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植物学报

  • 宁夏枸杞雄性不育种质个体YX-1的发现与鉴定

    秦垦;田英;李云翔;洪风英;钟鉎元;王俊;

    从宁夏枸杞主栽品种宁杞1号生产园内发现雄性不育种质YX-1个体,本研究对其生殖发育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YX-1植株花柱超长,柱头高于雄蕊;雄蕊花丝较短,花药外形正常且花药开裂,但无花粉粒散出,染色实验未见着色的花粉粒;强制自交结实率为0,异花人工授粉座果率为100%,成熟鲜果平均单果重为宁杞1号的180%以上;经花药发育及小孢子发生过程观察,YX-1败育主要发生在四分体时期,表现为四分体无法正常释放形成单核花粉粒,绒毡层细胞径向伸长和液泡化,之后延迟解体而整体脱落.初步研究结果表明YX-1种质表现雄性不育且杂种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利用前景.

    2006年09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邓晓辉;张蜀宁;侯喜林;韩建明;

    根据GenBank中orf224和atp6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不结球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基因组DNA进行特异扩增,获得了Pol胞质雄性不育的特异基因orf224和atp6的DNA序列.用Blastn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不结球白菜orf224c和atp6c基因与已报道的orf224和atp6基因的同源性高达100%,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依次为DQ400846、DQ412559.运用半定量RT-PCR对orf224c基因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花期叶片中该基因的表达量比长度小于0.5 mm蕾和雄蕊中的明显低,在后2个器官中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而在保持系的上述3个器官中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该结果显示orf224基因表达上调与孢原细胞分化受阻相关.

    2006年09期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 广州蕨类植物增补(续)

    张荣京;王发国;邢福武;严岳鸿;

    报道了广州蕨类植物新记录种13种,隶属于10科11属.其中姬蕨科为广州新记录科.

    2006年09期 183-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陕西省被子植物分布新资料

    黎斌;郭晓思;陈彦生;吴振海;

    报道了陕西省种子植物分布的1新记录属、7新记录种.新记录属为亚麻荠属(十字花科),7个新记录种分别为梵净山菝葜(百合科)、鄂西小檗(小檗科)、堇叶碎米荠、亚麻荠(十字花科)、矮生栒子(蔷薇科)、长梗玄参(玄参科)及云雾忍冬(忍冬科).

    2006年09期 186-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壳寡糖诱导烟草对TMV长距离移动的影响

    商文静;吴云锋;赵小明;杜昱光;商鸿生;

    采用ELISA-DSM法和半叶枯斑法,测定了壳寡糖(50μg/mL)诱导后普通烟(Nicotiana tabacum)植株体内TMV浓度的变化.ELISA-DSM测定显示,在接种后10 d,仅在接种叶的上位叶和新生叶片中检测到病毒,且病毒浓度仅为不诱导对照的52.7%和38.8%,在下位叶中未检测到病毒;同时,接种叶内病毒增殖严重受抑,接种后10 d,病毒浓度仅为不诱导对照的23.52%.半叶枯斑法检测获得了相同结果,以壳寡糖处理植株的不同叶位的叶片为毒源,产生的枯斑数目都大幅度低于不诱导对照.以上结果证明,壳寡糖处理后TMV的上行和下行长距离移动均明显延迟和减少,下行移动受到的影响更大.透射电镜检查发现,处理植株接种叶的下位叶片韧皮部细胞中没有病毒晶体和病毒粒子,在上位叶片筛管伴胞中仅见少量病毒粒子,两者都未发现任何诱导新生物,也未见其他细胞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壳寡糖处理使烟草对TMV病毒侵染产生了诱导抗病性,系统侵染症状明显减弱;壳寡糖处理对病毒长距离移动的不利影响可能是接种叶片病毒增殖减少所造成的.

    2006年09期 1759-1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不同生态型芦苇Rubisco免疫学特性差异

    李卫霞;王海波;浦铜良;

    以河西走廊荒漠地区不同生态型芦苇为研究材料,提取并纯化得Rubisco蛋白,经SDS-PAGE凝胶电泳将Rubisco大、小亚基分离,用Rubisco全酶蛋白及其大、小亚基分别注射昆明系雄性小白鼠制备抗体,经Western-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1)水芦Rubisco全酶抗体可与水芦、沙芦及菠菜Rubisco大亚基发生反应,而与小亚基均未见显色反应,且水芦显色最深,沙芦略浅,菠菜最浅;(2)水芦、沙芦Rubisco大亚基抗体可与水芦、沙芦、菠菜大亚基发生抗原交叉反应,且均不与小亚基发生反应,并且其与菠菜Rubisco大亚基的反应程度明显低于水芦和沙芦;(3)用与Rubisco大亚基抗体同样的制备方法,均未检测到水芦、沙芦Rubisco小亚基抗体的产生;(4)菠菜Rubisco全酶抗体可与菠菜、水芦、沙芦、水稻Rubisco大亚基均发生抗原交叉反应,但仅与其自身小亚基反应,且与菠菜Rubisco大亚基显色反应最深,水稻略浅,沙芦、水芦稍有反应.由此说明,水芦、沙芦Rubisco全酶蛋白及其大亚基免疫学特性差异较小,而与双子叶植物菠菜相比差异较大;水芦、沙芦Rubisco蛋白免疫化学决定簇的差异主要决定于小亚基上,且其小亚基不具有抗原活性或抗原活性较弱.

    2006年09期 1764-1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 低温弱光对辣椒幼苗光合特性与光合作用启动时间的影响

    张国斌;郁继华;

    以辣椒(Capsicum annuumL.)幼苗为试材,研究了偏低温弱光(19℃/12℃昼/夜,90μmol?m-2?s-1)和临界低温弱光(15℃/8℃昼/夜,90μmol?m-2?s-1)胁迫10 d后的光合特性与光合作用启动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偏低温弱光还是在临界低温弱光下,辣椒幼苗的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光饱和时的光合速率(Amax)和表观量子产额(AOY)下降;CO2补偿点(CCP)升高,而CO2饱和点(CSP)、CO2饱和时的光合速率(Amax)以及羧化效率(CE)下降;温度补偿点(TCP)降低;光合作用启动时间(STP)延长.在偏低温弱光下,辣椒幼苗有着更高的光与CO2利用能力和利用效率,光合作用启动时间较短,但温度补偿点较高.

    2006年09期 1770-1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冠菌素和茉莉酸甲酯诱导小麦幼苗低温抗性的研究

    齐付国;李建民;段留生;李召虎;

    以小麦品种豫麦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冠菌素和茉莉酸甲酯(MeJA)对小麦低温抗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冠菌素和MeJ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低温胁迫下小麦幼苗细胞内SOD、POD和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从而维持细胞质膜的完整性,增强小麦植株抵抗低温胁迫的能力.冠菌素和MeJA在抗低温胁迫上具有相似的作用,1μmol/L的冠菌素和100μmol/L MeJA的诱导效果较好.

    2006年09期 1776-1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模拟干旱胁迫对枣树幼苗的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的影响

    刘世鹏;刘济明;陈宗礼;曹娟云;白重炎;

    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对抗旱性不同的1年生枣树(Zizyphus jujuba)幼苗进行渗透胁迫处理后,研究了不同抗旱性品种枣树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干旱胁迫下3种枣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均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均增加.在30%PEG胁迫下除骏枣1号的SOD活性降低外,3个品种枣苗在干旱胁迫下SOD和POD活性都增加;狗头枣2号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胁迫下明显增加,而木枣1号和骏枣1号的CAT活性均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木枣1号和骏枣1号的APX活性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而狗头枣2号明显增加.干旱胁迫下,除骏枣1号的脯氨酸(Pro)含量和木枣1号的可溶性糖含量在30%的胁迫水平下降低(P>0.05)外,3种干旱胁迫水平下3个品种枣苗的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总之,干旱胁迫下,枣苗叶片相对含水量、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渗透调节物质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为:狗头枣2号>木枣1号>骏枣1号,而MDA含量和膜透性均为骏枣1号>木枣1号>狗头枣2号,表明3个品种的抗旱性为:狗头枣2号>木枣1号>骏枣1号,研究结果与其品种的实际抗旱性一致.

    2006年09期 1781-1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水分胁迫对白刺幼苗生物量和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影响

    赵纪东;傅华;吴彩霞;

    以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对白刺幼苗进行处理,研究了其植株干重及其K+、Na+、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5%PEG胁迫下白刺幼苗的生物量最高,丙二醛含量最低,且二者与对照的差异均显著;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强,K+含量逐渐降低并与对照差异显著,Na+含量先减少后增加而其总积累量无显著变化;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强而显著增加.因此,轻度水分胁迫有利于白刺幼苗的生长,有机溶质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是白刺适应干旱环境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

    2006年09期 1788-1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 摘心时期和留蔓数对甜瓜苗期叶面积扩展和功能叶寿命的影响

    李喜娥;李有斌;刘芳;张玉鑫;陈年来;

    以2个厚皮甜瓜和1个薄皮甜瓜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摘心时期和留蔓数对苗期叶面积扩展和功能叶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厚皮甜瓜苗期叶面积发育快于薄皮甜瓜,早熟厚皮甜瓜品种的叶面积发育快于中晚熟品种;甜瓜真叶净光合速率显著大于子叶,厚皮甜瓜的子叶光合速率高于薄皮甜瓜;摘心时预留子蔓数越多,甜瓜幼苗期叶面积扩展速度越快,但留蔓数增加会促进主蔓叶片衰老.从叶面积扩展速度和叶片功能寿命看,五叶期是甜瓜幼苗主蔓摘心的最佳时期,适宜留蔓数则因品种而异.

    2006年09期 1794-1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大蒜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及某些生理特征

    詹园凤;吴震;金潇潇;王广东;

    以大蒜的发芽叶基(鳞茎)为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大蒜体胚发生过程中SOD、POD和CAT 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大蒜体胚发生过程中,SOD、POD和CAT活性变化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体胚的发育密切相关,POD对体胚的诱导起主导作用,而SOD和CAT在体胚的发育和成熟中起主导作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累积与大蒜体细胞胚胎发生密切相关.

    2006年09期 1799-1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山茶属主要物种耐热性研究

    李辛雷;李纪元;范妙华;田敏;范正琪;

    以山茶属17个组130个物种为材料,通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及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等生理指标测定及SPSS统计分析对其耐热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持续1周36~38℃的高温胁迫能够有效区分不同山茶物种的耐热性;生理生化相关指标测定结果的系统聚类与主成分分析能够对不同山茶物种的耐热性进行有效评价.耐热性较强的有5个组,即离生雄蕊茶组、秃茶组、毛蕊茶组、茶组和连蕊茶组;耐热性最差为古茶组;部分组与组内物种的耐热性不完全一致,同组内不同物种的耐热性可能具较大差异.

    2006年09期 1803-1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种子萌发期4种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其抗旱性评价研究

    孙景宽;张文辉;张洁明;刘宝玉;刘新成;

    用不同浓度PEG-6000的1/2Hoagland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条件,对沙枣、柠条、杠柳、白蜡4种植物种子的总萌发率、幼苗鲜重、活力指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4种植物种子的总萌发率、幼苗鲜重、活力指数呈下降趋势,且白蜡下降幅度最大,但柠条、沙枣、杠柳的抗旱指数显著高于白蜡;(2)4种植物种子的逐日萌发率和胚根日变化表明:低浓度PEG-6000对柠条和杠柳的种子萌发具有较好的诱发作用,白蜡和杠柳种子萌发比较集中,沙枣和柠条相对比较分散;沙枣、柠条和白蜡胚根生长呈线性增长,而杠柳呈指数式增长;(3)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干旱胁迫下4种植物的相对萌发率、相对鲜重、抗旱指数、相对活力指数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显示,4种植物种子萌发阶段的抗旱性次序为:柠条>沙枣>杠柳>白蜡.

    2006年09期 1811-18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 沙漠人工植被地上部分生长动态

    陈应武;张志山;郑敬刚;李新荣;张景光;

    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2种人工植被柠条和油蒿在4种配置方式下地上部分的生长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置方式下它们的密度、高度、冠幅和生物量基本不变或略微呈下降趋势;油蒿新梢的年生长动态呈S型曲线,柠条新梢春季生长速度较快,7月份以后生长速度缓慢或基本停止生长;柠条、油蒿地上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年变化均表现为双峰型,4种配置方式下共有8种1年生植物入侵,并具有较高的植被盖度;同其它3个样地相比,纯油蒿样地1年生植物的密度、盖度和生物量明显偏低.

    2006年09期 1819-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日本矮生沿阶草适宜光照条件的研究

    丁久玲;俞禄生;蔡庆生;沈益新;

    采用人工遮荫的方法,设置日光透过率100%、50.0%、25.0%、12.5%、6.3%、3.1%和1.6%7个光照强度处理,对日本矮生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生长状况、叶片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和MDA含量等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日本矮生沿阶草在25.0%~50.0%日照范围内(光照强度为176.3~352.8μmol?m-2?s-1)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分蘖快、根系活力强、MDA含量低、地上部和根系生长良好,光照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其生长.

    2006年09期 1827-1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甾类激素炔雌醇、炔诺酮和左炔诺孕酮对拟南芥根生长的影响

    杨怡;甘立军;夏凯;

    采用不同浓度的人工合成甾类激素炔雌醇、炔诺酮和左炔诺孕酮处理拟南芥幼苗,研究3种激素对其根生长和根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30μg?L-1炔雌醇处理显著促进主根的伸长、侧根数及侧根总长的增加,促进主根根毛数和地下部鲜重的增加,增大内源IAA和iPAs含量,以及IAA/iPAs比值;3 000μg?L-1炔雌醇处理则增加主根的弯曲度;(2)炔诺酮活性相对较弱,浓度为300μg?L-1时对主根长、侧根数、侧根总长的促进效果最大,IAA含量增加而iPAs含量降低,IAA/iPAs比值最大;3 000μg?L-1炔诺酮则引起主根弯曲,抑制根毛的生长,但促进侧根数和的地下部鲜重的增加;(3)左炔诺孕酮的活性较高,3μg?L-1时对拟南芥主根长、主根根毛数增加最为显著;300μg?L-1时对侧根数、根毛密度的增幅最大,IAA含量增加,IAA/iPAs比值最大;3 000μg?L-1时显著抑制主根的生长和侧根的生成.

    2006年09期 1832-1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 辣椒雄性不育材料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逯红栋;巩振辉;王晓敏;黄炜;逯明辉;

    用石蜡切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辣椒雄性不育材料1A及其保持系1B的小孢子发育过程和各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雄性不育材料1A的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四分体至单核花粉粒时期,此时绒毡层细胞异常肥大,四分体受到挤压后破裂并降解,无法形成正常的单核花粉粒.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保持系1B的花粉粒结构完整,表面有3个明显的萌发沟;而雄性不育材料1A的成熟花粉粒形状不规则,空瘪,有部分花粉粒解体,败育比较彻底,说明该雄性不育材料在辣椒育种工作中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2006年09期 1842-1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果梅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特性研究

    杜玉虎;张绍铃;姜雪婷;吴俊;

    研究了果梅(Prunus mumeSieb.1et Zucc.)花粉在不同培养基组分、花粉不同培养密度和不同温度及培养时间的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细叶青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最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为30mmol/L MES(pH 6.5)缓冲液中含20%蔗糖,0.01%硼酸,20%PEG-4000,0.03%Ca(NO3)2?4H2O,0.02%Mg-SO4?7H2O;萌发率达45.03%,花粉管长度达597.2μm.适宜于果梅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花粉粒密度为20~80粒/μL.培养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果梅花粉的萌发和生长,25℃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最好.细叶青"、月世界"、莺宿"3个品种的平均萌发率为48.6%,平均花粉管长度为762.3μm.果梅花粉在不同培养温度下,萌发及生长不同,在25℃条件下花粉管生长速度最快,集中在0~12 h内,3个品种花粉管平均生长速度为58.5μm/h.

    2006年09期 1846-1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 余甘子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观察研究

    陈树思;

    运用细胞图象分析系统及显微照相的方法,对余甘子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发现,余甘子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样式,导管分子大多数具尾;其穿孔板存在着两种类型:(1)两端均为1个单穿孔板;(2)一端为1个单穿孔板另一端为2个单穿孔板;(3)极少数的导管分子具有特殊的内含物;(4)管间纹孔式为互列纹孔式;(5)导管射线间纹孔式为混合型纹孔与横列刻痕状纹孔以及梯状穿孔.

    2006年09期 1853-1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 小麦Glu-B3位点LMW-GS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魏燕燕;赵惠贤;李勇超;王银萍;郭蔼光;

    以小麦特殊遗传材料———六倍体普通小麦阿勃二体、1A缺体、1B缺体和1D缺体,四倍体硬粒小麦墨西粒卡以及二倍体节节麦的总基因组DNA为模板,对D Ovidio等曾报道的硬粒小麦Glu-B3位点LMW-GS基因特异引物对P1(5-′tcctgagaagtgcatgacatg-3′)和P2(5-′gtaggcaccaactccggtgc-3′)进行了PCR扩增验证.结果表明,该引物对同样能特异扩增普通小麦Glu-B3位点LMW-GS基因.利用这对引物通过AS-PCR方法克隆得到优良小麦品种小偃6号1B染色体1个LMW-GS基因片段.该基因全长为1 089 bp,包含了完整的编码区和其上游318 bp的胚乳特异表达启动子区.该基因被命名为XY-Glu-B3-LMW2(GenBank登录号为DQ630442).XY-Glu-B3-LMW2的推测蛋白含256个氨基酸(包括N-端2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其成熟蛋白有8个保守的Cys残基,均分布在C-末端区.XY-Glu-B3-LMW2是从小偃6号克隆到的第2个LMW-GS基因.

    2006年09期 1864-1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 中国李PGIP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李广平;乔玉山;陶建敏;高志红;章镇;

    以中国李叶片基因组为模板,PGIP基因保守序列为引物,扩增到1条全长1 192 bp的目的片段(Genbank登录号:DQ200847).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与杏、桃、马哈利樱桃、梅的PGIP基因序列一致度达96%~99%,包含有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和1个内含子,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一段典型的亮氨酸重复序列;分子进化分析表明,在分子进化树中,该序列与杏、桃、马哈利樱桃、梅的PGIP序列位于同一类.为植物分子抗病育种提供了1条基因资源.

    2006年09期 1870-1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 利用改进的Oligo-capping法构建手掌参全长cDNA文库

    周建平;杨足君;白丽莉;冯娟;李光蓉;邓科君;任正隆;

    Oligo-capping法是构建全长cDNA文库的重要方法之一.以名贵中药手掌参(Gymnadenia conopseaR.Br.)的幼芽组织为材料,通过减少mRNA的用量,用pUC18作载体,设计特异引物对第1链cDNA进行PCR扩增,按片段大小分级回收cDNA,形成了一种以Oligo-capping法为基础,构建珍稀材料全长cDNA文库的快速、简单的技术体系.利用该方法,首次成功地构建了手掌参的全长cDNA文库.经综合评价,文库容量达到了8×105个/μg cDNA,全长cDNA比例达到68%,重组率超过96%,说明本实验的改进非常成功.该文库的建成为手掌参的遗传资源保护和功能基因发掘等理论与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6年09期 1874-1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转化小麦后代高蛋白株的RAPD标记分析

    焦浈;谷运红;李景原;宋冰;秦广雍;

    利用离子束介导法将大豆DNA导入小麦,经过连续4代田间筛选和蛋白含量测定,获得高蛋白变异株系.采用RAPD分析技术,用34条随机引物对供体大豆、受体小麦和3个高蛋白小麦变异株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有29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条带,其中18个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高蛋白小麦突变株与受体小麦(对照)相比出现了条带的增加、缺失、扩增带深浅等变化,也出现了与受体小麦不同而与供体大豆相同的扩增带.实验结果表明,外源大豆DNA导入受体小麦可以引起后代基因组DNA序列变化,扩大小麦遗传基础.

    2006年09期 1878-1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 河南大豆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周延清;李敏;贾敬芬;苑保军;耿臻;卢龙斗;

    用ISSR标记技术对10个大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4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89条带,其中有55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61.8%,条带大小为220~1 500 bp,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1条带.Shannon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286 5,观察等位基因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618和1.300 8;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间的相似系数为0.60~0.75,平均相似系数为0.6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大豆品种可聚成2组:第一组包括豫豆15、豫豆11、豫豆24、周豆12和周豆11;第二组包括豫豆22、周豆13、豫豆6、中作98-3和豫豆26;主成分分析结果支持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为大豆品种鉴定和种质资源利用奠定了基础.

    2006年09期 1883-1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 加拿大披碱草与2种国产披碱草杂种F_1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

    马艳红;于卓;李小雷;李造哲;

    对加拿大披碱草×披碱草F1和加拿大披碱草×圆柱披碱草F1的幼穗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的再生进行了研究.试验筛选出2个杂交种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均为:MS+400 mg/L CH+3.0 mg/L 2,4-D;最适继代培养基为MS+400 mg/L CH+1.0 mg/L 6-BA+0.5 mg/L 2,4-D;最适幼苗分化培养基为:MS+400 mg/LCH+3.0 mg/L 6-BA+0.5 mg/L NA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0.5 mg/L NAA+0.5 mg/L IBA.这一组培体系的建立,为2个种间杂交种的种质保存及利用奠定了基础.

    2006年09期 1888-1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 辣椒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的研究

    张金文;范兴中;王莹;王汉宁;孟亚雄;龙凤;

    选用9个辣椒(Capsicum annuumL.)品种(系),研究了不同激素组合、基因型、外植体类型、苗龄和Ag-NO3等因素对外植体不定芽分化和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BA/IAA为10∶1配比下,有利于辣椒外植体的分化再生,而6-BA/IAA为3∶1配比下适合于再生芽的伸长;不同品种辣椒的再生能力差别较大,分化率在13.3%~90.0%之间;辣椒子叶再生能力比下胚轴强,是较好的外植体材料;12~16 d苗龄的外植体分化频率较高;添加4mg?L-1AgNO3可使芽分化率平均提高16.9%.通过比较,筛选出了适合于辣椒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B5(MS无机盐+B5有机成分)+5 mg?L-16-BA+0.5 mg?L-1IAA+4 mg?L-1AgNO3,芽伸长培养基为MB5+3 mg?L-16-BA+1 mg?L-1IAA+2 mg?L-1GA3+4 mg?L-1AgNO3,生根培养基为1/2 MS+0.2 mg?L-1IAA+0.1 mg?L-1NAA.

    2006年09期 1893-1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 外生菌根真菌对杉木的接种效应

    王亚军;唐明;郭渊;张峰峰;黄艳辉;

    对商南县2年生杉木苗木进行乳牛肝菌(Suillus bovines)、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和褐黄牛肝菌(Boletus luridus)3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接种试验.结果显示,外生菌根真菌对杉木苗木成活率、苗高和地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明显提高苗木的菌根化水平,增加苗木体内叶绿素含量,促进其游离脯氨酸含量的累积,降低丙二醛含量.对不同坡向杉木苗木各项生长指标的分析显示,在杉木人工造林中,阳坡的综合效应明显优于阴坡.乳牛肝菌和褐黄牛肝菌可作为一种生物肥料,在杉木人工造林中应用.

    2006年09期 1900-19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 乙酰穿心莲内酯的制备及其抑菌活性和化感作用比较研究

    樊安利;李晓明;高锦明;王娟;马慧尼;

    用乙酸酐对穿心莲内酯进行乙酰化,得乙酰穿心莲内酯,比较研究了乙酰穿心莲内酯和穿心莲内酯对部分细菌、霉菌、酵母和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以及对小麦、萝卜、青菜和黄瓜等农作物的化感作用.结果发现:乙酰穿心莲内酯对少数参试菌的抑制活性比穿心莲内酯弱,但对大多数菌的抑制活性比穿心莲内酯强,尤其是在较高浓度下,乙酰穿心莲内酯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黑根霉菌(Rhigopus nigricans)、苹果酵母菌B13(Sour-dough starterB13)和辣椒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抑制活性明显强于穿心莲内酯;两者对参试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根长和苗高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低促高抑"作用趋势.

    2006年09期 1905-1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栽培方式对杜仲皮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

    季志平;苏印泉;

    采用叶林和乔林两种栽培模式对杜仲定向培育,并分别对杜仲皮次生代谢物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栽培模式下,杜仲皮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存在差异,杜仲醇和杜仲胶的含量,乔林皮高于叶林皮;京尼平甙酸、绿原酸、桃叶珊瑚甙的含量则是叶林皮高于乔林皮;总黄酮的含量随提取溶剂的不同而有高有低.对杜仲皮进行不同的预处理和选用不同的提取溶剂,能改变提取得率,但是,叶林皮与乔林皮次生代谢物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不变,说明栽培方式对杜仲皮次生代谢物有一定影响.

    2006年09期 1911-1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 大孔树脂用于菊苣菊粉的脱色研究

    尚红梅;呼天明;张存莉;吴洪新;郑红梅;鲁友均;

    运用静态吸附试验对8种大孔树脂进行筛选,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确定了菊苣菊粉脱色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LSD-263树脂对菊苣菊粉色素的吸附性能较好;最佳脱色条件为:上柱温度45℃,色素浓度(以吸光度计)0.773 Abs,上柱速度3 BV/h.在此条件下,LSD-263树脂对色素的吸附量可达14.48△AV/mL,菊粉损失率仅为2.38%.

    2006年09期 1916-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天然草地群落学特征研究

    李师翁;薛林贵;冯虎元;徐世键;安黎哲;

    采用路线调查法和样方法研究了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天然草地植物群落组成的特征.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地带性植被的主要类型为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草甸草原以蒿类、白羊草和白草为代表群落;典型草原以长芒草、蒿类、百里香和毛沙芦草等为代表群落.草地群落物种组成较为简单,优势种的优势度显著,其中长芒草、山蒿、冷蒿、牛枝子、糙隐子草、铁杆蒿、阿尔泰狗娃花、赖草、猪毛蒿、百里香等是群落物种组成中相对重要的物种;天然草地群落数量特征的平均值为:种数17.1、多度163.5、高度49.2 cm、盖度52.8%、鲜重284.9 g?m-2、干重151.8g?m-2;草甸草原群落的高度、盖度、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值均大于典型草原.

    2006年09期 1921-1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大巴山(狭义)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郭晓思;陈彦生;黎斌;吴振海;

    于1990~2005年对大巴山进行了野外考察,并对所采集的蕨类植物标本进行鉴定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巴山具有蕨类植物34科76属247种(包含变种和变型).鳞毛蕨科、水龙骨科和蹄盖蕨科为大巴山蕨类植物区系中占优势的3大科,共有113种,占总种数的45.75%.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类型为主,约占总属数的65.62%,温带类型占34.38%.在种的水平上,热带、亚热带成分仅占总种数的10.29%,温带成分处于优势地位,为89.71%.在温带成分中,东亚成分与中国特有成分显著,共占总种数的84.36%,表明大巴山应属于中国-日本蕨类植物亚区.

    2006年09期 1928-1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环境胁迫对库拉索芦荟叶片超微结构影响研究

    吕琳;何聪芬;董银卯;赵华;刘家熙;

    对1年生库拉索芦荟分别用盐(1.8%的NaCl)、低温(10℃)、干旱[25%(w/v)的聚乙二醇-6000]3种胁迫条件处理7d后,对其叶肉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发现:3种胁迫处理均可使库拉索芦荟细胞膜系统、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等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叶绿体周围出现许多小泡,导致细胞内膜系统紊乱,细胞器结构稳定性降低;盐胁迫下高尔基体在细胞质中解体;盐和低温胁迫下均可见线粒体膜与叶绿体膜发生融合、线粒体嵌在叶绿体当中的现象.另外,本研究发现,盐胁迫、低温胁迫比干旱胁迫对库拉索芦荟细胞膜的损伤更严重,而水分胁迫对其的伤害程度较小,表明库拉索芦荟的抗旱性较其抗盐性更强.

    2006年09期 1940-1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 宁夏乌拉尔甘草营养器官中甘草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彭励;张琪;胡正海;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半野生乌拉尔甘草营养器官中甘草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营养器官(根和根状茎)是甘草酸主要积累部位,而地上茎和叶中甘草酸含量很低甚至检测不到.就地下器官而言,甘草酸的积累随生长年限增加而递增,且1~4 a生甘草均表现出主根中甘草酸的含量高于根状茎的规律.分别对3 a、4 a生的半野生甘草根和根状茎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甘草酸含量的变化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即从7~10月份,甘草根和根状茎中甘草酸含量呈波动性上升趋势,10月份达到最大值.

    2006年09期 1946-1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不同施肥处理对秦美猕猴桃贮藏性及其品质的影响

    别智鑫;翟梅枝;李春茂;程延娥;

    以秦美猕猴桃为材料,对不同施肥处理的果实后熟过程中软化、腐化过程进行观察统计,并在果实采后4个具有代表性的后熟时期(硬度分别为15 kg/cm2左右、8~7 kg/cm26、~5 kg/cm25、~4 kg/cm2)进行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可溶性糖等营养指标测定.结果显示:(1)从后熟过程中软化、腐化统计看,3个施肥处理(A、B、C)的贮藏品质与对照(CK)间差异明显,C处理(氮肥+磷肥+农家肥)的猕猴桃贮藏期最长,软化、腐化出现得最晚,较对照分别延长15 d、27 d,贮藏性最好;(2)3个施肥处理的营养指标与CK间差异明显,C处理与CK和A处理差异显著.表明在猕猴桃生产中采用氮肥+磷肥+农家肥相结合的施肥方式可显著延长猕猴桃果实贮藏期(后熟期),并可显著提高猕猴桃果实的食用和营养品质.

    2006年09期 1950-1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火麻仁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

    张媛;王喆之;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火麻仁中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其组成和含量.共鉴定29种脂溶性成分,其中脂肪酸甲酯化产物占99.32%(其中饱和脂肪酸甲酯为12.36%,不饱和脂肪酸甲酯为86.96%),13种成分在火麻仁脂溶性成分的研究中未见报道.研究结果表明,火麻仁在食用、医疗保健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和开发前景.

    2006年09期 1955-1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菊科植物的杀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

    周利娟;黄继光;徐汉虹;安玉兴;张信旺;

    本文对菊科16个属———刺苞果属(Acanthospermum)、蓍属(Achillea)、胜红蓟属(Ageratum)、蒿属(Arte-misia)、紫苑属(Aster)、Balsamorhiza、雏菊属(Bellis)、鬼针草属(Bidens)、艾纳香属(Blumea)、天明精属(Carpe-sium)、红花属(Carthamus)、矢车菊属(Centaurea)、茼蒿属(Chrysanthemum)、菊苣属(Cichorium)、秋英属(Cos-mos)、大丽花属(Dahlia)中具有杀菌活性的植物按属的顺序进行了综述.表明在16个属中主要杀菌植物集中在蓍属(Achillea)、胜红蓟属(Ageratum)、蒿属(Artemisia)、天明精属(Carpesium)和矢车菊属(Centaurea)等5个属中,为进一步开展菊科植物资源的植物性杀菌剂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06年09期 1959-1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 松杉类植物体细胞胚发育机理的研究进展

    汪小雄;卢龙斗;郝怀庆;杨映根;郭仲琛;郭奕明;林金星;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不仅可作为其繁育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研究胚胎发育过程的一种重要模式系统.体细胞胚在形态和生理上的成熟,直接影响到植株的萌发和再生频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裸子植物中几种松杉类植物体细胞胚发育过程的研究报道,其中主要涉及培养基成分和脱落酸(ABA)对体细胞胚发育的影响,以及体细胞胚发育在细胞学、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组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讨论了松杉类植物体细胞胚的发育机理,以及体细胞胚在遗传转化系统中的作用.

    2006年09期 1965-1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