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植物学报

  • 关中地区‘陕253’品质与氮、磷、钾配比间关系的研究

    裴阿卫;张睿;刘党校;赵永;王新中;

    选用强筋小麦品种‘陕253’,在关中东、西和中部采取不同的氮(N)、磷(P)、钾(K)肥配比处理,用GGE Bi-plot叠图软件分析肥料配比对不同地区籽粒品质性状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N、P、K配比对强筋小麦品质性状的效应与生态区有关。关中西部蛋白质含量、容重、硬度、稳定时间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容重和硬度的最优N、P、K配比是N 135 kg/hm2、P2O5225 kg/hm2、K2O 120 kg/hm2,降落值、出粉率、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是N 225 kg/hm2、P2O5225 kg/hm2、K2O 120 kg/hm2;关中中部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沉淀值、容重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其最优N、P、K配比为N 225 kg/hm2、P2O5225 kg/hm2、K2O 120 kg/hm2,降落值和吸水率最优N、P、K配比为N 135 kg/hm2、P2O5225 kg/hm2、K2O 180 kg/hm2;关中东部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吸水率之间显著正相关,其最优N、P、K配比为N 225 kg/hm2、P2O5225 kg/hm2、K2O 180 kg/hm2,湿面筋含量、降落值、沉淀值、容重、出粉率和硬度间表现极限著的正相关关系,最优N、P、K配比是N 135 kg/hm2、P2O5120 kg/hm2、K2O 120 kg/hm2。

    2006年12期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 盐胁迫对黄瓜幼苗根系脯氨酸和多胺代谢的影响

    段九菊;郭世荣;樊怀福;王素平;康云艳;

    以2个黄瓜品种‘长春密刺’(抗盐性较强)和‘津春2号’(抗盐性较弱)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栽培,研究了盐胁迫对幼苗根系脯氨酸(Pro)和多胺(PAs)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能提高黄瓜幼苗根系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活性,抑制脯氨酸脱氢酶(ProDH)活性,从而显著增加Pro含量,且‘长春密刺’变化幅度显著大于‘津春2号’;盐胁迫下,‘长春密刺’根系精氨酸脱羧酶(ADC)、鸟氨酸脱羧酶(ODC)和S-腺苷蛋氨酸脱羧酶(SAMDC)活性升高幅度显著大于‘津春2号’,而多胺氧化酶(PAO)活性升高幅度显著低于‘津春2号’,引起其根系内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显著增加;盐胁迫下,2品种根系腐胺(Put)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随着Put积累降低,Pro含量显著增加。可见,盐胁迫诱导根系较高的Pro、Spd和Spm积累有利于提高黄瓜幼苗对盐胁迫逆境的适应能力,盐胁迫下PAs代谢和Pro代谢密切相关,Put的积累一定程度上促进了Pro含量的增加。

    2006年12期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 青藏高原高寒灌丛非生长季节CO_2通量特征

    徐世晓;赵亮;赵新全;李英年;古松;

    利用2003年和2004年涡度相关系统通量观测资料,对青藏高原高寒灌丛非生长季节CO2通量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1)从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日变化特征看,除13:00~19:00时有较小的CO2净释放以外,其余时段NEE均很小;(2)高寒灌丛非生长季月份间NEE差异明显,4月和10月是CO2净释放量较大,1月和12月CO2净释放量较小;(3)相对温带草原(高杆草大草原)草地类型,低温抑制下的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生态系统非生长季节日平均CO2释放率较低;(4)高寒灌丛非生长季NEE日变化模式与5 cm土壤温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是影响非生长季节青藏高原高寒灌丛NEE变化的主导气候因子,同时NEE变化还受降水的影响。

    2006年12期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 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优势种幼苗与其种群径级结构的演替研究

    田丽;王孝安;郭华;朱志红;

    对黄土高原马栏林区几种典型群落类型中优势种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山杨(Populus davidiana)的幼苗和种群径级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辽东栎幼苗在马栏林区7种典型群落类型中均有分布,且数量充足,实生苗更新良好,辽东栎在不同的群落类型中表现出不同的种群径级结构。在油松+辽东栎混交林和辽东栎林中趋于稳定型;在油松林、油松+白桦混交林、白桦林、山杨林和白桦+山杨混交林中则为增长型;(2)油松幼苗在油松+白桦混交林、油松林和油松+辽东栎混交林中分布较多,但均少于辽东栎幼苗。在这些群落类型中油松种群的径级结构属于稳定型;(3)白桦和山杨幼苗数量较少,无正常更新能力,种群径级结构趋于衰退,以白桦和山杨为主的群落类型将逐渐被以油松和辽东栎为主的群落类型所取代;(4)马栏林区优势种幼苗分布的广度和丰度受到光照、水和灌草层等非生物和生物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表明在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以天然恢复为主的辽东栎种群,将在该地植被的自然恢复过程中产生重要作用;油松种群不仅过去而且将来也同样会在该地区的植被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6年12期 15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
  • 《秦岭植物志》种子植物补遗——被子植物门的双子叶植物

    李海宁;田先华;任毅;

    报道了《秦岭植物志》遗漏的5种、2变种植物,它们分属于6科、7属,分别为:菊科的同花母菊、石竹科的须弥孩儿参和无毛漆姑草、禾本科的蒙古穗三毛(变种)、十字花科的毛葶苈、蓼科的狭叶圆穗蓼(变种)和败酱科的小花缬草。

    2006年12期 17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北京地区油松胚珠发育时期的确定

    周丽红;姜春宁;郑彩霞;

    采用显微观察法对北京地区不同发育时期的油松胚珠进行解剖结构观察,以确定北京地区油松胚珠的发育时期。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油松胚珠的发育历时13个月(从2003年4月~2004年5月),具体时期为:2003年4月12日为胚珠分化期,4月21日左右为大孢子母细胞时期,5月至8月为游离核时期,2003年8月至2004年2月为胚珠休眠期,2004年4月15日左右进入雌配子体细胞化时期,4月21日左右为颈卵器原始细胞活动期,5月8日左右为中央细胞分裂期,5月14日左右为成熟颈卵器时期。本研究结果中油松胚珠经历的发育阶段与前人的研究基本一致,但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而且北京地区比辽宁兴城地区油松胚珠发育时期平均提前了大约20~30 d。

    2006年12期 17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 软紫草二型花柱植株结实特性的比较研究

    冯建菊;谭敦炎;

    对软紫草二型花柱植株结实特性的观察结果表明:3个样地中长花柱植株的分枝数、每株花数及结实率均高于短花柱植株;在S1和S2中,长花柱植株的单株种子产量、结籽率和种子千粒重均高于短花柱植株;S3中长花柱植株的单株种子产量和结籽率高于短花柱植株,而种子千粒重却低于短花柱植株。统计分析显示,软紫草2种花型植株的结实特性在各样地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而同一花型植株的结实特性在不同样地间多表现出差异显著,说明软紫草的结实特性受花型和生境的双重影响,且生境比花型对其结实特性的影响更大。

    2006年12期 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总目次

    <正>~~

    2006年12期 219-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 ‘京白梨’结实与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于兆海;李光晨;张文;朱元娣;胡建芳;

    以‘京白梨’、‘鸭梨’、‘雪花梨’为材料,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其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对其花粉育性、自然授粉结实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京白梨’自然授粉结实率和花粉发芽率明显低于‘鸭梨’和‘雪花梨’;(2)京白梨从小孢子母细胞形成到成熟花粉的各个发育阶段观察到未形成小孢子或形成后很快退化、花粉囊中的花粉极少、花粉发育阶段细胞发生退化等不同类型的雄性败育个体,而且在花粉成熟阶段有部分花药中的绒毡层细胞不发生退化,花粉难以散出造成雄性败育;(3)雌配子体在大孢子母细胞发育阶段发现不能形成大孢子和大孢子形成后退化或发育不良等多种发育异常的雌配子体败育类型,而且败育频率高达36.7%。研究表明,‘京白梨’雌、雄配子体在其形成发育过程中的各种异常使其不能正常受精,最终导致坐果低下。

    2006年12期 2411-2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 中国菊科绢蒿属植物叶表皮特征观察

    牛忠磊;贺学礼;孙会忠;

    利用扫描电镜对17种绢蒿属植物叶表皮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叶表面有大量带状蜡质和表皮毛覆盖,在蜡质成分的外面分泌有盐分颗粒,表现出明显的旱生结构特征。表皮毛在种间无明显差异,而气孔器在保卫细胞形状和表面纹饰等特征组合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叶表皮气孔器特征对于绢蒿属植物的系统分类有参考价值。

    2006年12期 2417-2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 薯蓣属根状茎的组织结构和萆薢类药材鉴别

    杭悦宇;秦慧贞;徐珞珊;史得荣;李碧媛;

    应用显微镜观察了中国薯蓣属根状茎组17种1亚种1变种根状茎组织结构。结果显示,(1)根状茎均由周皮、内外侧基本组织和散生维管束组成;(2)木栓层外方常见被挤压或残留的基本组织薄壁细胞,并有木化厚壁细胞及石细胞;外侧基本组织含有散生或稀疏排列成环的粘液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内侧基本组织占广大部位,薄壁细胞愈近中央部位的愈大,维管束绝大部分外韧型,无形成层;(3)木质部有大型管胞或导管,管壁孔纹或网纹增厚,大形筛管易见,导管多短节状,显示了演化上的原始性;淀粉粒形态结构多样。结果表明,薯蓣属根状茎组织结构特点可作为分类依据,并显示了该组为一个自然类群。其中,药材粉萆薢(粉背薯蓣、叉蕊薯蓣)、绵萆薢(绵萆薢、福州薯蓣)的原植物根茎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鉴别意义。

    2006年12期 2423-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01A的分子鉴定

    陈沁滨;侯喜林;王建军;冷月强;蒋芳玲;薛萍;

    根据文献报道设计引物序列,对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01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01A属于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其特异片段位于叶绿体基因组。

    2006年12期 2430-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黑麦基因组特异DNA片段的分离与SCAR标记的建立

    刘成;李光蓉;杨足君;冯娟;周建平;任正隆;

    以2个栽培黑麦、2个野生黑麦和4个普通小麦为材料,从200条10碱基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条引物H11。H11在小麦中有1条低拷贝扩增,而在黑麦中却有极高拷贝的扩增。对H11在黑麦中的高拷贝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得其全长679 bp,记作OPH11679。根据OPH11679设计特异PCR引物H11-F和H11-R,对小麦族其它物种和含黑麦染色质的物种进行验证,结果发现仅含黑麦染色质的物种能扩增出长为643 bp的片段(命名为pScH643),这表明该片段为黑麦所特有。用H11-F和H11-R对1套中国春-Imperial黑麦附加系等进行扩增,结果显示pScH643片段分布在黑麦整套染色体上,这一结果在小麦-黑麦异源材料的分析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即表明pScH643片段可作为SCAR标记用于含黑麦染色质材料的检测。

    2006年12期 2434-2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国跃;李立会;

    运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对96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的醇溶蛋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96份人工合成小麦中,共分离出65条不同的醇溶蛋白谱带,其中ω区22条,β和γ区各17条,α区9条,但各醇溶蛋白在电泳图谱中出现的频率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为1.04%~91.67%。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指数(H′)及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析结果显示,β、ω两个谱带区醇溶蛋白组成最为丰富,而α区最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材料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86,在遗传距离为0.83水平上,96份材料被划分为4个主要类群,类群间的关系基本反映了合成双二倍体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醇溶蛋白基因位点表现出广泛的遗传变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2006年12期 2439-2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 辣椒优良自交系间遗传差异的分子分析

    杜晓华;巩振辉;王得元;殷秋妙;

    作物自交系间遗传差异的分析与评价是杂种优势育种和杂交育种成功的基础。鲜食尖椒类(Capsicum an-nuumvar.longum)品种是我国辣椒生产的主要品种类型之一。针对我国鲜食尖椒的育种目标,以国内外10份尖椒优良自交系为材料,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和简单序列重复(SSR)标记技术对其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结果显示:SRAP技术具有较高的位点和多态性检测能力,平均每次检测的位点数和多态性位点数分别为34个和10个,是SSR的10倍和5倍;辣椒自交系间基于SRAP标记的遗传距离和基于SSR标记的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程度较低(r=0.144);基于SRAP标记和SSR标记联合数据计算的遗传距离,10个尖椒自交系被分为3大类,这种分类结果与辣椒杂种优势育种实践相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SRAP具有较高的遗传分析效力;基于不同分子标记遗传分析结果的差异与标记间共享位点的多少有关;10个尖椒自交系的分类结果可用于指导育种实践。

    2006年12期 2445-2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 甘肃胡麻地方种质资源品质特性研究

    赵利;党占海;李毅;

    对甘肃省116份胡麻地方品种的重要品质指标———粗脂肪、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和碘值进行测定,并根据这些品质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供试品种粗脂肪含量平均值为37.48%,变异系数3.8%;硬脂酸、油酸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32%和29.05%,变异系数分别为19.5%和11.6%;棕榈酸、亚麻酸、亚油酸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9%、48.76%、10.95%,变异系数分别为8.4%、8%、8%;平均碘价175.60,变异系数2.76%;(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16个品种聚为7大类,其中:b亚组群硬脂酸和油酸含量最高,而亚麻酸含量最低;d亚组群品种亚麻酸含量最高;e亚组群粗脂肪含量和碘价最高,油酸含量最低;f亚组群硬脂酸含量最低;g亚组群棕榈酸含量最高,碘价最低。

    2006年12期 2453-2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 内蒙古沙棘共生菌Frankia的遗传多样性

    陈立红;闫伟;梁金慧;李鹏飞;

    利用RFLP分子标记方法,在自然条件下对内蒙古东、西部8个地点采集的24个沙棘根瘤样品进行沙棘共生菌Frankia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样品nifD-nifK基因间隔区(IGS)扩增片段的大小约1 100bp;不同样品的酶切图谱有明显差异;有些样品产生复合RFLP型,揭示在自然状态下不同基因型的Frankia菌株可共同侵染同一沙棘寄主。聚类分析显示,来源于相同地点和不同地点的根瘤样品内的Frankia菌株间均有遗传多样性;没有发现Frankia菌株遗传多样性的分布与采样地点有相关性。

    2006年12期 2458-2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 NaCl对小麦根质膜NADPH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杨颖丽;安黎哲;张立新;

    以小麦‘陇春20’为实验材料,用两相法分离根质膜微囊,研究NaCl处理对质膜NADPH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温和胶中酶活性条带的出现依赖于NADPH和Ca2+,DPI(NADPH氧化酶抑制剂)完全抑制酶活性条带的出现;与0.2%的浓度相比,0.5%和1%的去垢剂TritonX-100或Chapso增溶质膜微囊明显减弱酶活性条带,表明高浓度的去垢剂抑制小麦根质膜NADPH氧化酶活性;(2)与对照相比,NaCl处理明显增强NADPH氧化酶活性温和胶染色出现的酶带;进一步研究发现,未处理质膜微囊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只有7.55 nmol.mg-1protein.min-1,而100 mmol/L NaCl处理的质膜微囊O2.-的产生为13.63 nmol.mg-1protein.min-1。结果表明:质膜蛋白温和胶活性染色出现的酶带可能是小麦根质膜NADPH氧化酶,NaCl处理增强小麦根质膜NADPH氧化酶的活性。

    2006年12期 2463-2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 BTH对小麦叶片防卫相关酶的系统诱导作用

    陈鹏;李振岐;

    用0.4 mmol/L的苯并噻二唑(BTH)溶液处理小麦幼苗第1叶和第2叶2 d后接种白粉菌,比色法测定第3叶接种前后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BTH处理或接种均可使这4种酶活性升高。BTH诱导酶活性的系统增强与小麦对白粉病的诱导抗性密切相关。

    2006年12期 2468-2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 镁肥对水稻镁吸收与分配及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

    杨文祥;王强盛;王绍华;李刚华;丁艳锋;

    以‘宁粳2号’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单季粳稻施用镁肥后对镁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拔节到始穗期,水稻体内镁的阶段吸收量和吸收速度最高,分别为7.22 kg.hm-2和0.40 kg.hm-2.d-1;从拔节期到齐穗期,镁肥的施用促进了水稻对镁的吸收,其它生育期对外界镁浓度变化不敏感;镁肥的施用降低了镁在茎鞘和叶片中的分配比例,提高了镁在穗部的分配比例;齐穗后15~30 d为穗部积累镁的高峰期;在本实验范围内,随施肥水平的提高,稻米中的镁含量升高,RVA(Rapid of viscosity analysis)谱中最终黏度、回复值及消减值显著下降,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显著上升,糊化温度没有明显差异。施用镁肥提高了稻米食味品质,这其中以120 kg.hm-2用量效果最好。

    2006年12期 2473-2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 水分胁迫对大果沙枣光合特性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李阳;齐曼·尤努斯;祝燕;

    选取大果沙枣1年生幼苗,盆栽于相对含水量分别为70%~75%(CK)、50%~55%(T1)、35%~40%(T2)和15%~20%(T3)的土壤中培养25 d,研究大果沙枣在水分胁迫下的光合特性变化和生物产量积累及其分配规律。结果显示:水分胁迫抑制了大果沙枣的光合作用,与对照相比,T2和T3处理导致净光合速率、叶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气孔阻力、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叶绿素含量升高,而且光合午休明显,非气孔因素是干旱时大果沙枣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水分胁迫下,大果沙枣的生长受到抑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干生物量积累同时降低,但地下干生物量降低的程度低于地上部分;干旱处理中,T3处理显著抑制大果沙枣的生长,但仍保持一定的生物量增加。结果表明:大果沙枣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与保护能力,在水分胁迫下大果沙枣趋于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根系,以提高根冠比而适应干旱的环境。

    2006年12期 2493-2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 NaCl胁迫对营养液栽培嫁接黄瓜生物量及离子分布的影响

    杨立飞;朱月林;胡春梅;刘正鲁;魏国平;

    以‘帝王新土佐’南瓜为砧木,以‘新泰密刺’黄瓜品种为接穗,在100 mmol.L-1NaCl胁迫下,对黄瓜嫁接和自根植株生物量及各器官离子含量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NaCl胁迫下,嫁接和自根植株生物量积累均受到显著抑制,嫁接植株受抑制较轻。(2)NaCl胁迫后,黄瓜嫁接、自根植株各器官Na+、Cl-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嫁接植株除根系Na+含量显著高于自根植株外,其余各器官均显著低于自根植株;嫁接植株老叶、叶柄和根系的Cl-含量显著低于自根植株。(3)嫁接植株的根是主要的聚Na+部位,茎是主要的聚Cl-部位。(4)嫁接植株幼叶和根的K+、Ca2+、Mg2+含量均显著高于自根植株,嫁接植株的K+/Na+、Ca2+/Na+、Mg2+/Na+值也均显著高于自根植株。以上结果证明,黄瓜嫁接植株根系和茎中盐离子的含量较高且对K+、Ca2+、Mg2+的选择性吸收、运输能力较强,在器官水平上盐分离子分布的区域化优于自根植株,从而使嫁接植株耐盐性强于自根植株。

    2006年12期 2500-25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H_2O_2在黄瓜和绿豆下胚轴不定根形成中的作用

    李建华;刘银谦;吕品;李洋;杜静;陈玉玲;

    以黄瓜和绿豆下胚轴插条为试验材料,研究了H2O2对不定根形成的诱导作用,以及在此过程中与IAA、NO的关系。结果表明,H2O2能促进不定根的形成,最佳浓度是100μmol/L;H2O2的清除剂———过氧化氢酶(CAT)抑制了IAA诱导的不定根形成,说明H2O2可能介导了IAA诱导不定根形成的过程;NO清除剂———PTIO能抑制H2O2诱导的不定根形成,表明NO在H2O2诱导不定根形成的过程中起介导作用。综合上述结果,推测在不定根形成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关系:IAA首先诱导H2O2合成,H2O2升高后,再诱导NO产生,最终导致不定根生成。

    2006年12期 2506-2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 不同施肥条件下冷、暖型小麦旗叶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周春菊;张嵩午;王林权;

    以2类4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灌浆结实期冷、暖型小麦在不施肥(CK)、单施磷肥(P)、单施氮肥(N)和氮磷配施(NP)等4种施肥条件下旗叶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条件下,冷型小麦的旗叶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均高于暖型小麦。其中,在不施肥和单施磷肥条件下,两类小麦之间各项生理指标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施用氮肥(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条件下,两类小麦之间的差异有所减小,但冷型小麦仍然高于暖型小麦。冷型小麦旗叶优良的光合生理特性具有不随施肥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特点,对土壤肥力状况有较强的适应性;而暖型小麦对土壤氮素营养要求较高。

    2006年12期 2511-2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文坊”V1.0管理软件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南红梅;

    2006年12期 2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准噶尔盆地荒漠区短命植物光合蒸腾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薇;唐海萍;

    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荒漠区2种典型短命植物———狭果鹤虱(Lappulasemiglabra)和四齿芥(Tetracme quadricornis)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特征。结果表明:狭果鹤虱和四齿芥的光合能力分别为44.92、34.57μmol.m-2.s-1;狭果鹤虱和四齿芥的净光合速率日均值分别为29.72、23.0μmol.m-2.s-1,蒸腾速率日均值分别17.23、12.84 mmol.m-2.s-1,狭果鹤虱均高于四齿芥,属于高光合、高蒸腾类型;二者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而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二者的光合“午休”现象主要是由气孔因素引起的;通过对2种植物光合和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显示,辐射强度是影响2种植物光合速率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2006年12期 2517-2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 盐胁迫对杨树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及气体交换特征的影响

    丁丽娜;金华;殷鸣放;朱学静;赵允鹏;姜国斌;

    以‘小胡24杨’和‘吴屯杨’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对杨树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及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盐处理下,2个杨树品种幼苗叶片的Chla、Chlb和Car含量都有所升高,其中,在pH值较低的盐处理下叶片光合色素的增加不明显,而pH值较高的盐处理下叶片Chla、Chlb显著增加,但pH值过高使叶片光合色素有下降趋势;气体交换参数Pn、Tr、Gs随着盐溶液pH值的升高而逐渐降低,Ls先升高后降低,Ci先降低后升高,即低pH值的盐处理下,杨树幼苗叶片光合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而高pH值的盐处理下,叶片光合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相对于‘吴屯杨’,‘小胡24杨’对盐处理溶液的pH值更为敏感。

    2006年12期 2523-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 模拟增温效应对矮嵩草生长特征的影响

    赵建中;刘伟;周华坤;张毓;于龙;许庆民;

    基于国际冻原计划(ITEX)模拟增温效应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方法,将温棚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设为A、B、C、D、E 5个梯度水平,研究了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植株的分蘖数、叶片数、高度、生物量以及重要值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温度(地表温度和地温)随温棚的减小而升高,最高的A温棚内地表温度和地温分别比对照提高2.35℃和2.13℃;分蘖数在E温棚中增加最多,且分别与B、A温棚间差异分别达到显著水平和极显著水平,A~E温棚间分蘖数的变化与棚内温度呈负相关,且与地温呈显著相关;叶片数的变化趋势与分蘖数一致,A~E温棚间叶片数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高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升高,A温棚极显著高于E温棚和对照,处理间叶片高度变化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生物量、重要值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

    2006年12期 2533-2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 蒙古克氏针茅草原生物量围栏封育效应研究

    康博文;刘建军;侯琳;李胜功;

    以自由放牧为对照,采用收获法和土芯法研究了围栏禁牧对蒙古国退化克氏针茅草原地上、地下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自由放牧相比,围栏禁牧提高了退化草原地上生物量,以及地带性草原群落优势种克氏针茅的地上生物量比例和重要值,促进了退化克氏针茅的正向恢复演替;(2)围栏禁牧区与自由放牧区草地地下生物量都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符合指数函数或幂函数减小规律,围栏禁牧区0~10 cm土层的根系生物量占地下生物量比例高于自由放牧区,10~20 cm土层的低于自由放牧区,根系有向上层土壤聚集的趋势,有利于在干旱地区对有限降水的有效利用;(3)围栏1~3 a禁牧区地下部累计生产力显著高于同期自由放牧区。围栏禁牧是蒙古国退化克氏针茅草原改良的一种措施,但其提高地下生产力和生物量的效应也不是无限制的。

    2006年12期 2540-2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 塔里木荒漠优势植物——胡杨种内、种间竞争研究

    韩路;王海珍;周正立;李志军;

    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确定影响对象木的邻体最佳竞争范围,利用Hegyi提出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塔里木荒漠优势植物———胡杨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胡杨群落中,对象木的最适竞争距离为6 m,胡杨种内、种间竞争强度随着植株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种内竞争较种间竞争剧烈。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服从幂函数关系,从模型预测结果可知当胡杨胸径达30 cm以上时,竞争强度变化很小。因此,应在此前采取适当的人工疏伐措施来促进植株生长和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06年12期 2547-2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黄土高原子午岭天然柴松林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

    王凯博;上官周平;

    对黄土高原地区子午岭天然柴松(Pinus tabulaeformisf.shekannesis)林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柴松种群结构呈反J分布型,种群处于增长阶段;种群的密度随径级的增加而降低,种群密度与径级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4个函数(生存率函数、积累死亡率函数、死亡密度函数、危险率函数)估计值说明种群具有前期增长、后期稳定的特点,其存活曲线介于DeeveyⅡ型和DeeveyⅢ型之间;随时间推移,种群中树和大树数量逐渐增多,种群在20 a后开始大量进入成熟阶段。表明柴松在本研究区内生长更新良好,在无人为干扰条件下,柴松可通过自我调节能力而保持种群的稳定性。

    2006年12期 2553-2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 22种植物提取物及其6种化合物对鱼类指环虫的杀灭研究

    王高学;程超;陈安良;申烨华;张兴;

    将感染有指环虫的金鱼投放在加有一定浓度的植物提取物或化合物的水体中,控制一定的水体条件,显微镜下定期观察鱼鳃上的指环虫数量,统计杀虫率。结果表明:22种植物中蛇床提取物的杀灭指环虫效果最好,其最高杀灭率为100%;其次是两面针、木通、吴茱萸、牛心朴子,最高杀虫率均为80%;夹竹桃、徐长卿的最高杀虫率均为70%;草果、苦木、北乌头、滨蒿、蒺藜、白芷、山柰、榧的最高杀虫率在48 h内均在20%~50%;在测试浓度范围内,生姜、辣椒、仙茅、大风子、泽漆、相思子和雷丸没有明显杀虫活性。6种植物化合物作用48 h时川楝素的杀灭指环虫活性最高,最高杀灭率为100%;其次是鬼臼毒素、烟碱和槟榔碱,杀虫率在30%~50%;青蒿素和苦参碱在鱼中毒浓度下对指环虫仍然没有杀灭效果。根据以上结果,蛇床、两面针、木通、吴茱萸、牛心朴子、夹竹桃、徐长卿等植物和化合物川楝素对鱼类指环虫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2006年12期 2567-2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乌拉甘草(豆科)的3个新异名

    孟雷;朱相云;

    在考证了模式标本和查阅了大量腊叶标本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居群生物学调查工作,作者对分布于蒙古和我国境内的Glycyrrhiza alaschanicaGrankina、G.gobicaGrankina和G.soongoricaGrankina 3种甘草做了归并处理。认为它们属于乌拉甘草(G.uralensisFisch.ex DC.)的变异类型,均处理为乌拉甘草的异名。

    2006年12期 2574-2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 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药和叶片生化特性分析

    许忠民;张恩慧;程永安;马青山;

    对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CMS158及其保持系花药激素、游离氨基酸和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药KT和IAA含量极显著低于保持系,GA含量不育系和保持系没有显著差异。游离氨基酸总量不育系花药极显著高于保持系,脯氨酸和胱氨酸含量不育系花药极显著低于保持系,赖氨酸含量两系无明显差异,苏氨酸在两系中均未检出,其余氨基酸含量均是不育系花药高于保持系;不育系花药中丝氨酸含量最高,保持系花药中脯氨酸含量最高,两系中天冬氨酸和脯氨酸含量的差异最大。叶片叶绿素含量不育系和保持系无显著差异。

    2006年12期 2592-2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聂谷华;廖亮;向其柏;伍仕林;

    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20世纪生物学领域的一项新技术。FISH应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作为架设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之间的桥梁,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学各方面的研究。本文就FISH的基本原理、技术发展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起源进化、染色体物理图谱构建方面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2006年12期 2596-2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克隆植物的水分生理整合及其生态效应

    朱志玲;李德志;王绪平;盛丽娟;石强;

    水分生理整合是克隆植物生理整合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克隆植物生长发育和生态适应过程中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对克隆植物水分生理整合的存在性、方向性、整合的程度、范围及其与克隆植物的功能分工、表型可塑性和觅养行为、风险分摊等行为表现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迄今有关克隆植物水分整合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评述。提出克隆植物的水分生理整合包括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而水力提降为垂直方向的水分生理整合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认为在今后,应加强对克隆植物水分生理整合的精确定量化研究,同时,应运用生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综合深入地研究克隆植物水分整合的机理。

    2006年12期 2602-2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 植物重金属镉(Cd~(2+))吸收、运输、积累及耐性机理研究进展

    仇硕;张敏;孙延东;黄苏珍;

    本文从植物对Cd2+吸收、运输及积累机制,以及Cd2+对植物的伤害、植物对Cd2+的耐性机制等三个层面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研究领域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展望。

    2006年12期 2615-2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