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植物学报

研究报告

  • 硝态氮对海水胁迫下长春花幼苗光合特性及离子含量的影响

    侯杰;刘玲;王景艳;刘兆普;

    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硝态氮对海水处理下长春花幼苗光合特性和离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浓度海水显著抑制长春花幼苗的生长,提高硝态氮浓度能显著缓解海水胁迫对长春花幼苗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促进地上、地下部生物量积累.(2)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长春花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均显著降低,细胞间隙CO2浓度显著增加;增加硝态氮浓度可显著提高长春花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细胞间隙CO2浓度.(3)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长春花幼苗体内K+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而Na+、Cl-含量显著增加,提高硝态氮浓度有利于长春花幼苗对K+的吸收和向上运输,维持地上部较高的K+/Na+.研究发现,增加硝态氮能维持高浓度海水胁迫下长春花幼苗体内养分平衡,缓解盐胁迫对其光合生理和生长造成的伤害.

    2007年12期 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30种植物杀鼠活性研究

    张宏利;韩崇选;程明;张一贞;孟庆玲;

    采用饲料混毒法测定了30种植物的杀鼠活性,用灌胃法测定了4种植物的毒性,并对2种植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结果表明:苦参、曼陀罗、牛皮消、牛心朴、铁棒锤、皂荚、黄花烟草、接骨木、乌头、大戟、宽裂乌头、野八角、短柄乌头、贯众、瑞香狼毒在饵料中添加量为20%时,试鼠死亡率均在50%以上.曼陀罗、皂荚、乌头、大戟对试鼠的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7.04、2.21(皂荚乙醇提取液)和3.52(皂荚丙酮提取液)、10.67和19.56 g·kg-1.同时从苦参、曼陀罗中分离出了8种单体化合物,其中7种具有较好的杀鼠活性,5种杀鼠效果显著.

    2007年12期 19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一种马铃薯高效无标记转基因技术的建立

    白云凤;张维锋;白冬梅;王国英;王茅雁;

    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马铃薯栽培品种紫花白的叶盘,通过1/4 MS培养基预培养、热激处理、低pH、高糖培养基共培养,之后利用PCR直接检测转化体,结果表明遗传转化效率可达5.1%,建立了马铃薯无标记转基因技术.该技术受基因型的限制小,用于其它3个不同的栽培品种东北白、晋薯7号和早大白,遗传转化效率亦达到了4.1%~8.3%.利用这项无标记转基因技术,在载体构建时就剔除了标记基因,遗传转化后直接分化培养,不必对转化细胞进行抗性筛选,缩短了遗传转化周期,省去了费时费力的标记基因剔除步骤,亦为重复转化聚合多个优良基因提供了便利.

    2007年12期 2361-2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 长春花钙调素基因克隆及其假基因的识别

    苏火生;杨云;刘宽灿;张治礼;

    以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L.)G.Don]叶片cDNA和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了长春花钙调素基因447 bp的全长编码cDNA序列和2个大小不同的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DNA长片段全长1 551 bp,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构成,为长春花钙调素基因编码区DNA片段;DNA小片段全长447 bp,与447 bp的长春花钙调素基因cDNA核苷酸一致性高达87%,有56个碱基的差异,其中位于226 bp处的碱基A突变为T,即由AAG突变为终止密码子TAG使翻译提前终止.推测此447 bp的DNA小片段可能为长春花钙调素基因的假基因,命名为CCaMP1.

    2007年12期 2366-2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 水稻根质膜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水化液的优化

    王宁;齐耀程;徐朗莱;张炜;

    以水稻(Oryza sativa L.)苗期幼嫩根尖作为材料,利用葡聚糖-聚乙二醇两相分配法纯化得到纯度达90%的质膜组分,使用4种不同的水化液溶解质膜蛋白,进行IEF/SDS-PAGE双向电泳和MALDI-TOF/TOF质谱分析.结果显示,4种水化液中,以7 mol/L Urea2、mol/L Thiourea、4%CHAPS、20 mmol/L DTE、1%ASB14的条件对膜蛋白的溶解效果和双向电泳分离效果最好;16个被鉴定蛋白中有9个为质膜相关蛋白,5个为未知蛋白,来自其它细胞器的蛋白仅有2个.研究表明,在常用水化液中添加磺基甘氨酸三甲内盐ASB14有利于植物细胞质膜蛋白质组的分析,并且该优化条件下的双向电泳适合分离水稻质膜中亲水性相对较高的膜附着蛋白.

    2007年12期 2371-2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 百合目叶绿体rbcL基因核苷酸替代速率检测

    陈士超;杨红;郭光普;桂馨;张楫钦;

    分析了百合目主要类群叶绿体中编码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氧化酶大亚基rbcL基因的42条序列,使用RRTree相对速率检测方法,详细研究rbcL基因在百合目7科间同义替代速率和非同义替代速率的变化.相对速率检测显示:百合目内秋水仙科(Colchicaceae)的同义替代速率和非同义替代速率均最快,金梅草科(Campynemat-aceae)同义替代速率最慢,百合科(Liliaceae)的非同义替代速率最慢,但在百合目各科间,无论同义替代速率还是非同义替代速率差异均不显著.

    2007年12期 2379-2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 5种松树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

    刘占林;杨雪;

    利用cpSSR和AFLP标记,比较了巴山松、黄山松、油松、马尾松以及云南松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结果.发现5种松树都表现出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与种间分化,但cpSSR比AFLP标记提供了更多的种内种间分化,而展示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要少.在对不同方法指标的对比研究后,认为将cpSSR的单倍体关系考虑在内,能够更有效地分析植物居群遗传分化造成的地理结构.对于显性标记AFLP,传统的平方根法会低估遗传参数,而Lynch和Milligen的方法因样本量的限制也可能高估遗传多样性,Bayesian法被认为是最精确的方法,提供了与分子方差分析(AMOVA)近似的遗传分化值.

    2007年12期 2385-2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构树的AFLP分析

    廖声熙;何承忠;李昆;杨振寅;张志毅;

    根据构树树皮颜色和斑纹色泽,将金沙江河谷两岸自然分布的构树分为4个不同类型,即红构、红花构、白花构和青构.应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采用E+3/M+3引物组合,对该4个类型构树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显示,9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584条带,其中237条为多态带,多态带百分率为40.6%;9对引物组合扩增得到了4类构树各自特有的AFLP指纹图谱,并可明确区分4个类型构树;UPGMA聚类分析结果与供试材料的形态鉴别完全一致.结果表明,4个类型构树的表型差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异而引起,从而为构树新品种的划分、鉴定和登录奠定了基础.

    2007年12期 2393-2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 高粱属A-PAGE图谱的建立及在种子鉴定中的应用

    方雪恩;陈沁;印丽萍;丁俊波;王伟;

    以高粱、苏丹草等5种高粱属植物的种子为材料,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检测其醇溶蛋白.同时研究了丙酮处理、样品上样量和凝胶浓度对电泳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经丙酮处理后,在上样量为32μg、凝胶质量分数为15%时电泳可以得到清晰的A-PAGE图谱,据此可以鉴定5种高粱属植物.

    2007年12期 2399-2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 大白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C_7的选育及其特性研究

    赵利民;柯桂兰;

    利用甘蓝型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RC97-1为不育源,采用种间杂交,将RC97-1的不育性导入大白菜,再通过连续回交转育和严格经济性状选择育成新的大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RC7.RC7表现为:蜜腺正常,雌蕊功能健全,能吸引蜜蜂等昆虫正常采蜜传粉;在不同的生态区和播期条件下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且自然结实性良好,配合力高;高抗霜霉病,抗病毒病和黑斑病;生长整齐,叶色正常,生育期85 d,株高58.6 cm,株幅45.3 cm,叶球纵径和横径分别为48.5和16.3 cm,球形指数2.98,单球质量3.6 kg左右.RC7的一代杂种金秋70和金秋90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优质、丰产、稳产.因此,RC7是优良的大白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2007年12期 2404-2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 2种藏茵陈类植物的引种地繁殖系统研究

    杨慧玲;段元文;刘建全;

    通过观察、套袋、人工授粉对引种至低海拔栽培地的2种藏茵陈"类植物——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和抱茎獐牙菜(S.franchetiana)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引种的2种植物均为雌雄同株、自交亲和,但大部分花雌雄异熟(dichogamy)和雌雄异位(herkogamy),雌雄同熟的比例为24%,且雌雄同熟的雄蕊群远离雌蕊,需要靠传粉昆虫等传粉媒介传粉.(2)引种到低海拔的2种藏茵陈"类植物结实率和发芽率均较高,其中川西獐牙菜柱头张开第2天的授粉结实率达76.54%,种子发芽率达84.29%.(3)低海拔栽培的川西獐牙菜的传粉昆虫是家养蜜蜂,抱茎獐牙菜的开花时间较川西獐牙菜晚20 d,有效的传粉昆虫由家养蜜蜂变成一种很小的蜂类.研究表明,川西獐牙菜和抱茎獐牙菜由高海拔引种到低海拔地区后,结实率和种子发芽率均较高,可以用引种栽培的方式进行藏茵陈"药材的繁殖.

    2007年12期 2411-2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黄瓜霜霉病抗性遗传分析

    张素勤;顾兴芳;张圣平;邹志荣;

    通过2个抗感杂交组合,采用多世代联合的分离分析方法研究了黄瓜霜霉病抗性的遗传机制.结果显示,2个组合的最适遗传模型分别是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和2对等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组合I最优模型的主基因遗传率是56.84%~87.16%,多基因遗传率是0~34.93%;2个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均为-15.191,加性效应较强,显性效应较弱,它们之间的加性与加性和加性与显性上位性效应较强.组合Ⅱ最优模型的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8.92%和42.11%;2个主基因的加性效应皆为-13.505,显性效性均为0,它们之间不存在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黄瓜霜霉病抗性,以加性效应为主,主基因遗传力较高,但是微效多基因效应也占相当的比重,所以,在霜霉病抗性育种中,要重视主基因,同时兼顾多基因效应.

    2007年12期 2416-2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红花玉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初探

    贺随超;马履一;陈发菊;

    采用AFLP分子标记对目前仅发现在湖北五峰狭域分布的红花玉兰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用10对引物对6个居群的43个个体进行了选择性扩增,共检测到623个有效位点,其中多态位点595个.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红花玉兰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高,多态位点百分率达95.51%,Nei s基因多样度(HT)为0.211 0±0.028 6;红花玉兰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小.AMOVA分析表明总变异的93.37%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的变异只占总变异的6.63%.Nei s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91 9,居群间基因流(Nm)2.105 5.鉴于红花玉兰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很高,而居群数目及居群内个体数量均很少,应该对红花玉兰各居群的所有个体实施及时的就地保护,并对其生境进行保护;并在原产地营建基因保存林,营建时应加大各居群内的取样数量,使得红花玉兰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得到保存;同时积极开展异地引种栽培,使红花玉兰在观赏应用中得到切实的保护.

    2007年12期 2421-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 乌拉尔甘草根与根状茎发育解剖学研究

    彭励;李金亭;胡正海;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乌拉尔甘草根和根状茎的结构及其发育进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乌拉尔甘草根的发育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4个发育阶段.原分生组织由3层原始细胞组成,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细胞的特征;初生分生组织由根冠原、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组成;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中柱,初生木质部为4原型,偶见3原型,内皮层细胞具凯氏带;次生生长依靠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活动完成,维管形成层源于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细胞,而木栓形成层由中柱鞘细胞脱分化产生;次生结构由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共同组成,根中央不具髓.(2)根状茎发育过程与地上茎类似,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4个发育阶段.原生分生组织由原套和原体组成,其衍生细胞分化成由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组成的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外韧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维管束呈环形排列;位于维管束中的原形成层细胞恢复活动产生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束间形成层产生射线细胞;靠近维管束内侧的皮层薄壁组织细胞脱分化产生木栓形成层,以后形成周皮.周皮、次生维管束、射线和髓共同构成根状茎的次生结构.

    2007年12期 2429-2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1K]
  • 铁角蕨属4种植物配子体发育的比较研究

    檀龙颜;刘保东;

    以腐叶土为基质培养铁角蕨(Asplenium trichomanes L.)、阿尔泰铁角蕨[A.altajense(Kom.)Grubov]、假大羽铁角蕨(A.pseudolaserpitii folium Ching)和细裂铁角蕨(A.tenui folium D.Don)的孢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配子体发育过程,以期为铁角蕨属的系统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4种铁角蕨属植物配子体均具有:孢子两面型、单裂缝、周壁具褶皱、书带蕨型萌发,成熟原叶体心形,原叶体具有毛状体等共同特征,表明铁角蕨属的演化处于较进化的系统位置,但它们的毛状体形态和细胞数目明显不同,可为属内分系提供依据.研究发现,4种铁角蕨属植物配子体的边缘细胞形状以及假根的形态和数量均有差异,其叶绿体能象单细胞一样进行无丝分裂,强光照射下叶绿体向相邻细胞的侧壁集中等现象.

    2007年12期 2438-2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 中国剪股颖属部分种叶下表皮微形态的研究

    许崇梅;曲畅游;于文光;张学杰;李法曾;

    用光学显微镜对中国剪股颖属植物14种及1变种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剪股颖属植物叶下表皮长细胞多为长筒形,副卫细胞为平行形,脉上常见刺细胞,脉间有刺细胞或无或偶见,脉间具有短细胞或缺如;脉上硅细胞大多为结节形.(2)种间叶表皮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脉间长细胞的形状及细胞壁的平直与否,气孔器分布的列数,脉间短细胞的有无,脉间刺细胞的有无,表明叶下表皮的差异可以作为种间的分类依据.(3)叶下表皮微形态的证据不支持山东剪股颖(Agrostis shandongensis F.Z.Li)作为玉山剪股颖(A.infirma Büse.)的异名处理,支持山东剪股颖和昆嵛山剪股颖(A.transmorrisonensis Hayata var.kunyushanensisF.Z.Li)的成立.并对昆嵛山剪股颖重新命名为[A.sozanensis Hayata var.kunyushanensis(F.Z.Li)F.Z.Li&C.M.Xu].

    2007年12期 2445-2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 紫锥菊愈伤组织诱导及生物活性成分分析

    祝连彩;王伯初;郑超;张雅莉;王益川;

    以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无菌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条件下不同外值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所诱导的愈伤组织中的主要成分多糖和总酚,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根愈伤组织提取物与紫锥菊根提取物中的酚酸类物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紫锥菊不同部位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宜激素配比不同,其中根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激素配比为0.5 mg/L 2,4-D+0.5 mg/L 6-BA.叶、茎、根诱导愈伤组织的多糖含量分别为10.15、11.84、14.49 mg/g干重;总酚含量分别为52.16、28.144、7.99 mg/g干重.根愈伤组织总酚和多糖含量均较高,其提取物的酚酸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与紫锥菊根提取物图谱主峰一致,且生长速度快、质地疏松,是细胞培养获取紫锥菊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适宜材料.

    2007年12期 2451-2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马桑内酯对粘虫体内蛋白质和消化酶的影响

    郭新荣;张雅林;李孟楼;

    用马桑内酯分别对粘虫采用注射和饲喂处理,48 h后测定粘虫不同部位消化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以探讨马桑有效成分的作用及其杀虫机理.结果显示:(1)注射羟基马桑毒素处理后粘虫组织中蛋白质含量(与丙酮处理比较)均降低,皮组织降低幅度最大为29.47%,饲喂处理后各组织中蛋白质含量均升高,其中皮组织的升高幅度最大为56.87%;但该毒素对粘虫体内蛋白酶和羧酸酯酶的影响不明显.(2)注射与饲喂马桑亭、马桑宁,粘虫体内蛋白质含量均明显比对照处理升高,蛋白酶活性增强,其中饲喂马桑亭处理的粘虫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升高最大为511.49%,蛋白酶活性增强幅度最大为4 640.26%.马桑亭和马桑宁均可使粘虫组织中羧酸酯酶活性降低,其中饲喂马桑宁处理降低幅度最大为82.94%.结果表明:羟基马桑毒素对粘虫体内蛋白质代谢的影响与用药方式有关,马桑亭和马桑宁处理后的粘虫体内蛋白质含量增高、蛋白酶活性增强及酯酶活性降低均达到显著水平.

    2007年12期 2456-2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 番茄幼苗对接种晚疫病菌的生理响应

    金兆辉;李从顺;杨婷婷;朱海山;

    以番茄晚疫病抗病品系CLN2037E、感病品系5号自交系及其杂种一代F1为材料,人工接种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T1、T2、T3,研究番茄苗期抵抗晚疫病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1)感病品系的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与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增加幅度较大,抗病品系的含量则相对稳定,F1代的变化趋势接近感病品系;(2)抗病品系和感病品系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都呈先升高后下降,抗病品系的酶活性高峰出现早且峰值小于感病品系.研究发现,抗病番茄品系幼苗的多项生理指标在接种晚疫病菌后变化幅度小而稳定,并能在短时间内基本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

    2007年12期 2461-2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 ClO_2处理对油桃采后生理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戴斯琴;饶景萍;周洁;郭薇;

    以秦光2号油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了ClO2浸泡处理对油桃采后生理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lO2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油桃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减少MDA的积累,降低果实组织相对电导率,显著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PG)酶和纤维素(Cx)酶的活性,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保持了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但对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不大.实验表明,ClO2浸泡处理对秦光2号油桃具有一定的保鲜作用.

    2007年12期 2466-2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 培养条件对离体丹参根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宛国伟;董娟娥;梁宗锁;李进瞳;王武军;

    以2年生丹参离体根为材料,研究了反应液pH、反应时间和材料预培养时间以及苯丙氨酸、肉桂酸和阿魏酸溶液处理对根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PPO和PAL的最适反应pH分别为6.0和8.8,反应时间分别为30 min和60 min,最适预培养时间为10~12 h.(2)苯丙氨酸处理能抑制PAL活性,且在0.062 5 mmol·L-1时抑制作用最大,但随浓度增加无规律性变化;浓度低于1.0 mmol·L-1的苯丙氨酸处理能提高PPO的活性,且在0.062 5 mmol·L-1时促进作用最强.(3)不同浓度肉桂酸均能抑制PAL活性,并在0.125 mmol·L-1时抑制作用最大,且低浓度(≤0.125 mmol·L-1)的影响比高浓度(≥0.25 mmol·L-1)更大;低浓度肉桂酸(≤0.25 mmol·L-1)处理能提高PPO的活性并在0.25 mmol·L-1时达最大值,而在0.25~2.0 mmol·L-1浓度范围内肉桂酸对PPO活性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4)阿魏酸对PAL表现出产物反馈抑制作用,并在0.125 mmol·L-1时抑制作用最大,但对PPO的活性有促进作用,且在0.5 mmol·L-1时PPO活性最高.可见,离体丹参根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有其适宜的pH、反应时间和与培养时间,苯丙氨酸、肉桂酸和阿魏酸溶液对2种酶活性的影响不同且浓度间有差异.

    2007年12期 2471-2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 HgCl_2胁迫对小麦幼苗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赵鸿彬;张正斌;徐萍;曹红星;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是植物体内水分吸收和运输的通道.以小麦品种石4185的幼苗为材料,在正常供水供养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的AQP抑制剂HgCl2对其根部进行胁迫处理,研究植株水分利用效率等性状的变化,以明确水通道蛋白与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系.结果表明:(1)小麦水通道蛋白在受到HgCl2抑制后,其幼苗的单株生物量和单株WUE(生物学产量干重/耗水量)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并且随着HgCl2浓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2)处理后植株24 h5、d和14 d的单株耗水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HgCl2胁迫处理后5 min内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持续下降,处理24 h的含量均远低于初始值,并且随胁迫时间延长处理叶片逐渐变黄.研究发现,HgCl2在抑制小麦幼苗水通道蛋白的同时,也对其光合作用相关酶和蛋白质体在短时间内产生一定影响,从而阻碍幼苗正常生长.

    2007年12期 2478-2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 不同年代小麦品种旗叶的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研究

    王义芹;谭伟;杨兴洪;李滨;童依平;李振声;

    以不同时期在黄淮冬麦区推广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5个小麦品种碧蚂1号、丰产3号、小偃6号、小偃54和小偃81为材料,研究了品种更替过程中小麦旗叶的光合特性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小麦品种旗叶净光合速率均于开花后10 d左右达到最大值后下降,并在开花灌浆期有显著差异,且近期品种始终高于早期品种.随着灌浆进程推进,各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呈现出与净光合速率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其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为下降趋势),而丙二醛含量持续升高,但近期小麦品种始终低于早期品种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研究发现,近期育成小麦品种的旗叶在生育后期具有相对较高的光合速率,可能与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速率较缓、抗氧化酶活性较高、膜脂过氧化程度较轻有关.

    2007年12期 2484-2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 外源H_2O_2对小麦幼苗耐盐性的调节作用(英文)

    张波;张怀刚;

    以高原448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测定了4个处理(Hoagland营养液、Hoagland营养液+150 mmol/LNaCl、Hoagland营养液+150 mmol/L NaCl+10μmol/L H2O2和Hoagland营养液+10μmol/L H2O2)的小麦幼苗在第2、4、6、8天叶片叶绿素、丙二醛、可溶性糖和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结果显示:外源H2O2提高了NaCl胁迫下4个时段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含量(8.27%、32.57%、10.19%、4.86%)及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3.09%、23.97%、5.85%、2.11%),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14.58%、8.43%、16.68%、5.8%,P<0.05),而显著降低了其丙二醛含量(17.53%、14.04%、4.75%、8.47%,P<0.05).外源H2O2(10μmol/L)使NaCl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和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峰值提前,同时推迟了丙二醛峰值出现的时间.研究表明,外源H2O2通过提高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以有效地增强小麦幼苗的耐盐性.

    2007年12期 2491-2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不同盐处理对玉米幼苗根系质子分泌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彭建云;丁同楼;陈敏;王宝山;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实验材料,分别用100 mmol/L NaCl、100 mmol/L KCl和50 mmol/L Na2CO3处理其幼苗3 d,研究不同盐类对玉米根系质子分泌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处理都显著抑制玉米幼苗根系的生长,抑制程度依次为Na2CO3>KCl>NaCl;不同盐处理均使玉米幼苗根系Na+含量显著增加,NaCl和Na2CO3处理显著降低根系K+含量而导致其Na+/K+升高,但KCl处理却显著提高根系K+含量使其Na+/K+降低;不同盐处理均能显著增加细胞膜透性而降低根系质子分泌能力,影响程度依次为Na2CO3>KCl>NaCl.研究发现,相同阳离子浓度条件下,KCl处理对玉米根系质子分泌的抑制作用强于NaCl,碱性盐的抑制作用大于中性盐;盐胁迫可能通过改变玉米幼苗根系质膜的稳定性来影响质子分泌,从而抑制根系生长.

    2007年12期 2496-2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 苜蓿根际土壤水提液化感作用的研究

    寇建村;杨文权;张雪莲;贾志宽;韩清芳;

    以10个国内外引进的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研究其不同浓度根际土壤水提液对受体苜蓿阿尔冈金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和幼苗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紫花苜蓿根际土壤水提液对受体苜蓿种子发芽都存在抑制作用,且随着水提液浓度增大抑制作用有增强的趋势,并以爱维兰、牧歌401+Z和牧野水提液的抑制作用较显著;大部分苜蓿品种的根际土壤水提液对受体苜蓿幼苗的生长存在抑制作用,但对根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幼苗茎叶和根生物量的积累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茎叶的促进作用大于根,并以全能+Z、射手、牧歌401+Z和爱维兰的作用较明显.研究表明,苜蓿根际土壤水提液的化感作用在品种间和浓度间存在显著差异,受体苜蓿各器官对化感作用的反应也不同.

    2007年12期 2502-2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施肥对沙打旺根系提水及土壤养分活性的影响

    刘小莉;张洪荣;傅华;

    采用上下桶分根法,通过下桶施肥研究施肥对沙打旺根系提水作用能力及上桶土壤养分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沙打旺根系提水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上桶不浇水的情况下,高肥处理组上桶伴生的浅根植物早熟禾在干旱胁迫时间较短时较对照组生长正常;根系提水量最大时,高肥和低肥处理的上桶土壤呼吸速率分别比对照增加14.9%和51.4%,有机质含量分别下降17.8%、19.6%,速效磷分别增加13.9%、33.2%,速效钾分别增加20.4%和22.8%.研究表明,施肥促进了沙打旺根系的生长发育,增加了下桶根系吸水和上桶释水量,有效地缓解了上桶土壤的旱情,显著提高了上桶土壤养分的活化程度和有效养分含量.

    2007年12期 2507-2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叶扶芳藤叶片光合作用对光的响应

    张淑勇;周泽福;夏江宝;张光灿;

    利用CIRAS-2型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不同土壤水分下3年生小叶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var.radi-cansSieb.)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光能利用效率(LUE)等生理参数,阐明其光合生理参数对土壤水分和光照强度的响应规律,探讨小叶扶芳藤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土壤水分和光照条件.结果表明:小叶扶芳藤的Pn、Tr、WUE及LUE对土壤水分和光照强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阈值.(1)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进行模拟光响应过程较好,在土壤相对含水量(RWC)为72.2%和32.3%时,曲角(K)值较小;在其它水分条件下,K值接近于1.随着土壤水分(RWC为22.4%~72.2%)的递增,光补偿点降低,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及表观量子效率均呈现升高趋势,在RWC为72.2%时,光补偿点最低(22.6μmol·m-2·s-1),光饱和点最高(1 400μmol·m-2·s-1).(2)维持小叶扶芳藤正常生长(同时具有较高Pn、LUE及WUE)的土壤水分范围,在RWC为44.2%~72.2%之间,最佳土壤水分在RWC为72.2%左右,正常生长所允许的最低土壤水分在RWC为32.3%左右.(3)小叶扶芳藤对光照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为600~1 600μmol·m-2·s-1范围内,Pn和WUE都具有较高水平,饱和光强大约在800~1 400μmol·m-2·s-1之间,LUE在100~300μmol·m-2·s-1光强范围内达到峰值.

    2007年12期 2514-2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 施肥与品种及其种子大小对冬小麦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吉春容;李世清;李生秀;

    以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样,采用4个冬小麦品种、3种播种方式和4种施肥方式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施肥、品种和种子大小对小麦叶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开花期和灌浆期,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均为NP配施最高,其平均值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17.83%和13.01%;NP配施条件下,在开花期和灌浆期SPAD均为大粒单播较高并显著高于小粒单播;开花期和灌浆期SPAD分别以远丰998和咸农39最高并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平均比最低的白芒麦分别高17.68%和18.75%.(2)对旗叶净光合速率来说,开花期的NP配施处理比对照略有下降,而单施N和P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13.03%和23.17%,灌浆期的平均值以NP配施最高且比对照显著提高6.95%;小偃6号在开花期显著高于其余品种4.01%~6.19%(P<0.05),而白芒麦和咸农39则在灌浆期具有较明显优势,均分别显著高于其余品种约16.60%~26.91%;在开花期和灌浆期,2种单播方式平均值相近且显著高于混播方式.(3)就叶片Fv/Fm和Fv/Fo值而言,NP配施明显高于其它施肥处理,且NP均衡供应时远丰998和混播方式具有明显优势.可见,氮磷配施有利于提高各品种SPAD值、Pn以及叶片Fv/Fm和Fv/Fo比值,能有效改善植株的光合特性;施肥与品种、施肥与播种方式以及播种方式与品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宜因种施肥.

    2007年12期 2522-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 土壤水分胁迫下沙漠葳的光合生理特征

    尉秋实;李得禄;赵明;何玉惠;马全林;郭树江;

    以从美国西部引进的沙生灌木——沙漠葳(Chilopsis linearis)的2年生实生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于7~9份进行轻度、中度和重度土壤水分胁迫处理并分析其光合生理响应特征.结果显示:(1)60 d中度或重度土壤水分胁迫使沙漠葳的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补偿点(LCP)显著降低,暗呼吸速率(DRR)减弱,而气孔导度(Cs)增大,气孔限制值(Ls)变小.(2)Pn日变化在7月份的轻度和中度土壤水分胁迫下表现为双峰曲线,其余月份的胁迫处理均为单峰曲线,同期内各胁迫处理Pn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相同,而且8月份各水分胁迫的Pn值显著高于其它月份;WUE的日变化趋势和Pn日变化相似,而且土壤水分胁迫越严重,其水分利用效率越低;各水分胁迫处理的Pn和Tr光响应拟合曲线均基本呈抛物线形或倒抛物线形.(3)在轻度和中度土壤水分胁迫的初期,Pn降低主要受气孔限制因素的影响,随着胁迫期的延长和胁迫的加重,Pn降低由气孔限制为主逐步转向以非气孔限制为主.研究表明,沙漠葳对干旱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长期中度或重度干旱胁迫都会影响沙漠葳的正常生长发育,使其光合生产力大大降低.

    2007年12期 2531-2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研究简报

  • 朱顶红鳞茎芽诱导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刘群龙;段国锋;周兰;

    以朱顶红杂交品种红孔雀(Amaryllis vittatacv. Red Peacock)鳞茎盘切块为外植体,对影响鳞茎芽直接萌发增殖及生根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以建立其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1)1/2MS基本培养基有利于鳞茎芽的萌发和生长;切分方式不同对朱顶红鳞茎增殖具显著效应,偏离切分鳞茎可显著提高增殖系数,最高增殖系数可达6,平均增殖系数为3.6;而对半切分或未切分的增殖系数较低.(2)1/2MS+0.1 mg/L NAA+1.5 mg/L 6-BA+2.0 g/L活性炭的培养基利于鳞茎增殖;活性碳可显著提高鳞茎生根率,在1/2MS+0.1 mg/L NAA+2.0 g/L活性炭的培养基上生根率可达100%,而未加活性炭的生根率较低;再生植株经25 d的自然光照驯化后进行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

    2007年12期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不同遮荫条件下罗布麻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张永霞;李国旗;张琦;张浩;朱莉;万海霞;

    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和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不同遮荫条件下罗布麻叶片的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显示:遮荫50%和70%处理较全光照的罗布麻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光饱和点(LSP)分别降低47%和65%、45%和68%、20.41%和37.45%,而表观量子效率(AQY)分别提高33%和36%;不同遮荫下罗布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均比全光照降低.研究表明,罗布麻虽对弱光有一定适应能力,但遮荫仍产生明显的弱光抑制而显著降低其光合效率,影响其正常生长.

    2007年12期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青岛市19个樱花品种的RAPD分析

    周春玲;陈芳;韩德铎;徐萌;

    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19个樱花品种的基因组DNA.利用RAPD技术对19个樱花品种进行亲缘关系鉴定和品种分类研究.从60条10 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2条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533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406条,多态率达76.17%.根据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将19个品种分为2大类群,第1类群主要为杂交樱系;第2类群为日本晚樱系,根据樱花的重瓣性、枝姿和花色又可分为不同的亚类群、类和亚类.结果表明应用RAPD技术对樱花分子水平的分类结果与传统分类学的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证明种源、重瓣性、枝姿和花色都可作为樱花品种分类的重要指标.

    2007年12期 2559-2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 柴胡红景天化学成分的研究

    董礼;李磊;廖志华;陈敏;孙敏;

    采用正相与反相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纯化的方法,从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柴胡红景天(Rhodiola bupleuroides)根茎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用光谱分析(UV,IR,MS,1H-NMR,13C-NMR)和化学反应鉴定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1)、山奈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2)、草质素-7-O(3″-O-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苷(3)、槲皮素(4)、丁香酸(5)、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7-O-β-D-葡萄糖苷(6)、β-谷甾醇(7).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和6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发现.

    2007年12期 2564-2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中国青藓科植物一新记录种——杜氏长喙藓(英文)

    翟德逞;王幼芳;

    杜氏长喙藓(Rhynchostegium duthiei Müll.Hal.ex Dixon)以往仅在印度的东北部及不丹有分布记载.本文首次报道了该种在中国的新分布.提供了该种详细的形态特征图和特征描述,并对其与相近种斜枝长喙藓[Rh.in-clinatum(Mitt.)A.Jaeger]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讨论.

    2007年12期 2568-2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补白

研究综述与论坛

  • 植物基因组中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元件研究进展

    孙海悦;张志宏;

    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元件(miniature inverted repeat transposable element,MITE)是一类特殊的转座元件,在结构上与有缺失的DNA转座子相似,但具有反转录转座子高拷贝数的特点.MITE时常与基因相伴,对基因调控可能起重要作用,因此,MITE正逐渐成为基因和基因组进化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本文综述了植物基因组MITE的结构、分类、活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2007年12期 2571-2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