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植物学报

研究报告

  • 2种远志根结构及其皂苷含量的比较研究

    滕红梅;房敏峰;胡正海;

    运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和植物化学方法对细叶远志和卵叶远志根的结构、皂苷的组织化学定位以及远志皂苷元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2种远志根的基本结构相同,都是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韧皮薄壁细胞为次生韧皮部的主要组成细胞.2种根的主要区别是细叶远志根中次生韧皮部比卵叶远志的次生韧皮部所占比例大.(2)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远志皂苷主要分布在次生韧皮部薄壁细胞内.(3)植物化学分析结果显示,2种远志根内皮部(包括次生韧皮部和周皮)与木质部的皂苷元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皮部远大于木质部,与组织化学研究结果一致;细叶远志根的直径、皮部厚度、干重以及远志皂苷元的含量都大于卵叶远志,表明其药用品质优于卵叶远志.(4)不同生长年限栽培细叶远志和不同级别野生细叶远志比较表明,二级野生细叶远志的根中远志皂苷元百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6个供试材料,但栽培三年生细叶远志根的干重和远志皂苷元总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野生种和卵叶远志.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的细叶远志可以代替其野生种,故建议人工栽培时选择细叶远志并于栽培三年后采收.

    2008年12期 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 大麦幼苗活性氧与其他叶绿体信号的关系

    张中伟;袁澍;杜俊波;薛立微;林宏辉;

    以普通大麦幼苗为材料,用除草剂、光合电子传递链抑制剂、H2O2、活性氧清除剂、强光或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浸根处理,通过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染色和rbcS基因Northern杂交检测,研究了活性氧在大麦叶绿体信号传导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除草剂20μmol/L norflurazon(NF)处理明显造成大麦幼苗活性氧染色加重和rbcS基因受抑制,同时用活性氧的清除剂处理可以部分逆转rbcS基因的下调;光合电子传递链的抑制剂也明显造成活性氧染色加重和rbcS基因受抑制,同时用活性氧的清除剂处理可以完全逆转rbcS基因的下调;光合电子传递链抑制剂对糖饥饿诱导的rbcS基因上调有抑制作用,同时用活性氧的清除剂处理可以完全逆转此抑制作用;高浓度糖或叶绿体蛋白质合成抑制剂都不能引发活性氧,但可以显著抑制核编码光合基因.可见,除草剂NF引发的信号是镁原卟啉信号与活性氧信号的叠加,光合电子传递链的氧化还原状态改变引发的信号绝大部分可以归结为活性氧信号,而高浓度糖和叶绿体蛋白质合成引发的叶绿体信号与活性氧没有直接联系.

    2008年12期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4K]
  • 棉花转基因恢复系杂种F_1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观察

    朱云国;王学德;

    对转gst基因棉花恢复系浙大强恢"配制的杂种F1(三系杂交棉)的成熟花药和花粉育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花药的长、宽、鲜重和成熟花粉粒的育性方面,浙大强恢"所配的F1和保持系DES-HAB277"接近,无显著性差异,但比受体恢复系DES-HAF277"所配的F1分别提高47.7%、61.8%、28.5%和39.6%.以不育系DES-HAMS277"和保持系DES-HAB277"的花药为对照,对浙大强恢"和受体恢复系所配的F1的小孢子发生进行了细胞学观察发现,不育系小孢子败育主要发生在造孢细胞增殖期和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且在减数分裂期彻底败育,不能形成四分体;受体恢复系所配的F1在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形成的各个发育时期都有部分败育,平均败育率约为20%,且主要发生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和小孢子单核期;而浙大强恢"所配的F1与保持系一样,花药的发育、小孢子的发生以及雄配子的形成均正常.研究结果从细胞形态学方面证明gst基因对三系杂交棉具有防止部分小孢子败育和提高花粉育性的功能.

    2008年12期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 曼陀罗种子油脂肪酸化学成分研究

    张宏利;韩崇选;王明春;杨清娥;

    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曼陀罗种子中的脂肪酸,采用GC-MS技术测定其化学成分,并通过饲料混毒法测定了曼陀罗种子脂肪酸对小鼠的毒性.结果表明,曼陀罗种子中含有23.2%的脂肪酸,其主要化学成分为1,20-二十碳二酸(34.55%)、Crinan-3-ol,1,2-didehydro-,(3à)(13.41%)、8,11-十八碳二烯酸(4.56%)、8,11,14-二十碳三烯酸(Z,Z,Z)(4.39%)、2,3,3-三甲基辛烷(4.35%)、7,10-十八碳二烯酸(3.61%)、亚油酸乙脂(2.64%)、α-亚麻酸(2.34%)、cis-乙酸环己脂-2-丙酸(2.34%)等.采用饲料混毒法对小鼠的毒性测定结果表明,曼陀罗种子脂肪油对小鼠无胃毒作用.研究认为,曼陀罗种子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成分,可作为脂肪酸食用油来源或从中提取对人体有益的活性成分开发利用.

    2008年12期 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一年生野生大豆根系及胚轴皮层通气组织发育观察

    高兰阳;蔡庆生;王庆亚;沈益新;

    用石蜡切片法对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Sieb.et Zucc.)的通气组织发育过程进行观测研究,以探讨其耐湿机制.研究表明:(1)在正常生长条件下,一年生野生大豆播种3~5周后主根开始形成皮层通气组织,经过2周左右基本形成根系与茎贯通的通气道;皮层通气组织首先在根茎连接点上下开始形成,再向根尖方向和茎扩展.(2)来自不同生态环境的一年生野生大豆开始形成皮层通气组织的部位相同,但开始产生通气组织的时间存在差异.

    2008年12期 v.28 2380-2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 舞花姜花部维管束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关岚岚;邹璞;廖景平;

    对舞花姜(Globba racemosa)花部维管束系统进行解剖学观察分析,以探讨其缺失雄蕊的去向及其唇瓣和腺体结构的属性.结果显示:(1)舞花姜花梗部的维管束分散排列在基本组织内.(2)子房基部的维管束排成2部分,中央区为分散排列的小维管束,外方为一轮大维管束环,且外环维管束发育为子房壁维管束,心皮背束和隔膜束均起源于中心区维管束,二者的分支在延长部形成一个维管束网结;在网结之上,近轴面的两束心皮背束分支分别进入到2枚侧生退化雄蕊中并成为其主束,远轴面心皮背束的内方分支则成为唇瓣中束,三束心皮背束的其余分支均上行入萼片.(3)唯一1枚功能雄蕊接受近轴面隔膜束的内方主支作为其主束,远轴面2枚隔膜束的主支最后进入唇瓣的两侧束,三束隔膜束的外分支均发育为花瓣束.研究认为:舞花姜的唇瓣是一个三重结构,其中央维管束代表1枚外轮雄蕊,两侧维管束则分别代表2枚内轮雄蕊;舞花姜的2枚花瓣状退化雄蕊与唇瓣的中央一起构成外轮雄蕊,唯一1枚可育雄蕊和唇瓣的两侧同属内轮雄蕊.本研究结果支持姜科子房延长部形成的腺体属于子房上部心皮边缘的维管化附属物的观点.

    2008年12期 v.28 2385-2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5K]
  • 细胞松弛素B和鬼笔环肽对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刘珠琴;姜雪婷;徐国华;张绍铃;

    以砂梨(Pyrus pyrifoliaNakai)品种今村秋(Imamuraaki)和丰水(Hosui)为材料,分别用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了离体和半活体条件下微丝骨架解聚剂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CB)和稳定剂鬼笔环肽(phalloidin)对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10μg/mL)鬼笔环肽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但高浓度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CB抑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且抑制效应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2)鬼笔环肽处理柱头后进行自花授粉,可明显促进自花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而CB处理柱头后异花授粉则抑制异花花粉萌发及其花粉管生长.可见,微丝骨架参与了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并参与了梨自交不亲和反应的调节.

    2008年12期 v.28 2393-2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 多年生龙胆属植物个体大小与花期资源分配研究

    梁艳;张小翠;陈学林;

    于各物种花中前期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6种多年生龙胆属植物花期的繁殖分配和性分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多年生龙胆属植物的植株个体越大,繁殖投入越高,繁殖分配越低;(2)随着植物个体的增大,对雌性、雄性和吸引结构的投入都在增加,这可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会因为单一部分的增加而造成资源的浪费;(3)6种龙胆属植物中,有4种其性分配结果与性别分配(SDS)的理论预测一致,即大个体更偏向雌性器官的资源投入,但麻花艽(Gentiana atraminea)和达乌里秦艽(Gentiana dahurica)的性分配与个体大小则没有表现出负相关,可能与其本身具有的雌雄异熟———雄性先熟特点有关;(4)资源在雌雄功能间的分配没有表现出权衡关系,可能是由于植物必须在许多不同生活史性状之间进行资源分配,而不是两两之间非此即彼.

    2008年12期 v.28 2400-2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 盐桦BhNHX的克隆及其与CaM在胁迫下的协同表达(英文)

    曾幼玲;张海波;兰海燕;张富春;

    以盐桦组培苗为材料,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液泡膜Na+/H+反向运输体基因BhNHX,采用DNAman软件和BLASTN对cDNA序列进行分析并与其他植物的NHX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最后对BhNHX和钙调蛋白基因(CaM)在各种胁迫条件下的协同表达进行半定量的RT-PCR分析.结果显示:(1)获得了BhNHX的全长cDNA序列,包含1 623 bp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一个540个氨基酸的多肽,有11个推测跨膜区,与已报道的液泡膜Na+/H+反向运输载体蛋白跨膜区数目一致;(2)BhNHX的核酸序列与其他植物NHX具有较高同源性,与葡萄NHX序列一致性达到76%;(3)BhNHX和钙调蛋白基因CaM可同时被盐、低温、干旱所诱导;但ABA只能较明显诱导BhNHX的表达,而对CaM的诱导表达不明显.研究表明,在盐桦受到盐、低温及干旱胁迫时BhNHX和CaM可能协同表达,而在ABA诱导时两者可能具有不同的表达调控模式.

    2008年12期 v.28 2408-2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 喜树毛状根的诱导及其喜树碱含量分析

    王伟;陆杨;李礼;王敬;开国银;

    研究了不同外植体类型(包括真叶、茎段、子叶及胚轴)、胚轴年龄和不同发根农杆菌菌株(包括A4、15834、R1601、C58C1)等因素对喜树毛状根诱导频率的影响,并用PCR对诱导出的毛状根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最佳外植体为胚轴,5~10 d是胚轴最佳诱导年龄段,最佳诱导菌株为15834.(2)PCR鉴定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的rolB基因已整合到喜树毛状根基因组中.(3)对不同菌株诱导的毛状根进行HPLC检测表明,C58C1菌株诱导的毛状根的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含量最高,分别为1.219 mg/g和0.305 mg/g.研究结果为喜树碱的药源开发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并为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调控喜树碱的代谢合成奠定了基础.

    2008年12期 v.28 2416-2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 新疆紫草毛状根的诱导及培养

    陈永芳;芦韦华;王芳;麻浩;李建贵;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A600为0.5)的发根农杆菌MSU440、A4、R1000、15834、1025和R1601与新疆紫草子叶外植体共培养.结果表明:(1)发根农杆菌不同菌种对转化率有显著影响,供试6个菌种中只有MSU440菌株获得转化株.PCR及序列分析表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C基因已在新疆紫草毛状根基因组中整合并得到表达,转化率达4.5%.(2)子叶较真叶的不定根发生率高,且生根持续时间长.(3)在B5无铵无激素固体培养基上,毛状根分支多且根较长,达2~3 cm,毛状根鲜重月平均增殖达7~9倍,是固体培养毛状根的适宜培养基.(4)毛状根在MS无铵无激素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2 d时,毛状根鲜重平均增殖达12倍,MS无铵液体培养基有利于毛状根的扩大生产.首次获得了激素自主、快速伸长生长、多分支、多根毛的新疆紫草毛状根株系,初步建立了新疆紫草毛状根诱导体系,为大规模培养、生产紫草素奠定了基础.

    2008年12期 v.28 2423-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 黄瓜基因组EST-SSRs的分布规律及EST-SSR标记开发

    胡建斌;李建吾;

    从NCBI网站下载黄瓜EST序列6 344条及本课题组对黄瓜叶片cDNA文库测序研究所得的EST 163条,在除去载体、polyA/T等序列后得到6 129条无冗余EST序列,全长为2.98×106bp.采用网络软件SSRIT从这些序列中搜索到784个SSR,分布于673条EST中,出现频率为12.79%,平均分布距离为3.80 kb;单、二和三核苷酸重复是主导类型,分别占EST-SSRs总数的32.91%、28.19%和29.34%;A/T、AG/CT和AAG/CTT分别是单、二和三核苷酸的优势重复基元,分别占EST-SSRs总数的32.40%、20.66%和14.41%.经现已报道的评价方法分析表明,这些EST-SSRs具有较好的多态性和可用性.设计了30对EST-SSR引物对22份黄瓜材料进行PCR检测,18对引物检测到多态性.根据PCR结果,这些材料被聚为三类,聚类结果与材料本身特性一致.结果说明通过黄瓜EST数据库发掘SSR标记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2008年12期 v.28 2429-2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 不同处理条件下小麦胚芽鞘长的遗传分析

    钱雪娅;景蕊莲;王辉;昌小平;

    以小麦双单倍体(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的15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胚芽鞘长、幼苗株高和幼苗生物学产量进行遗传分析,以探讨胚芽鞘长、幼苗株高及幼苗生物学产量的遗传基础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胚芽鞘长、幼苗株高显著增加,16.1%PEG-6000处理条件下的幼苗株高显著低于对照,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幼苗生物学产量显著低于正常供水对照;(2)胚芽鞘长、幼苗株高、幼苗生物学产量的遗传力分别为92.5%、90.3%和78.1%;(3)胚芽鞘长、幼苗株高及幼苗生物学产量均受多基因控制,决定各性状的基因估计数目分别为7、8和14对;(4)根据对性状偏度和峰度系数的估算结果,控制这3个性状的多基因之间均有互补作用;胚芽鞘长与幼苗株高、生物学产量及成熟期株高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2008年12期 v.28 2436-2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一粒小麦-葡萄牙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衍生系GISH研究

    张小娟;韩德俊;魏国荣;曾庆东;张庆勤;康振生;

    以一粒小麦-葡萄牙野燕麦杂交后代一粒葡为实验材料,以地高辛标记的葡萄牙野燕麦基因组DNA为探针、一粒小麦基因组DNA为封阻对一粒葡及其衍生系根尖染色体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分析,探讨了影响一粒葡GISH效果的主要因素.建立并优化了一粒葡GISH分析的实验体系,即探针DNA与封阻DNA比例为1∶50时可有效分开双方染色体组.优化GISH分析显示,在一粒葡后代衍生系中均检测到燕麦染色质的存在,且不同选系间带有燕麦染色体的数目不同,进一步证明一粒葡是一粒小麦-葡萄牙野燕麦远缘杂交的后代.

    2008年12期 v.28 2442-2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新疆石榴品种的RAPD分析

    热娜·卡司木;帕丽达·阿不力孜;朱焱;

    利用RAPD技术对23个石榴品种进行亲缘关系鉴定和品种分类研究.从50条10 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7条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88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61条,多态率达69%.根据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将23个品种分为5大类群,第1类包括库尔勒市甜石榴与喀什市大籽甜石榴等甜石榴品种;第2类是阿图什市酸石榴;第3类包括喀什市阿奇克阿娜尔、叶城酸石榴等酸石榴品种;第4类包括吐鲁番市甜石榴、库车酸甜石榴等种间杂交和来源不详品种;第5类包括皮亚曼石榴和策勒1号等新疆优质石榴品种.研究结果表明:石榴品种间的遗传多态性有明显差异,即使父母本相同的品种也能区别.

    2008年12期 v.28 2447-2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新疆短命植物抱茎独行菜种子粘液质特性的研究(英文)

    谷丽丽;刘立鸿;油天钰;兰海燕;张富春;

    以新疆荒漠植物抱茎独行菜为材料,运用光镜与扫描电镜观察以及紫外吸收光谱法、化学反应及种子萌发实验等方法,对粘液质的形态和结构,物理化学特性,粘液质对种子萌发及萌发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完整干种子表面覆盖着一层膜状物质(完全脱水的粘液质),并呈同一走向的山脊状突出的网状结构,遇水后粘液物质呈射线状向外发射出来,化学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粘液质的组成可能是某种多糖,如β-葡聚糖.(2)粘液质约占干种子重量的1/4,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完全浸润10 min后,种子重量增加约30~40倍,种子长度、宽度、厚度的增加分别多于1倍、2倍、4倍;完全润湿的种子能够粘附相当于其干种子重量68倍的沙粒.(3)种皮粘液质对于不同土壤基质中的种子萌发有重要作用,但是对萌发后幼苗的生长没有作用.

    2008年12期 v.28 2451-2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 NaCl胁迫对疣苞滨藜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

    廉彭彭;周桂玲;

    在光/暗(12 h/12 h)条件下研究了温度、苞片和NaCl浓度对疣苞滨藜种子萌发及其恢复的影响,同时观察萌发后幼根在NaCl中的生长和恢复情况.结果显示:(1)疣苞滨藜种子在温度周期为5℃/2℃、15℃/5℃、20℃/10℃、25℃/5℃、25℃/15℃中处理12 d后种子萌发率均达到80%以上,其最适萌发温度为25℃/15℃.(2)苞片对种子萌发不存在抑制作用,但能够延缓萌发时间.(3)低浓度的NaCl能促进种子萌发和幼根的伸长,且在0.2 mol/L时达到最大,在0.8 mol/L时完全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4)经过不同浓度NaCl预处理后的种子,其萌发恢复率随原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最终萌发率都高于对照.研究表明,NaCl处理对疣苞滨藜种子没有造成伤害,其抑制萌发是通过渗透效应而不是离子毒害;疣苞滨藜种子和幼苗对盐分的耐性是其适应盐渍荒漠环境的重要原因.

    2008年12期 v.28 2461-2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 盐胁迫对榅桲组培苗生长及其生理特征的影响

    秦伟;韩晶;克热木·伊力;

    以榅桲组培苗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NaCl和Na2SO4处理后,观察盐胁迫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榅桲组培苗萌芽率、增殖倍数和平均株高均随2种盐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降低,并在2种盐质量分数皆为1.0%时不再萌芽,平均株高降至试验最低值,而在NaCl和Na2SO4质量分数分别为0.8%和1.0%时不再增殖;榅桲组培苗叶片膜透性随着2种盐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升高且与对照差异显著,并于盐质量分数为1.0%时均达到试验最大值,而当NaCl和Na2SO4质量分数分别为0.8%和1.0%时,组培苗致死率超过50%;组培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随着2种盐质量分数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随着2种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持续增强.研究发现,盐胁迫榅桲组培苗的相关指标均与相应对照有显著差异,其中的叶片膜透性及其SOD、CAT以及POD均可作为鉴定榅桲耐盐性评价指标.

    2008年12期 v.28 2467-2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 甘蔗器官固氮酶活性及其对接种固氮菌的响应

    林丽;张新成;李杨瑞;梁俊;

    以巴西固氮甘蔗品种B1、B8和广西主栽甘蔗品种ROC22和ROC16为材料,通过桶栽砂培方法,研究不同品种甘蔗及接种固氮菌R16SH后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器官(根、茎、叶片、叶鞘)的固氮酶活性.结果显示,4个品种甘蔗及接菌后各器官的固氮酶活性均在伸长初期或伸长盛期达到高峰,且以根和茎较高,叶、叶鞘次之;B1、B8根的接菌效果最佳,其固氮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13.22%和12.42%,而B1和ROC16茎的固氮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12.19%和12.02%,叶片提高了8%~9%,叶鞘的固氮酶活性变化最小;4个品种甘蔗固氮酶活性表现为B8>B1>ROC22>ROC16,且品种B8与ROC22和ROC16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相对于品种ROC22和ROC16,固氮菌R16SH对B1与B8的株高以及B1的茎径有更好的生长诱导效应,且在伸长期表现最明显.研究表明,甘蔗的固氮酶活性在品种、器官及生育期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接种固氮菌能不同程度提高各品种器官的固氮酶活性,且各品种根、茎以及B1和B8的叶片固氮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增加;巴西固氮甘蔗品种表现出比广西主栽甘蔗品种更强的固氮酶活性,且对接种固氮菌反应更敏感.

    2008年12期 v.28 2472-2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低温胁迫对不结球白菜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胡春梅;侯喜林;王旻;

    以盆栽的耐寒性不同的不结球白菜品系001、007和010为材料,在玻璃温室中对各品系进行常温(CK,昼/夜温度为20℃/15℃)和低温(昼/夜温度为7℃/2℃)处理,研究低温对不结球白菜的冷害指数、光合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条件下,3个品系不结球白菜的净光合速率(Pn)均较CK显著下降,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降低,而品系001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品系;不同品系非光化学猝灭(NPQ)均呈增加趋势,品系间增加幅度差异不显著.低温胁迫下,品系001叶片吸收的光能中用于有效电子传递的比例较高,光合受抑程度较轻;007和010的电子传递速率显著下降,过剩激发能显著高于001,光合活性受损较严重.研究发现,低温胁迫下各不结球白菜品系非光化学耗散差异不显著,电子传递的有效性和光化学效率的差异是导致各品系耐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2008年12期 v.28 2478-2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 不同栽培模式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巩雪峰;余有本;肖斌;陈婵婵;金珊;

    对陕南茶区的纯茶园、塑料大棚茶园、松茶间作茶园及林篱茶园4种常见栽培模式的茶园生态环境(包括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叶中各项生化指标(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茶园小气候因子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塑料大棚茶园、松茶间作茶园和林篱茶园能更有效地改善光照条件、降低环境温度、提高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强空气湿度,提高土壤养分状况.3种复合式茶园茶叶品质也较纯茶园显著提高,氨基酸和茶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纯茶园茶叶,而茶多酚含量却显著低于纯茶园茶叶.因此,林茶复合栽培模式和大棚模式茶园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

    2008年12期 v.28 2485-2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水分胁迫下天然次生灌木山桃和山杏光合气体交换特征

    张淑勇;周泽福;张光灿;王梦军;战海霞;

    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3年生天然次生灌木山桃(Prunus davidiana)和山杏(Prunus sibirica)为试验材料,采用充分供水、正常供水、轻度胁迫、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5种水分处理,比较了水分胁迫对山桃和山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桃和山杏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在不同水分处理之间差异显著.随着水分胁迫的缓解,山桃和山杏的Pn日变化曲线逐渐从单峰型转变成不明显的双峰型;重度水分胁迫下,Pn受到明显抑制,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Pn在轻度或中度水分胁迫下出现最大值,且山桃的日均Pn要高于山杏;Pn降低的原因上午表现为气孔限制因素,而下午则以非气孔限制因素为主.山桃和山杏的Ci日变化规律与Pn基本相反,它们的Tr日变化在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下为双峰曲线,并以正常供水条件下日均Tr最大;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山桃、山杏的Gs日变化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且气孔都出现了过早关闭的现象.适度的水分胁迫能够提高山桃、山杏的水分利用效率,同时也降低了Pn和Tr.研究发现,山桃和山杏在水分胁迫下能通过较大幅度降低蒸腾速率来提高其水分利用效率,从而增强其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它们在黄土丘陵区具有较广阔的发展潜力.

    2008年12期 v.28 2492-2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 土壤因子对府谷清水川流域砒砂岩区刺槐和沙棘AMF的影响

    徐辉;唐明;高瑞霞;陈桂梅;李守萍;

    应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府谷清水川流域砒砂岩区土壤因子对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根际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影响.结果表明:AMF可以与刺槐和沙棘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从两种植物根际土中共分离鉴定出AMF 13种,其中摩西囊霉(Glomus mosseae)、地球囊霉(Glomus geospo-rum)和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为优势种;AMF平均侵染率为90.6%,平均孢子密度为559.1个?100 g-1干土;AMF的孢子密度、侵染率和种类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刺槐和沙棘根际AMF侵染率均与pH呈显著正相关,在刺槐根际,pH和有效氮通过直接作用影响侵染率,有机质和有效磷通过间接作用影响侵染率;在沙棘根际,pH和有效磷通过直接作用影响侵染率,有机质和有效氮通过间接作用影响侵染率;在沙棘根际,有机质和pH主要是通过直接作用影响AMF种类,有效氮主要通过有效磷的间接作用影响AMF种类.

    2008年12期 v.28 2500-2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北京东灵山地区农耕干扰和环境梯度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高俊峰;马克明;祁建;冯云;冯宗炜;

    于北京东灵山地区,选取10条样带、94个样方、15个环境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东灵山地区人为干扰(如农耕)及其造成的环境条件变化对植物α多样性的影响.(1)调查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可归入4类土地利用类型(农田、撂荒地、灌丛和林地)中;(2)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2个主成分(地形和土壤因子)影响着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尤其是海拔梯度与多数环境因子显著相关,起决定性作用;(3)多样性分析表明: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都能较好地反映植物群落α多样性的变化,Simpson指数变化不明显.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植物群落α多样性的变化依次为:林地>农田>撂荒地>灌丛,且草本层对植物多样性的贡献最大.

    2008年12期 v.28 2506-2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 拉鲁湿地主要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李春;周刊社;李晖;

    2002年6~9月对拉鲁湿地植物种类、群落结构、生物量以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拉鲁湿地共有植物30科52属85种,主要有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A)、尼伯尔酸模(RumexnepalensisSpreng)(B)、水葱(Scirpus validusVahl)(C)、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L.)(D)、灯芯草(Juncus effususL.)(E)、针叶苔草(CarexonoeiFranch.et Sav.)和黑褐苔草(CarexatrofuscaSchkuhr)(F)、藏北嵩草(KobresialittledaleiC.B.Clarke)(G)、藏蓟[Cirsiumlanatum(Roxb.ex Willd.)Spreng.](H)等8个主要植物群落.(2)在8个主要植物群落中,嵩草群落所含物种数最多,为44种,穗状狐尾藻群落最少,仅8种;芦苇群落生物量最高,为124.5~1 027.0 g/m2,藏蓟群落生物量最低,为124.5~220.5 g/m2;优势种芦苇的生物量最高,为183.5~660.0 g/m2,藏蓟生物量最低,为43.1~76.3 g/m2.(3)各群落的垂直结构特点是:芦苇群落、水葱群落、穗状狐尾藻群落具有挺水层、浮叶层和沉水层,其他群落只具有可分为高、低两层的草本层.(4)在各群落的相似性方面,嵩草群落与藏蓟群落、水葱群落与芦苇群落和尼伯尔酸模群落的相似性要明显高于其他群落,其Jaccard系数分别为0.549 0、0.538 5、0.500 0;芦苇群落、尼伯尔酸模群落、水葱群落、穗状狐尾藻群落与藏蓟群落以及芦苇群落、穗状狐尾藻群落与嵩草群落在建群种上没有相似之处,Jaccard系数为0.

    2008年12期 v.28 2514-2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 甘肃省苏干湖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

    武发思;葛亮;蔡泽平;冯虎元;

    于2006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0月)对大、小苏干湖水体进行采样分析,以研究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下苏干湖中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大苏干湖中共有浮游藻类61种(含变种),其中:硅藻18属,37种;蓝藻11属,15种;绿藻7属,8种;而甲藻仅1属,1种.(2)小苏干湖水体中共发现浮游藻类68种(含变种),其中:硅藻16属,42种;蓝藻9属,13种;绿藻6属,11种;裸藻及甲藻仅各1属,1种.(3)硅藻在苏干湖水体中始终占据着绝对优势;夏季小苏干湖中蓝、绿藻开始复苏并大量繁殖.各季节两湖中都存在特定的优势属,在春、夏、秋三季,大苏干湖中优势属分别为桥穹藻属、小环藻属、粘杆藻属;而小苏干湖中分别为针杆藻属、菱形藻属、脆杆藻属.纤细舟形藻,长圆舟形藻,湖沼色球藻等为常年优势种,且这种优势物种和季节变化主要是由湖泊中盐度和气温等因素决定的.

    2008年12期 v.28 2521-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川西三大干流水电开发影响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张家辉;邓洪平;杨蕊;史良;

    在对川西雅砻江、大渡河和岷江三大干流水电开发影响区种子植物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区系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岷江和大渡河影响区裸子植物科、属、种数量多于雅砻江,被子植物属、种数量远少于雅砻江.(2)在科水平上均具有明显热带区系性质;在属水平上显示出热带和暖温带性质,雅砻江影响区热带属的比例高于温带属,岷江和大渡河则相反.(3)中国种子植物属15大分布区类型在岷江影响区均有分布,在雅砻江、大渡河各有1项没有出现.(4)大渡河和岷江影响区优势科属较雅砻江明显.(5)大渡河影响区属的系数"相对最低,区系丰富度较大.(6)岷江影响区特有属最多,雅砻江最少.(7)雅砻江和岷江影响区珍稀濒危及保护物种较大渡河多.

    2008年12期 v.28 2527-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石榴籽中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赵国建;李桂峰;董周永;刘兴华;

    通过正交试验对石榴籽多酚的提取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清除DPPH?和还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石榴籽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50%、pH值为4、六偏磷酸钠添加量0.4%、温度60℃;(2)石榴籽多酚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率达11.34%,还原力达0.73,与VC和VE的抗氧化作用相比,其清除率大小顺序为:VC>石榴籽多酚提取物>VE,还原力大小顺序为:石榴籽多酚提取物>VC>VE,表明石榴籽多酚提取物对DPPH?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还原力强于VC和VE.

    2008年12期 v.28 2532-2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 藏药提宗龙胆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许传梅;张春红;董琦;胡风祖;

    从传统藏药提宗龙胆(Gentiana tizuensisFranch.)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鉴定为熊果酸(ursolic acid,1)、异荭草苷(isooreintin,2)、日本獐牙菜素(swertiajaponin,3).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化合物3为龙胆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2008年12期 v.28 2543-2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虫食与熏蒸对马尾松挥发性化学物质的影响

    邓文红;沈应柏;陈华君;李镇宇;

    通过接虫咬食伤害与茉莉酸甲酯和萜烯混合熏蒸处理,以正常盆栽马尾松为对照,用TCT-GC-MS分析各处理的正常枝、损伤枝、姊妹枝(正常或损伤对枝)、系统上枝(正常或损伤上枝)和系统下枝(正常或损伤下枝)中挥发物的成分及相对含量变化,以探讨马尾松对不同伤害的应急反应.结果显示,虫害和熏蒸处理后,水芹烯的相对含量在损伤枝、姊妹枝、系统上枝和系统下枝中均明显高于对照;β-蒎烯相对含量在损伤枝和姊妹枝中升高,而系统枝条中下降;α-蒎烯相对含量在所测4个部位中除熏蒸后系统下枝升高外其余全部降低;其他挥发性化学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和萜烯混合熏蒸能够代替虫害等外界伤害的刺激,使马尾松启动相似的信号防御系统,达到防御外界伤害的作用;茉莉酸甲酯和萜烯可作为马尾松响应伤害的报警信号分子.

    2008年12期 v.28 2547-2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补白

研究技术与方法

  • 水稻转化体系的改进及转os-miR398基因植株的获得

    鲁玉柱;封振;边黎英;梁建生;

    针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愈伤转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转化效率低及农杆菌污染等问题,对该方法在水稻转化过程进行改良:(1)在转化前将空白愈伤从培养基取出,于室温放置在空白皿中约24 h,使之处于饥饿状态,以利于T-DNA转化并提高转化率;(2)在愈伤与农杆菌共培养并经无菌洗脱后,在转移到相应培养基之前,将其于室温下继续放置在含有滤纸的培养皿里约24 h,从而有效地抑制农杆菌生长.采用本改良措施,成功将所克隆构建的os-miR398(水稻microRNA398)前体基因表达载体转化入水稻,与对照相比,改良后水稻转化效率可提高10%.

    2008年12期 200-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 花椒籽黑色素提取和脱蛋白技术研究

    李荣;贺学林;徐怀德;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优化了花椒籽黑色素的浸提工艺,并用蛋白酶酶解-Sevag法联用脱除花椒籽黑色素中的蛋白.结果表明:影响花椒籽黑色素提取效果的因素依次为温度>NaOH浓度>料液比,花椒籽黑色素提取的优化工艺参数为NaOH浓度为1.20 mol/L,料液比为1∶24.64,温度为70℃下提取2 h,共2次,所得花椒籽色素粗品为棕黑色无定型粉末,得率为6.1%,色价为201.62,蛋白质含量为44.83%~48.63%.碱性蛋白酶脱蛋白条件为温度50℃,pH 9,加酶量为粗色素溶液(浓度为1 mg/mL)体积的6%,再用Sevag法处理3次,蛋白质脱除率可达81.23%,花椒籽黑色素色价可提高1.5倍.

    2008年12期 v.28 2558-2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研究论坛与综述

  •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类胱天蛋白酶研究进展

    冉昆;马怀宇;杨洪强;

    胱天蛋白酶(caspases)在动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起始、执行以及信号转导阶段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在植物中也发现有类胱天蛋白酶(caspase-like proteases,CLPs)的存在,并确认液泡加工酶(VPEs)、metacaspases和丝氨酸内肽酶(sapases)具有CLPs的作用,并证实CLPs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抗病性及胁迫诱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等.本文对植物CLPs活性、生化结构及生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与动物caspases进行比较,为今后CLPs活性调节、作用方式及其在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2008年12期 v.28 2564-2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 低放核素污染土-水介质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张晓雪;王丹;闻方平;

    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过程来吸收和转化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以期达到清除,修复和治理的目的,是用于对土壤-水体中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污染清除的生态技术.本文就放射性核素的来源、污染现状、植物对放射性核素的积累筛选以及对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进行综述,以明确植物修复技术在改善环境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筛选超积累植物并探讨植物对放射性核素污染的修复机理提供参考.

    2008年12期 v.28 2571-2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

    <正>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 is amied at publishing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in botanical researches,introducing current trends and innovative theories in botan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discussing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botanical resources and conservancy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theories and applied innovative techniques in botany and serving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China.

    2008年12期 v.28 2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