻度早衰型和典型早衰型;而以饱满度为鉴定指标最接近综合鉴定分析结果。研究发现,籽粒饱满度(干籽粒体积与其充分吸涨后的体积的比值)可作为鉴定小麦早衰的简单、快捷指标,旗叶和颖壳叶绿素含量比较分析可作为田间的初步鉴定指标。

    2011年04期 v.31 715-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 外源CO和NO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干旱胁迫损伤的缓解效应

    李江;吴黄铭;陈惠萍;

    选用水稻品种‘Ⅱ优128’种子为材料,以1.0μmol.L-1高铁血红素(Hematin,H)和200μmol.L-1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分别作为CO和NO供体,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外源CO和NO对干旱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和萌发过程中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血红素和硝普钠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水稻种子的发芽率、芽长和根长;同时显著提高种子淀粉酶活性,显著增加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还不同程度地诱导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同时降低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证实,外源CO和NO可通过调节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来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萌发水稻种子造成的氧化伤害,促进种子萌发生长。

    2011年04期 v.31 731-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 外源NO对缺铁豌豆幼苗生长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孙海丽;李婷;张华;何文亮;安黎哲;徐世健;

    以水培豌豆(Pisum sativum)品种‘陇碗一号’幼苗为材料,以硝普钠(SNP)为一氧化氮(NO)供体,研究外源NO对缺铁豌豆幼苗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0.6 mmol.L-1的外源SNP所产生的NO能够促进缺铁豌豆幼苗的生长,并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增强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而使胞间CO2浓度(Ci)下降;同时,叶绿素荧光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ield)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升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缺铁对豌豆幼苗叶片PSII反应中心的影响。外源NO对正常铁(100μmol.L-1Fe)处理下豌豆幼苗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缺铁和正常铁处理的豌豆幼苗对NO的敏感性不同,适宜浓度的NO对缺铁下豌豆幼苗的生长和光合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011年04期 v.31 739-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9K]
  • 温度和水分及盐分胁迫对银沙槐种子萌发的影响

    曹满航;李进;张婷;庄伟伟;冯文娟;李茵萍;

    利用控制实验研究了温度、湿度、干旱和盐分胁迫等生态因子对银沙槐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探索银沙槐种子对各种生态因子的适应性。结果显示:(1)银沙槐种子在20℃、25℃恒温和15℃/25℃、20℃/30℃、10℃/20℃变温环境中的发芽率较高且无显著差异,其在20℃恒温、15℃/25℃、20℃/30℃变温条件下的发芽指数较高,但差异不显著。(2)土壤含水量在1%~5%之间,各水分处理间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P<0.05),而在5%~25%间种子发芽率变化不显著。(3)盐胁迫和水分胁迫对银沙槐种子的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显著降低种子萌发率(P<0.05);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随渗透势和NaCl浓度增大而显著减小(P<0.05);恢复萌发率随渗透势和NaCl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研究发现,银沙槐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恒温和15℃/25℃变温,最适土壤含水量为10%~25%;种子萌发对盐分和干旱胁迫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受性,萌发过程中主导抑制因素为渗透胁迫,离子毒害作用甚微;银沙槐种子休眠机制和萌发特征表现出它对生境的良好适应性。

    2011年04期 v.31 746-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 不同盐胁迫对外来植物黄顶菊生理特征的影响

    柴民伟;潘秀;石福臣;

    以外来植物黄顶菊幼苗为材料,通过室内盆栽实验比较不同盐度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2CO3)胁迫对其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盐胁迫均能不同程度引起黄顶菊叶片细胞膜的完整性损伤和叶片电解质外渗率升高,且Na2CO3的伤害更严重;黄顶菊植株叶内丙二醛含量在各盐度NaCl胁迫处理下无显著变化,而在Na2CO3处理下却显著升高,且150 mmol/L Na2CO3处理叶内达到最高值(2.284×10-2μmol.g-1FW)。(2)黄顶菊的生长在低盐度的NaCl(50 mmol/L)处理下受到一定的促进,而相同盐度的Na2CO3下却受到明显抑制;经NaCl处理的黄顶菊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日相对生长率均大于相同盐度的Na2CO3处理。(3)黄顶菊叶内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在NaCl胁迫处理中变化不显著,而它们在Na2CO3处理植株中却变化显著,两者在200mmol/L Na2CO3处理植株叶内分别达到177.3μmol.g-1FW和4.21 mg.g-1DW;NaCl处理的黄顶菊地上部分含水量明显高于相同盐度下的Na2CO3处理,而两种盐对黄顶菊地下部分相对含水量的影响不显著。研究发现,黄顶菊对于中性盐渍土具有较强的耐性和抗性,而在碱性盐渍土上的侵入和发展均受到一定的抑制。

    2011年04期 v.31 754-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 南方菟丝子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寄生控制效应

    汪学敏;何家庆;王强;蔡静;陈谦;

    以安全性较高的本土植物南方菟丝子和重要的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为材料,于温室中采用盆栽试验在湿润和半湿润条件下用南方菟丝子寄生不同生长阶段(幼苗阶段、过渡阶段和成株阶段)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考察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被寄生后的营养生长、光合生理、逆境生理等指标,探索适宜南方菟丝子寄生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最佳条件阈值。结果显示:(1)寄生处理与对照之间,加拿大一枝黄花株高、基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等指标差异均显著;(2)幼苗组、过渡组被寄生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株高增量、基径增量、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均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而其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3)在半湿润条件下,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株高、基径增量均小于湿润条件下植株,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在幼苗组和过渡组均小于湿润条件下植株,而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在在幼苗组和过渡组均大于湿润条件下相应指标;(4)幼苗组、过渡组加拿大一枝黄花被寄生后无法正常开花结实,寄生幼苗组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南方菟丝子亦无法正常开花结实。研究表明,在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南方菟丝子可以寄生各生长阶段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并对株高1.2 m以下的植株产生较强的寄生胁迫;寄生的最佳时间段为每年的4月到8月。

    2011年04期 v.31 761-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K]
  • 模拟干旱和盐分胁迫对沙枣幼苗PSⅡ活力的影响

    李利;潘响亮;李宏;

    通过PEG-6000和NaCl模拟实验研究了干旱和盐分胁迫对沙枣幼苗叶片光系统Ⅱ(PSⅡ)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PEG胁迫使沙枣幼苗叶片PSⅡ在300μs时相对于FJ-Fo的可变荧光比值(Wk)升高,却降低了单位反应中心密度(RC/CSo)和最大量子产量(Fv/Fm),导致效能指数(PIABS)随水势降低而显著下降,阻碍了电子传递链中供体和受体侧的电子传递,也抑制了叶绿素的合成,从而全面抑制PSⅡ的活力;NaCl胁迫对沙枣叶片PSⅡ活力没有显著影响。比较两种处理等渗溶液下的结果发现,盐离子对沙枣叶片PSⅡ活力具有正效应,它抵消了渗透效应对沙枣叶片PSⅡ活力的抑制作用,这可能与盐离子进入叶片细胞,减轻了渗透胁迫有关。

    2011年04期 v.31 768-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 3种观赏植物对室内甲醛污染的净化及生长生理响应

    令狐昱慰;黎斌;李思锋;张莹;刘立成;

    在密封条件下,采取熏蒸法研究了常春藤、绿萝、驱蚊草对不同浓度梯度的甲醛气体胁迫的吸收能力及其生理响应。结果显示:(1)3种植物对室内甲醛气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能力,其吸收率随室内甲醛气体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且吸收能力表现为常春藤>驱蚊草>绿萝。(2)与对照相比,随着室内甲醛气体胁迫浓度的增加,驱蚊草、绿萝、常春藤的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再降低,而叶绿素a/b值的变化趋势各有不同。(3)不同浓度甲醛气体胁迫下,3种植物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升高,并以常春藤的增加量最大(分别为113.21%和120.84%),驱蚊草的增加量最小(分别为69.04%和60.76%);而3种植物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并以驱蚊草的变化量最大(49.54%),绿萝的变化量最小(14.66%)。(4)驱蚊草、绿萝、常春藤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随着甲醛气体浓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综合分析表明,3种室内植物耐受甲醛胁迫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常春藤属于吸收多、耐性强的植物,驱蚊草属于吸收多、耐性弱的植物,而绿萝属于吸收少、耐性强的植物。

    2011年04期 v.31 776-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 渗透胁迫对化感作用生物测定的影响

    杨莉;王明焱;韩梅;杨利民;

    以加拿大蓬水提液为供体,白菜种子为受体,设计了梯度渗透、等渗溶液以及高渗透压、低化感物质浓度3组实验;通过梯度渗透试验确定受体植物可耐受的渗透势阈值,用等渗溶液排除渗透势的干扰确定植物浸提液的化感作用及其作用强度,以高渗透压、低化感物质浓度试验初步模拟自然条件下渗透势与化感物质之间的主次关系,探讨化感作用研究中培养液渗透势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液渗透势在≥-0.25 MPa范围内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加拿大蓬水溶性物质具有化感作用,且其化感作用主要影响小白菜幼苗的生长,而对其种子萌发影响相对较小;在渗透势相同的溶液中,只要溶质中含有部分加拿大蓬水溶性物质即可对受体植物产生化感作用。研究发现,与渗透胁迫相比,化感物质是加拿大蓬水提液中影响受体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2011年04期 v.31 783-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祁连山冷龙岭南坡移地植物叶片的碳氮特征

    李英年;赵新全;张法伟;杜明远;汪诗平;贺金生;

    在祁连山冷龙岭南麓坡地进行不同海拔高度土壤(0~40(30)cm土层)和植被的整体双向移地实验,以探讨气候变化对主要物种和群落碳、氮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3 200 m的麻花艽移地至高海拔时,叶片碳、氮含量分别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和一直增加的趋势,而碳/氮值下降明显。3 400 m的兰石草、珠芽蓼、垂穗披碱草、金露梅和鹅绒委陵菜5种植物大部分叶片碳、氮素含量及碳/氮呈现出随海拔增高而下降的趋势。3 600 m的矮嵩草、雪白委陵菜和重齿风毛菊3种植物叶片碳、氮含量及碳/氮在各海拔之间变化不明显。3 800 m的矮嵩草和矮火绒草的叶片碳、氮含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碳/氮下降。整个群落来讲碳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氮含量和碳/氮比变化较小。研究发现,各群落和物种对移地的响应方式因物种组成、原生状态不同而存在差异;温度条件(以海拔升降模拟温度降升)对植被群落及主要植物叶片碳、氮含量和碳/氮比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当高海拔稀疏植被移地到低海拔时,其叶片碳、氮和碳氮比与原生状况的植被群落及主要植物种相对变化较大。

    2011年04期 v.31 78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 废弃采石场自然恢复刺槐年轮中Cr与Pb含量分析

    许晓岗;陈曌坤;杜顺宝;

    以南京幕府山地区停采59年的废弃采石迹地为样地,选取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木本植物刺槐的年轮盘为实验材料,并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不同年代废弃的采石场土壤样本为对照,采用ICP-AES法测定分析刺槐在自然演替的不同时间阶段年轮及土壤样本中重金属Cr与Pb含量的变化,探索废弃采石迹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重金属的迁移动态规律。结果显示:(1)幕府山废弃采石场植被自然恢复37年后,土壤中Cr、Pb含量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废弃年限土壤中Cr含量表现为谷地>平地>坡地,而Pb含量表现为平地>谷地>坡地。(2)刺槐样木年轮中Cr与Pb的含量分别在0.85~8.05 mg/kg和3~33 mg/kg范围内波动,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3)降水量与平地刺槐年轮中Cr与Pb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降水量与谷地刺槐年轮中Cr的吸收显著正相关,但与Pb的正相关性不显著;降水量与坡地年轮中Cr与Pb的含量分别呈中度正相关和负相关。研究表明,幕府山废弃采石场土壤中可迁移的重金属Cr和Pb的含量现已经非常少,含量处于安全范围内;地形差异造成重金属Cr和Pb的迁移量存在明显的不同;降雨量对平地刺槐年轮中Cr与Pb的吸收影响最明显。

    2011年04期 v.31 795-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 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断面胡杨根系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叶茂;徐海量;王晓峰;申瑞新;

    采用根系质量、密度、消弱系数和表面积等指标对塔里木河下游主要建群种胡杨根系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研究,并分析了胡杨根系分布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为塔里木河下游受损天然胡杨林恢复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细根分布频数占活根总数的比例最大,死根所占比例从表层到深层有逐渐递减的趋势。(2)单株胡杨根系密度分布不对称。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细根根系长度呈现近长远短的特点,而根量的水平分布呈现近重远轻的特点,主要集中在100~200 cm范围内。(3)胡杨根系垂直分层明显,根量在垂直方向上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梭形分布,根系消弱系数值较大。(4)在土层30~120 cm范围内,细根表面积分布与土壤含水率分布呈显著正相关。

    2011年04期 v.31 801-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种群径级与龄级关系的研究

    宋于洋;楚光明;胡晓静;

    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土壤类型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种群径级结构、年龄结构进行实地调查统计,分别比较不同种群结构模型及存活曲线。结果显示:梭梭个体大小与年龄呈直线关系;以径级和龄级作为划分大小结构时,径级结构和年龄结构类型表现一致;对两个函数的总体误差和区间误差比较净高显示,径级方程和龄级方程的相近程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且以径级结构和龄级结构应用到存活曲线的分析中效果良好。研究表明,梭梭种群可以采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方法进行研究。

    2011年04期 v.31 808-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的空间异质性

    彭晚霞;宋同清;曾馥平;王克林;刘璐;

    基于广西环江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典型峰丛洼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 hm2动态监测样地,选择4个多样性和5个群落结构属性变量,运用地统计学和分形几何学理论方法,分析植被的空间异质性、分形特征和分布格局,以探讨其维持机制。结果表明:(1)样地树木种类和除平均高度外的4个结构属性变量均值适中,变异系数较高(48.37%~71.01%),植物多样性丰富且稳定性强,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异系数仅在5.49%~22.64%之间。(2)除均匀度的Moran’s I系数接近0且无规律外,其他8个属性变量均有不同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分别用球状、指数和高斯模型拟合的决定系数(R2)高达0.900~0.982,C/(C0+C)值和分维数D值分别在0.582~0.827和1.738~1.871之间,具有中等以上的空间依赖性。(3)密度、平均冠幅和高度的自相关范围和变程小于其他指标,其分布和形成过程决定了整个森林植被的空间格局。(4)森林植被的Kriging等值线图充分表征了人为干扰、地形、土壤质量的综合差异。(5)自相关、半方差模型的变程和Kriging等值线图综合分析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空间异质性研究的采样间隔10 m左右较适宜,但采样范围应大于10hm2,这对确定该区域动态监测样地的面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1年04期 v.31 815-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 菘蓝不同器官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王文杰;罗光明;李焘;王喆之;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菘蓝根、茎、叶、花和幼果等不同器官的脂溶性成分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脂溶性成分进行鉴定,并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相对含量,以明确菘蓝的化学物质基础,为综合开发利用菘蓝资源提供依据。结果显示:从菘蓝的根、茎、叶、花和幼果中分别鉴定出24、23、21、18和23种脂溶性成分;其中,十二烷、十三烷、十四烷、2,4-二叔丁基苯酚和棕榈酸为各器官的共有成分;不同器官中脂肪酸含量依次为:花(80.91%)>根(60.56%)>幼果(21.93%)>茎(17.45%)>叶(11.28%)。除花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不饱和脂肪酸外,其他器官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较高,表明菘蓝不同器官中脂溶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2011年04期 v.31 823-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外源阿魏酸对离体培养棉纤维生长发育的影响

    吕萌;倪志勇;王娟;胡文冉;范玲;

    通过建立新疆陆地棉品种‘新陆早36号’的体外胚珠培养棉纤维体系,利用图像数字化处理技术和电镜切片观察,探索体外培养条件下不同浓度外源阿魏酸(FA)对棉纤维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棉胚珠的体积、棉纤维长度、纤维团生长面积和纤维细胞壁厚度均显著增加。(2)FA的影响在培养15 d后达到显著水平,25和50μmol/L外源FA对离体培养棉纤维的伸长和纤维细胞壁的增厚都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浓度下纤维伸长和细胞壁增厚的程度不同。(3)各处理培养25 d后,25μmol/L FA处理的棉纤维长度比对照极显著增加14.2%,纤维团生长面积比对照极显著增加18%;50μmol/L FA处理的棉纤维细胞壁厚度比对照极显著增加61.7%。

    2011年04期 v.31 829-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 百合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

    翟彦;张宗勤;贾敏;王岩;宋西德;周雷;

    以切花百合(Lilium)品种‘黄天霸’(‘Manissa’)花器官为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结果表明,不同花器官、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形成均具有显著影响。花丝为最佳外植体,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效应为NAA>6-BA>2,4-D,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1NAA+0.2 mg.L-16-BA;激素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效应为2,4-D>KT>6-BA,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1.0 mg.L-12,4-D+0.2 mg.L-1KT+1.0 mg.L-16-BA;MS培养基添加IBA可促进体细胞胚萌发成苗,体细胞胚芽成苗的最佳培养基为MS+0.2 mg.L-16-BA+1.0 mg.L-1IBA。

    2011年04期 v.31 834-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 芒果子叶切段不定根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运合;马杰;吴永杰;孙光明;

    分别用不同成熟时间、不同取材部位、不同品种、不同大小的芒果子叶切段为外植体进行不定根的诱导,以探讨影响芒果子叶切段不定根形成能力的原因。结果表明,芒果子叶切段的生根能力随着芒果成熟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花后50和60 d的2.0 cm长子叶切段都无不定根形成,从花后70 d开始有不定根形成,此时生根率为28.6%,之后其生根能力迅速提高,在花后90 d生根率达到76.7%,之后生根率稳定保持直到110 d果实成熟。成熟芒果的子叶切段长度(2.0、1.0、0.5和0.2 cm)对不定根的形成有显著影响,0.2 cm的子叶切段上无不定根形成,另外3个长度的切段都有不定根形成,且生根能力随着长度的增大而逐渐提高。取材位置(靠近或远离胚轴)则对生根影响不大,且紫花芒、红芒、青皮芒等几种常见芒果品种的不定根形成能力基本相同。

    2011年04期 v.31 842-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植物新类群与新分布

  • 贵州苦苣苔科一新记录属——弥勒苣苔属

    高乞;许为斌;

    报道了贵州苦苣苔科一新记录属——弥勒苣苔属(Paraisometrum W.T.Wang)。该属为中国特有的单型属,仅弥勒苣苔(P.mileenseW.T.Wang)一种,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和广西西部,在贵州省为首次记录。本文对该种进行详细描述,重新确定了该种花冠的颜色为黄色,并提供了野外照片。凭证标本存放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

    2011年04期 218-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内蒙古种子植物新资料

    赵利清;达来;陶格日勒;

    报道了内蒙古1个新分布记录属——莴苣属(Lactuca L.);3个新分布记录种:双穗麻黄(Ephedra distachya L.)、丝毛蓝刺头(Echinops nanus Bunge)、野莴苣(Lactuca serriola L.)。

    2011年04期 v.31 856-8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补白

  • 《西北植物学报》论文写作要求

    <正>1.题目与标题:论文题目务求简明、确切、新颖,与文章内容一致,不用副题,一般不超过20字,且中、英文题目表述要一致。题目请勿使用非公知的缩写词、字符、代号等。中文各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1,1.1,1.1.1;2,2.1,2.1.1……,层次划分一般不超过3级。

    2011年04期 v.31 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西北植物学报》投稿须知

    <正>1.内容范围:《西北植物学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主要刊载有关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生化、药用植物成分分析,以及植物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植被演替、植物区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综述论文和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快报。

    2011年04期 v.31 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科技论文正体和斜体的书写规范

    <正>统计学符号常用统计学符号一般用斜体。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不用大写X,也不用Mean;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不用SD;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不用SE;t检验用英文小写t;F检验用英文大写F;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概率用英文大写P;自由度用英文小写v。

    2011年04期 v.31 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酶活性的浓度单位

    潘新社;

    <正>20世纪50年代以前酶活性浓度单位的命名混乱,常以方法提出者的姓氏来命名,定义参差不齐,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尤其在建立"连续监测法"测酶后,大量酶应用于临床,此混乱现象更为突出。

    2011年04期 v.31 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常用生理生化指标缩略词表

    裴阿卫;

    <正>~~

    2011年04期 v.31 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研究技术与方法

  • 梅REMAP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优化及其应用

    沈玉英;高志红;王飞;佟兆国;张计育;房伟民;章镇;

    通过分析构成梅REMAP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主要成分适宜浓度、SSR引物选择性碱基的添加以及RE-MAP-PCR扩增产物检测的非变性PAGE最佳浓度,建立了适合梅REMAP分子标记的技术体系,并对24个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适宜梅REMAP-PCR的反应体系为:25.0μL总体积中,基因组DNA40.0 ng2、.5 mmol/L MgCl21.5μL、2.5 mmol/L dNTPs 2.0μL、10×PCR Buffer(TaKaRa)2.5μL、TaqDNA聚合酶1.5 U、10μmol/L LTR引物1.0μL、10μmol/L SSR引物1.0μL,且SSR引物的3′端加碱基可明显提高RE-MAP的扩增效果,但碱基数量无明显影响。(2)5.0%非变性PAGE电泳条带数量多,扩增范围广(300~2 000bp),且各品种扩增产物均可显示,能够清晰地反映品种间的多态性。(3)24个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花梅的绿萼型及朱砂型分别聚在一起,这与形态学分类的结果一致,证明建立的REMAP技术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011年04期 v.31 848-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