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植物学报

  • 小麦耐逆基因-TaLEA_2转化拟南芥的研究

    赵咏梅;杨建雄;俞嘉宁;原江锋;

    研究小麦第3组LEA基因中T aLEA2对耐旱和耐盐性能的影响.将小麦第3组LEA基因T aLEA2连接在双元表达载体pB I121 C aM V 35S启动子下游,构建了能在植物中高效表达的载体pB I121-T aLEA2.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真空渗透法,将其转入野生拟南芥中,经抗性筛选及PCR验证,获得T0代转基因植株,并用不同浓度的PEG 4000和N aC l对转基因拟南芥的耐逆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些转基因植株可明显改进拟南芥在10%PEG及0.8%N aC l培养基上的生长状态.在实验条件下,转基因拟南芥的耐旱性及耐盐性均有所提高,提示T aLEA2基因在植物水分调节方面有重要作用.

    2006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 PttGA20ox1基因在转化烟草植株中的表达

    李伟;陈晓阳;杜金友;高琼;

    构建了P ttGA 20ox 1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在烟草植株中进行了表达.结果表明:转化烟草与对照烟草之间以及转化烟草之间的形态特征出现很大差异;所有转P ttGA 20ox 1基因烟草的顶端优势得到明显促进,其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烟草.实验结果为今后利用P ttGA 20ox 1基因促进木本植物的顶端优势奠定了基础.

    2006年01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 杂交鹅掌楸体胚发生过程中ATP酶活性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陈金慧;施季森;甘习华;彭冶;

    利用透射式电镜,通过胚性细胞的超微切片观察,对杂交鹅掌楸体细胞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中ATP酶活性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非胚性细胞的质膜、液泡膜等膜系统当中存在ATP酶活性,质体、核膜、细胞壁以及细胞间隙上有少许沉积;早期胚性细胞ATP酶反应产物主要沉积于质膜、液泡膜上、淀粉粒、细胞壁加厚处;胚性细胞后期ATP酶活性从质膜逐渐转移入细胞内,细胞质、壁旁体、胞间连丝、细胞膜与细胞间隙、细胞核等处均有ATP酶活性反应.随着胚性细胞的发育及分裂,包裹细胞的厚壁、细胞核、核仁与染色质等处也出现ATP酶活性反应沉淀物.说明杂交鹅掌楸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发育过程中存在丰富的能量代谢.

    2006年01期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 香蕉果实β-半乳糖苷酶基因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庄军平;苏菁;陈维信;

    利用已报道β-半乳糖苷酶基因(-βga lactos idase)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进行RT-PCR,从香蕉果实中得到900 bp左右的一个片段,命名为M A-ga l,序列分析表明M A-ga l全长927 bp,编码309个氨基酸,具有所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共有的活性催化部位GGP IILSQ IENEY(F);M A-ga l片段的氨基酸序列与芦笋、草莓、番茄、芒果及鳄梨等果实相应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85.8%、80.9%、80.5%、79.1%和76.3%.

    2006年01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 小偃6号抗条锈基因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

    孔凡娜;徐智斌;姚秋燕;王美南;井金学;商鸿生;李振岐;

    用小麦条锈菌CY 29-m u t3、CY 28、CY 27和CY 25分别接种小偃6号、铭贤169及其F2代各株系,在常温下(15~17℃)和高温下(20~22℃)进行了小偃6号抗条锈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发现,在常温下,小偃6号对4个条锈菌生理小种的抗病性均由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在高温下,其抗病性由2对或3对基因控制,但其正反交的作用方式不同,抗锈性也可能与细胞质遗传有关;筛选到与抗条锈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分别命名为OPT 17650、OPC 111000.同时,具有长穗偃麦草血缘的小麦品种小偃22对OPC 11进行了验证,明确了其在分子辅助育种中的价值.

    2006年01期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 单体异附加系花药培养创制小麦-中间偃麦草纯合易位系

    李瑞芬;赵茂林;张敬原;杨海涛;

    利用单体异附加系花药培养细胞工程途径,诱导小麦与中间偃麦草发生染色体易位,通过细胞学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 ISH)和SSR鉴定出纯合易位系.研究结果表明,经单体异附加系花药培养创制出1个小麦-中间偃麦草纯合易位系99-803;其花粉母细胞(PM C s)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构型为18.42个环状二价体+2.57个棒状二价体+0.01个单价体;中间偃麦草的7A i-1染色体与小麦7A或7B染色体发生了非罗伯逊易位,且中间偃麦草易位片段较小;通过该途径获得纯合易位系的频率约为2%.以上结果表明,单体异附加系花药培养是一条向小麦转移异源染色体小片段(基因)的快速高效途径.

    2006年01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西北植物学报》国外发行量持续增加

    刘枫;

    2006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HMW-GS组成及1.5+10亚基的遗传分析

    王世红;张怀刚;周宽基;袁明璐;刘宝龙;张梅妞;张波;

    对C IMM YT的99份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简称合成种)的HMW-G S组成分析发现,G lu-B 1和G lu-D 1位点的变异类型比普通小麦丰富,分别有9种和12种亚基类型;筛选出含有比5+10亚基更优质的1.5+10和5+12亚基的合成种分别有8份和1份;含有优质亚基1.5+10的合成种与普通小麦杂交结实正常;对2个合成种与2个普通小麦品种的8个正反交组合F1种子电泳发现,优质亚基1.5+10在F1代能正常表达,双亲所有亚基在F1代都得到表达,表现共显性遗传.本研究为优质亚基1.5+10和5+12转育到普通小麦中奠定了基础.

    2006年01期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西北植物学报》论文写作要求

    2006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我国部分冬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及其单籽粒频率的分布

    郭世华;

    籽粒硬度是小麦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主要影响磨粉品质和食品加工品质.用单籽粒谷物硬度测定仪对252份冬小麦品种(品系)的籽粒硬度及其单籽粒频率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按籽粒硬度分为三类5级,63份软质品种(系)中,5级和4级占95.2%,3级为4.8%;31份混合品种(系)中,3级占93.6%,4级和2级各3.2%;148份硬质品种(系)以1级为主,占92.4%,2级为7.6%.籽粒硬度变幅为12~104,标准差12~29.各种硬度类型皆有,且不同麦区的品种差异较大,北部和黄淮麦区品种的硬度显著高于长江中下游和西南麦区,前者以硬质为主,后者分别以混合和软质类型为主.籽粒硬度的分类与不同硬度范围单籽粒频率分布及其硬度均值有关,软质麦硬度指数小于46的籽粒占75%~98%,大于47的籽粒为6%~36%,均值为14~40,标准差12~27;硬质麦硬度指数小于46的籽粒为1%~19%,大于47的籽粒为82%~100%,硬度均值为56~104,标准差12~20;混合麦硬度指数小于46和大于47的籽粒分别为26%~75%和23%~74%,硬度均值为32~63,标准差17~29.软质或硬质品种籽粒分布集中,一致性较好;混合型品种籽粒分布分散,一致性较差.

    2006年01期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 响叶杨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及其对应关系

    侯延侠;康向阳;

    以响叶杨(P opu lus ad enop od a M ax im.)为材料,就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及其对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响叶杨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与花芽外部形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从花芽外部形态变化估计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响叶杨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亦存在一定的时序性相关,当雄配子发育至单核靠边期时,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入粗线期;通过相同培养条件下小孢子发育进程的观察,可以实现响叶杨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的即时判别.

    2006年01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 《西北植物学报》投稿须知

    2006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百合属4种植物的核型研究

    戴小红;张延龙;牛立新;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4种百合属植物野百合(L.brow n ii F.E.B row n ex M ie llez.)、兰州百合(L.d av id iiDuchartre var.un icolor(Hoog.)Co Hon.)、川百合(L.d av id ii Duchartre)、湖北百合(L.henry i B aker)进行了核型研究.结果表明,4种百合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核型除川百合为3A外,其余3种均为3B型.核型公式分别为:野百合2n(2x)=24=4m(2SAT)+2sm(2SAT)+4st+14t,兰州百合2n(2x)=24=2m(2SAT)+2sm+10st(2SAT)+8t+2T,川百合2n(2x)=24=2m(2SAT)+2sm+12st(3SAT)+8t,湖北百合2n(2x)=24=4m+18st+2t,其中湖北百合染色体核型为首次报道.通过比较发现,兰州百合与川百合的核型最为相似,亲缘关系相近;核型不对称性为兰州百合>川百合>野百合>湖北百合,以湖北百合的核型较为原始.

    2006年01期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 ALA对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与抗氧化酶的关系

    刘卫琴;康琅;汪良驹;

    以盆栽草莓为材料,研究了叶面喷布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草莓植株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 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 g/L ALA处理显著提高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Pn),而且这一效应可能与其促进叶绿素含量和羧化效率(CE)提高,降低光呼吸速率(Rp)有关.叶绿素荧光动力学资料显示,ALA处理降低高光强(1 500μm o l.m-2.-s 1)下草莓叶片的初始荧光(Fo),表明它对光合膜系统有一定保护作用.ALA处理不仅明显提高草莓叶片最大荧光(Fm)和可变荧光(Fv),而且提高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荧光猝灭(qP)、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 PQ)、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速率(P CR)和天线热耗散(D),而降低了光下相对光合限制值(L(PFD)),表明叶绿素荧光产额提高和天线热耗散是保护光合器官并提高光合效率的两个方面.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测定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DDC)处理结果表明,ALA对草莓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还与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2006年01期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 盐胁迫下盐地碱蓬叶片液泡膜H~+-ATPase H亚基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李艳艳;李平华;王宝山;

    利用EST随机挑取克隆测序的方法从盐地碱蓬叶片cDNA文库中分离得到了盐地碱蓬V-H+-ATPase H亚基cDNA序列,并进行了H、c亚基基因表达及V-H+-ATPase活性分析.结果表明,H亚基基因全长1 969 bp,包括100 bp的5′-非编码区和471 bp的3′-非编码区.开放阅读框为1 398 bp,编码465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52.8 kD.N orthern杂交分析表明盐胁迫明显诱导了H亚基表达,而且盐胁迫下H、c亚基及V-H+-ATPase活性存在协同作用.这些结果表明盐胁迫下H和c亚基基因上调及V-H+-ATPase活性的增加为N a+区隔化到液泡中提供了质子驱动力.

    2006年01期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 盐胁迫下不同树龄枸杞各器官的盐离子分布

    张有福;蔺海明;肖雯;陈春艳;贾恢先;陈拓;

    以甘肃景泰沿黄灌区栽植的枸杞(Ly cium barbarum L.)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盐胁迫下不同树龄枸杞各器官的盐离子分配.结果表明,1~2年生枸杞各器官的K+分布为幼叶>成叶>嫩茎,而3~4年生枸杞为幼果>嫩茎>幼叶>成叶;1~4年生枸杞成叶的N a+含量分别为1.273%、1.414%、0.689%和0.497%;不同年龄枸杞成叶、幼叶、嫩茎和幼果的N a+/K+平均值分别为2.425%、1.397%、0.489%和0.301%;随枸杞年龄的增加,根对土壤中N a+、K+的选择吸收比值(SA)逐渐增加.枸杞选择性吸收K+、拒N a+的特性和分配较多N a+、C l-给耐盐性较强的器官(成叶)是枸杞耐盐的重要原因.

    2006年01期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 UV-B辐射对蚕豆叶片气孔运动的间接效应与NO和H_2O_2有关(英文)

    徐华;贺军民;黄辰;佘小平;

    0.2 W.m-2的UV-B辐射不仅能诱导整体蚕豆叶片气孔导度和开度的显著降低,而且能明显降低蚕豆叶肉光合活性,但该强度的UV-B辐射却不能明显影响离体表皮条的气孔开度.说明0.2W.m-2的UV-B主要通过间接途径调控了蚕豆叶片气孔运动.借助药理学试验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进一步对该间接效应过程中是否有NO和H2O2的参与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NO专一性清除剂cPT IO和一氧化氮合酶(NO S)抑制剂L-NAM E均能有效地抑制UV-B辐射诱导的叶片气孔关闭和保卫细胞内源NO水平的升高;H2O2清除剂抗坏血酸(A SC)和过氧化氢酶(CAT)也能有效地逆转UV-B辐射诱导的气孔关闭和保卫细胞内源H2O2含量的升高.另外,外源NO或H2O2处理也能有效地诱导叶片气孔关闭.结果说明0.2W.m-2的UV-B辐射对蚕豆叶片气孔关闭的间接诱导与NO和H2O2有关.

    2006年01期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 不同浓度海水对油葵幼苗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寇伟锋;刘兆普;陈铭达;郑青松;赵耕毛;郑宏伟;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海水对油葵幼苗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0%和20%海水处理下,油葵幼苗叶绿素含量、P n和ΦPSⅡ值较对照没有明显差异,表明较低浓度的海水处理对油葵幼苗光合作用没有明显影响;而30%和40%海水处理显著降低了油葵幼苗的叶绿素含量、P n、G s,同时还降低了叶绿素荧光参数F v/Fm、F v/F o、ΦPSⅡ和qP,表明高浓度海水处理抑制了油葵幼苗PSⅡ活性,降低了光合和碳同化能力,不利于幼苗的生长.此外,高浓度海水处理下油葵幼苗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是气孔因素所致.

    2006年01期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 外源精胺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覃凤云;吕金印;陆璃;李凤民;

    通过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外源精胺(Spm)对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幼苗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小麦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M DA含量增加、SOD、CAT和POD活性上升,外源精胺处理可延缓水分胁迫下小麦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和M DA含量上升,提高了SOD、CAT、POD酶活性的上升幅度;并且对抗旱性弱的品种保护酶活性增幅高于抗旱性强的品种.因此,外源精胺处理对抗旱性弱的品种缓解水分胁迫作用大于抗旱性强的品种.

    2006年01期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施氮量对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赵俊晔;于振文;李延奇;王雪;

    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小麦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可促进小麦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与积累,较高的施氮量不利于起身期之后的氮素积累,致使成熟期小麦氮素积累量未能显著提高;与不施氮肥相比,施氮显著提高植株磷素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植株磷素积累量增加不显著;施氮量增加促进小麦生育前期对钾素的吸收积累,在生育后期降低植株钾素的流失.随施氮量增加,籽粒氮素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氮素向籽粒的分配比例趋于降低,植株氮素利用效率无显著变化,氮素收获指数下降;不同施氮处理之间籽粒磷素含量和钾素含量无显著差异,施氮量增加,营养器官钾素含量、钾素积累量和钾素向叶片的分配比例均呈增加趋势;同时,磷素和钾素利用效率降低;不同施氮处理间,植株磷素、钾素收获指数无显著差异.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施氮195 kg/hm2的处理籽粒产量最高.

    2006年01期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外源亚精胺对低氧胁迫下黄瓜根系多胺含量和呼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李璟;郭世荣;胡晓辉;

    采用营养液水培,研究了根际低氧胁迫下外源亚精胺对2个抗低氧能力不同的黄瓜品种(‘中农八号’和‘绿霸春四号’)根系中多胺含量和呼吸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低氧处理下,黄瓜幼苗根系中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含量显著提高,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LDH)、乙醇脱氢酶(ADH)和丙酮酸脱羧酶(PDC)活性显著提高.同时,与抗低氧能力弱的‘中农八号’相比,抗低氧能力强的‘绿霸春四号’根系LDH活性增加幅度较低,ADH活性增加幅度较高,IDH和SDH活性降幅也较小;外源亚精胺能显著提高低氧胁迫下黄瓜幼苗根系中亚精胺和精胺含量,降低腐胺含量;根系中LDH、ADH和PDC活性降低,IDH和SDH活性升高,说明黄瓜幼苗根系中较高的亚精胺、精胺含量可能有利于提高根系有氧呼吸能力,缓解低氧胁迫对植株的伤害.

    2006年01期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施氮对不同品种冬小麦植株硝态氮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李东方;李紫燕;李世清;王全九;邵明安;李凤民;

    以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区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进行盆栽试验,以NR 9405、9430、偃师9号、小偃6号、陕229号和西农2208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施氮对不同品种冬小麦植株硝态氮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明显增加叶片NRA.不施氮时除小偃6号和偃师9号外,其余品种NRA在全生育时期的动态变化均呈双峰曲线,2个高峰期分别在返青期和开花期,且开花期高峰值(36.17 NO2-μg.-g 1FW.h-1)明显比返青期峰值(15.407 NO2-μg.-g 1FW.h-1)大;施氮时不同品种叶片NRA在全生育期呈单峰曲线变化,最高峰在开花期,平均峰值为80.93 NO2-μg.-g 1FW.h-1),比同期不施氮处理增加1倍以上.施氮后地上部硝态氮含量在各时期均显著提高,在小麦生育前期(出苗到拔节)表现最为显著.氮肥对不同品种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程度基本上与对NRA的影响程度相反,即施氮后硝态氮增加幅度小的品种,NRA却增加幅度大.

    2006年01期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小麦叶片磷酸酯酶生化特性的研究

    费美娟;陈建省;王晓云;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小麦叶片磷酸酯酶的生化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叶片磷酸酯酶水解pNPP的Km值为6.554 mm o l/L,Vm ax为0.774×103U/(m g prote in).该酶的最适pH为6.8,保温10 m in的最适温度为45℃,在50、60、70℃保温时,该酶活力丧失50%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2、3.75和1.8 m in.不同的金属离子及络合剂对该酶活力有影响,M g2+和C a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Zn2+、Cu2+和M n2+对酶活力则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EDTA、磷酸氢二钠和偏钒酸铵对该酶活力也有抑制作用.利用L inew eaver-Burk作图法判定抑制类型分别为非竞争性、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分别为5.87、2.47和8.2μm o l/L.

    2006年01期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番茄碱对棉铃虫的毒性作用机理初探

    段江燕;杜黎明;吴昊;袁丽环;郜刚;

    采取荧光光谱法分析了番茄碱及虫体内钙调蛋白的图谱,从钙调蛋白的角度探讨了番茄碱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番茄碱对棉铃虫具有毒性,随浓度的增加及饲喂时间的延长,对棉铃虫的杀伤力增强;(2)番茄碱对虫体内钙调蛋白的影响较大,随番茄碱浓度的增加,钙调蛋白的含量逐渐降低;(3)钙离子的加入增强了钙调蛋白的刚性,荧光图谱出现了红移(由350 nm移至416.58 nm);(4)番茄碱的加入破坏了钙调蛋白-钙离子复合物的刚性,荧光图谱出现了蓝移(416.58 nm移至377.65 nm).以上可以说明,番茄碱可能作为钙调蛋白的拮抗剂,拮抗钙调蛋白被钙离子激活的位点,影响其与靶酶的结合而发挥作用.此项的研究为探讨番茄碱的杀虫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6年01期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 刺槐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

    曹军胜;刘广全;

    用L I-6400光合仪对黄土高原常用造林树木刺槐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淬灭分析、荧光光曲线以及荧光AC I曲线等生理特性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加大,刺槐的荧光参数ETR、qP和N PQ逐渐上升并在21 m in左右达到稳定,与光合同步.最大荧光产量F m在叶片转入黑暗后逐渐上升,在44 m in左右趋于稳定;N PQ则开始下降,在35 m in左右达到稳定.当光强度>200μm o l.m-2.s-1时,Ph iPS2和Ph iCO2呈线性正相关,而当光强度<200μm o l.m-2.-s 1时,Ph iPS2和Ph iCO2呈线性负相关.CO2浓度和刺槐的荧光光合速率、Ph iPS2、Ph iCO2值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2006年01期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人工栽培沙葱的光合生理特征

    马全林;刘世增;严子柱;贺访印;

    沙葱是一种旱生鳞茎草本植物,具有很高的光合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大田栽培沙葱5月~8月中旬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9.86、15.45、11.72和10.33μm o l CO2.m-2.-s 1,呈不断降低趋势.沙葱光补偿点为58.9μm o l photons.m-2.-s 1,喜光但有一定的耐荫性.CO2补偿点为158.2μL.L-1,增加CO2能明显提高沙葱的光合速率.另外,刈割能明显提高沙葱的光合速率,但正常灌水周期外的补灌对提高沙葱光合速率无明显作用,其光合速率大小是多种因子作用的综合结果,与大气环境因子间的回归方程为Y=0.003 78QNTM+0.013 4CO2-0.663TA-0.274RH+0.466VPD+13.455(R2=0.99).

    2006年01期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CO_2通量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赵亮;徐世晓;李英年;唐艳鸿;赵新全;古松;杜明远;于贵瑞;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了青藏高原两个典型的生态系统即矮嵩草(K obresia hum ilis)草甸和金露梅(P oten-tilla f ruticosa)灌丛草甸的CO2通量,并就2003年8月份的数据,分析了生态系统通量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8月份是这两个生态系统的叶面积指数达到最高也是相对稳定的时期,在此期间矮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净碳吸收量分别达56.2和32.6 g C.m-2,日CO2吸收量最大值分别为12.7μm o l.m-2.-s 1和9.3μm o l.m-2.-s 1,排放量最大值分别为5.1μm o l.m-2.-s 1和5.7μm o l.m-2.-s 1.在相同光合有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条件下,矮嵩草草甸CO2吸收速度大于金露梅灌丛草甸;在PPFD高于1 200μm o l.m-2.s-1的条件下,随气温增加,两生态系统的CO2吸收速度都下降,但矮嵩草草甸的下降速度(-0.086)比金露梅灌丛草甸(-0.016)快.土壤水分影响土壤呼吸,并且影响差异因植被类型不同而不同.生态系统日CO2吸收量随昼夜温差增加而增大;较大的昼夜温差导致较高的净CO2交换量;植物反射率与CO2通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2006年01期 139-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 盐城滩涂沙棘叶营养成分年动态研究(英文)

    阮成江;郑清;

    以2003年4月~10月在盐城滩涂区沙棘(H ipp ophae rham noid es subsp.sinensis)林地采集的沙棘叶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氨基酸、维生素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并分别用ICP-M S和ICP-AES方法测定有毒重金属Cd、Pb和其它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C a、K、M g、Zn和F e的含量分别在4.860~12.194g/kg、6.361~11.001 g/kg、2.302~3.833 g/kg、25.5~31.0 m g/kg和211~598 m g/kg干重之间;Pb和Cd的含量分别在0.83~2.13 m g/kg和0.29~0.94 m g/kg干重之间;(2)18种氨基酸总含量在13.33~18.41 g/100g干重之间,其中天冬氨酸、色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3)维生素C、维生素E、芦丁、槲皮素、异鼠李(黄)素含量分别在124.3~190.5 m g/100 g、4.16~7.97 m g/100 g、141.23~352.67 m g/100 g、6.71~32.62 m g/100 g和1.72~3.79 m g/100 g干重之间;(4)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分别在15.16~22.42 g/100 g、4.36~11.94g/100 g、12.34~17.38 g/100 g和4.90~9.81 g/100 g干重之间.沙棘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氨基酸、维生素和黄酮类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作为动物饲养和其它工业利用的原料.

    2006年01期 143-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 黄土高原马栏林区植物群落的多元分析与环境解释

    孙晓霞;王孝安;郭华;田丽;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 IN SPAN)及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黄土高原马栏林区40个植物群落样地资料进行了多元分析——数量分类和排序,并结合群落排序值与环境参数的回归分析给出各群落类型的定量环境解释,探讨了该区植物群落的基本类型、生态梯度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在大尺度范围内,决定马栏林区植物群落宏观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是坡向和坡位;小尺度范围内,决定该区植物群落类型和分布的主导因子是枯枝落叶层厚度、土壤腐殖质厚度、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及土壤的pH值.

    2006年01期 15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研究

    范玮熠;王孝安;汪超;郭华;赵相健;

    应用L ev ins、Shannon-W 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和P 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定量研究了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特征,同时对主要种在演替系列上的生态位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地区森林群落演替系列中,乔木种生态位宽度的平均水平小于灌木种,建群种的生态位宽度小于主要伴生种;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与其它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的平均值较大,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种则相反,甚至没有重叠.由于物种生物生态学特性的不同和环境的异质性,具较宽生态位的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也可能较小,生态位宽度较窄的物种间也可能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同属植物种对间也存在生态位重叠较大的情况.主要乔木和灌木种的生态位特征反映了森林群落演替的变化规律,该地区呈现出以自然恢复为主,同时又伴随着人为干扰的森林群落次生演替系列.

    2006年01期 157-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民勤沙区几种荒漠植物群落的现实生态位研究

    常兆丰;赵明;韩福贵;仲生年;

    民勤沙区属于典型的干旱荒漠气候,植被以灌木荒漠为主,盖度一般只有5%~15%.植物群落内生态位宽度悬殊,植物种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比例很小.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相似比例小是受制于干旱荒漠生境条件的结果,是干旱荒漠生态环境中稀疏荒漠植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植物的现实生态位宽度与年际降水量关系密切,在地貌、土壤颗粒、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等影响因子中,土壤水分是主导因子.当地地下水位深20 m左右,植物无法利用,植物种之间对资源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对水分资源的竞争,降水资源是植物种之间竞争的关键资源.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群落中的生态位宽度变幅较大,不同群落内部植物种竞争关系的差异是由物种的生态位和由相对稳定的地貌、土壤条件以及随年际变动的降水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群落中的优势种植物的生态位最宽,当优势种生态位减小时,一年生短命植物往往会进入群落中.荒漠植物的冠层单一,以冠幅占样方面积比作为植物的特征值计算其生态位特征值比较准确可靠.

    2006年01期 165-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 青海秦艽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吴启勋;安燕;张明锦;卢永昌;包锦渊;胡树青;于军;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青海秦艽的色谱指纹图谱.色谱条件:K rom as il C18柱(250 mm×4.6 mm×5μm),甲醇∶磷酸水(0.04%)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 in,检测波长222 nm.通过比较发现秦艽样品的13个主要共有峰,可作为鉴别秦艽药材的主要依据.对12批秦艽药材进行了相似度计算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秦艽指纹图谱可用于秦艽药材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

    2006年01期 174-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UV-B辐射对报春花的生理生化效应

    李元;祖艳群;高召华;高光凯;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强度的UV-B辐射(10μW/cm2和20μW/cm2)对报春花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强UV-B辐射下,报春花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且随UV-B辐射时间的延长,降低程度加大;(2)随UV-B辐射强度的增加,叶片质膜透性增加;(3)叶片类黄酮含量随着UV-B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辐射至40 d时,叶片类黄酮含量达到最大值;(4)增强UV-B辐射下,报春花花瓣中花青素含量增加.

    2006年01期 17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早熟禾对4种重金属胁迫生长响应特征

    多立安;高玉葆;赵树兰;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早熟禾对不同浓度Cu2+、Zn2+、Cd2+和Pb2+胁迫的生长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当Cu2+、Zn2+、Cd2+的浓度达100 m g/L时,早熟禾的种子萌发率、幼苗株高均有所下降,并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增大;Pb2+对两指标的影响不太明显.Cu2+对根系及地上生物量具有抑制作用,尤其对根系生长抑制效应极为明显,当浓度增加到600 m g/L时,与对照相比,根长最高下降了96.67%.Zn2+、Cd2+和Pb2+在浓度超过200 m g/L时对早熟禾根系及地上生物量表现出抑制效应,并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增加.4种重金属对叶绿素的影响表现出一致的规律,即当浓度小于200 m g/L时对叶绿素的合成起促进作用,当浓度超过200 m g/L时,叶绿素的含量又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2006年01期 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甘青青兰化学成分的研究

    李霁昕;贾忠建;

    利用柱层析、薄层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对采自甘肃漳县的唇形科植物甘青青兰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1H NM R、13C NM R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它们分别为羽扇豆烷-20(29)-烯-28-酸-3-醇(1),羽扇豆烷-20(29)-烯-3,28-二醇(2),齐墩果烷-12-烯-28-酸-3-酮(3),乌苏烷-12-烯-28-酸-2,α3β-二醇(4),乌苏烷-12-烯-28-酸-3,β24醇(5),豆甾-3-酮(6),β-谷甾醇-3-O-葡萄糖基(6→1)-十六烷酸苷(7),β-谷甾醇(8),齐墩果酸(9),β-胡萝卜苷(10),其中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而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06年01期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小叶臭黄皮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纳智;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叶臭黄皮叶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84个峰,鉴定了其中的66种成分,所鉴定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52%.其主要化学成分为α-芹子烯(15.76%)、石竹烯(15.05%)、β-芹子烯(9.54%)、α-蒎烯(6.43%)和α-石竹烯(5.39%)等.

    2006年01期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辐状肋柱花的苷类成分

    李玉林;丁晨旭;王洪伦;索有瑞;

    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及反相硅胶RP-18分离及纯化技术,从辐状肋柱花全草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得到7个水溶性成分,经1H NM R、13C NM R等波谱技术鉴定为异荭草苷、芒果苷、Sw ertipun i-cos ide、当药醇苷、异牡荆苷、当药黄素、和7-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1,8-二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除异荭草苷外,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2006年01期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拟南芥等植物的春化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李林海;刘燕;徐景先;

    春化作用(verna lization)是某些高等植物具备成花能力所必需的,即通过适当长度和强度的冷处理诱导开花抑制蛋白基因沉默,从而使植物具备开花能力.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表明春化过程中特定抑制蛋白表达沉默的原因部分是由于染色体上特定位点的组氨酸的共价修饰.本文主要介绍春化过程中拟南芥中的FLC基因表达被抑制的分子机理及相关内容.

    2006年01期 207-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烟草抗TMV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赵明敏;赵健;

    烟草花叶病毒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病害,可大幅度降低烟草的产量和品质.研究和探索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的新技术、新途径已成为众多研究者普遍关注的焦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基因工程的发展为防治该病毒病带来了希望.本文综述了目前普遍采用的几种烟草抗TM V基因工程策略的研究现状及评价.

    2006年01期 207-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珍稀濒危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吴安湘;金晓玲;熊芳;

    本文总结了我国一、二级保护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现状,分析了已有组织培养报道的珍稀植物在外植体选择和分化途径上的特点,并从基本培养基、激素及附加营养成分等方面分析了珍稀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在珍稀濒危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006年01期 21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