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植物学报

  • 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发育

    毕冬玲 ,苏新华 ,孙小五 ,郭晓辉 ,张哲 ,汪矛

    应用整体透明和石蜡连续切片等方法,对辽藁本幼苗初生维管系统的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幼苗的轴向器官中,以子叶节区下部的初生维管系统先建立,向下发育形成了下胚轴和根的维管系统;再向上通过子叶节区中、上部的分生组织性组织与第1片真叶的叶迹相连;上胚轴-苗的维管系统向下发育与子叶迹相连,至此构成了该幼苗完整、连续的初生维管系统.此外,对幼苗侧生器官子叶片的三出-叉状脉的形成进行了观察,认为该叶脉序属于原始脉序类型.

    2004年08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华山松根与针叶凯氏带的比较研究

    唐熙,吴小琴,胡玉熹,林金星

    应用冰冻切片、酶解分离、荧光显微技术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FTIR 等手段,对华山松初生根和针叶内皮层凯氏带进行了分离、显微结构特征和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针叶凯氏带的 网格 结构比较整齐,大小较一致,排列也较规则,同时在 网格 的纵向壁上具有明显的初生纹孔场.而初生根凯氏带网状结构的大小、排列均不规则,在其 网格 的纵向壁上的初生纹孔场不明显.根据FTIR的检测结果显示:初生根凯氏带中木栓质和木质素的含量均高于针叶,而纤维素的含量则明显低于针叶;两者细胞壁蛋白的含量基本相同.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植物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凯氏带的生理功能提供新的佐证.

    2004年08期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珍稀濒危植物翅果油树表皮毛的微形态观察研究

    陈惠,辶帝清平,杨瑞林,靳振江

    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珍稀濒危植物翅果油树 ElaeagnusmollisDiels 的茎、叶、果、休眠芽等多种器官表面覆盖的表皮毛,进行了详细观察.发现其表皮毛的形态和结构具有多样性,各器官有差异,据此将它们分为分支状毛、星状毛、盾状-星状毛、盾状毛四类,以及一些特殊的表皮毛,如:分支状毛与星状毛或盾状-星状毛的过渡类型称为类星状毛和类盾状-星状毛.叶片上表面的表皮毛,为分枝状表皮毛,且稀疏散布.叶片下表面的白色表皮毛,也多为分枝状表皮毛,但分布较密,叶主脉处最为稠密多为星状毛.叶柄的表皮毛形态呈现一定的梯度变化,远轴端 靠近叶片端 为类星状毛,近轴端 靠近茎的一端 为盾状-星状表皮毛,中间段为星状毛介于前二者之间.茎表面灰色的或褐色的表皮毛,以盾状表皮毛为主,夹杂少量盾状-星状表皮毛,因茎的老嫩其表皮毛形态略有不同.外果皮沟槽内的表皮毛多为盾状表皮毛,嵴部则密集星状或分支状表皮毛.休眠芽的鳞片多覆盖盾状表皮毛,只在鳞片的尖端有少量星状毛和分枝状毛.翅果油树多种器官表面多种表皮毛的存在是其适应高山 海拔800~1300m 环境的一种形态特征.表皮毛具有反射阳光、阻止水分过度散失、保温、防止机械损伤等功能.为探究翅果油树耐旱、耐寒、耐高温机理以及组织培养过程中

    2004年08期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3种芦荟属植物叶的表皮扫描电镜观察及芦荟素含量的测定

    李建军,李景原,朱命炜,李俊英,王红星,刘清兰,王太霞

    以库拉索芦荟、木立芦荟和皂质芦荟为材料,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叶表皮气孔和角质膜的结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测定了3种芦荟属植物叶中芦荟素的含量.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3种芦荟叶表皮都覆盖有厚的角质膜,气孔下陷,表现出典型的旱生植物特征.但角质膜的纹饰和厚度在不同芦荟间有显著差异.木立芦荟角质膜表面呈瘤状突起,角质膜厚度为5~6μm;库拉索芦荟和皂质芦荟的角质膜表面较平,库拉索芦荟的角质膜厚度为3~4μm,皂质芦荟的角质膜厚度为8~10μm.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测定结果表明,木立芦荟叶含芦荟素最高,库拉索芦荟叶含量较低,而皂质芦荟叶含量最低.此外,本文还初步探讨了芦荟属植物叶表皮结构与芦荟素含量的关系.

    2004年08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转基因抗早衰棉的获得

    李静,沈法富,于东海,韩秀兰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含有抑制衰老嵌合基因PCSAG12-ipt的pBG121质粒转入早衰型陆地棉品种中棉所10号中,通过对T1代植株进行卡那霉素田间筛选、PCR检测及GUS组织化学染色,获得了12株转基因棉花.在棉花发育进入衰老时期,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叶绿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的测定及形态观察,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的衰老得到延迟.

    2004年08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Ri质粒介导GUS基因转化商陆的研究

    崔红,宋志红,刘国顺

    发根农杆菌Ar1334工程菌株与商陆叶片共培养,诱导效率不同程度地受到发根农杆菌生理状态、浓度、浸泡时间、共培养时间的影响:采用稀释5倍的处于对数生长期的Ar1334工程菌株,感染商陆无菌苗幼嫩叶圆片5min,在MS培养基上共培养2d,可达最大转化效率82.2%;诱导的根在附加20mg·L-1Kan的MS无激素MS培养基上,呈现旺盛的生长态势和典型的发状根结构特点,经PCR检测扩增出了560bp的rolC基因的目的片断,组织化学检测也证实了GUS基因在发状根中的表达.

    2004年08期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历山山地草甸优势种的种间关联和相关分析

    王琳,张金屯

    选取山西历山山地草甸中的22个优势种,运用χ2检验、3个关联指数以及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进行种间关联和种间相关分析.优势种对间大多呈正关联和正相关,但呈显著和极显著的种对不是很多,各种间相互依存,群落稳定发展.相关分析表明优势种对间大多呈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要优于Pearson相关.Pearson相关星座图将22个优势种分为4个生态种组,各生态种组内的种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要求,各种组间有互相转化和演替的趋势.

    2004年08期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山西霍山落叶阔叶林边缘效应的研究

    毕润成,杨焕根,朱新军

    通过对山西霍山暖温带森林植被片断化后不同地带不同群落边缘的边缘植被的调查,运用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 D ,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 C ,边缘效应强度指数 E 和各层次各物种的重要值 IV ,对霍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边缘效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表明: 1 在群落的各种边缘区,边缘具有增大物种多样性的作用. 2 距林道边缘10m左右,物种多样性指数呈一峰值,10m以后指数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缓;在距自然空地5~10m处是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地段,随后,随进入林内而逐渐减少并趋于平缓;在人工林的交错区内是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高峰段,随后进入林内逐渐减少.距灌木丛交错区10m以后物种多样性指数出现高峰,随后逐渐减少并趋于平缓. 3 连翘、羊胡子草等植物是群落的优势种,且大多呈连续分布.

    2004年08期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天龙山木本群落种间关系的研究

    孙勃,张金屯

    采用χ2检验方法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山西天龙山木本植物群落进行了种间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木本植物群落的种间关系以正相关为主,但是负关联的比重也较大,而且还有一定的独立格局存在,表明物种间的关系不大稳定,群落正处于发展演替之中;同时也表明物种对环境资源的竞争并不激烈,物种资源比较丰富.

    2004年08期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中国部分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王翠红,张金屯

    采用典范对应分析 CCA 对全国73个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多样性的分析表明:在纬度低于25°N的自然保护区中,物种多样性主要受热量因子和水分因子的影响,并具有较高的种子植物科数和属数值;纬度范围介于25°N和30°N之间的自然保护区,其物种多样性主要受海拔的影响,并且种子植物种数较多,同时有较高的种子植物种属比;在更高纬度范围内,地理及地形因子对物种多样性影响显著,并且随着纬度的增高,纬度因子的作用有增强趋势.

    2004年08期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不同旅游干扰下草甸种群生态优势度的差异

    程占红,张金屯,张峰

    用重要值和频度计量不同旅游干扰下草甸种群生态优势度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群生态优势度的差异反映了它们对于旅游干扰的生态响应.由近及远,草甸种群从抗性强的物种向抗性弱的物种逐渐过渡.其中,紫羊茅抗性最强,北方嵩草则较弱.与频度相比,重要值更能够反映出不同物种的生态差异.

    2004年08期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小叶锦鸡儿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牛西午,杨慧珍,詹海仙,任志强,畅志坚,杨丽莉

    选用小叶锦鸡儿茎段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结果表明,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是MS基本培养基附加6-BA0.5mg/L和IAA0.01mg/L;最适生根培养基是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IAA0.5mg/L,诱导生根率达86%.再生植株移入大田,15d后成活率在98%以上.

    2004年08期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拟南芥抗盐突变体的RAPD分析

    郝建平,郭美丽,裴雁曦

    以筛选得到可以稳定遗传的抗盐单基因突变体2#和15#以及野生型拟南芥为材料进行RAPD分析,150条引物中有3条引物在突变体之间扩增出多态性,不仅证明了DNA水平突变的发生,而且表明它们之间遗传背景相似,是一系列抗盐性不同的近似等位基因系.1条引物在突变体的扩增产物比在野生型的扩增产物多出一个大小约为1200bp的片段,初步认为该片段与抗盐的主效基因有关.

    2004年08期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及其在高等植物有性生殖中的作用

    盛仙永,胡正海,林金星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真核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途径之一,涉及细胞内一系列基本生理过程.本文就蛋白泛素/酶体途径的组成及生化特性,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一些生物学功能,研究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一些技术和方法,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与高等植物有性生殖等方面作了较全面论述.

    2004年08期 16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 DNA分子标记在果树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白瑞霞,彭建营

    DNA分子标记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一类重要的遗传标记,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已在果树遗传育种研究的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介绍了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综述了DNA分子标记在果树种质资源研究、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分子辅助选择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在果树上的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评述.

    2004年08期 187-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中国苔藓植物资源应用价值分析及保护对策

    范庆书,赵建成,于树宏

    对苔藓植物在药用、生态保护、园艺以及农业上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目前我国苔藓植物资源现状和保护对策.

    2004年08期 195-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新疆紫草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肖洁,杨映根,郭奕明,黄勤妮,郭仲琛

    新疆紫草作为一种多用途的植物,它的提取物紫草宁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等方面.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为解决新疆紫草资源短缺和保护环境所作的努力,详细介绍了新疆紫草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培养、细胞悬浮培养、反应器发酵培养等几方面的研究成果.

    2004年08期 200-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一种用于DAPI染色的方法——Steedman's wax包埋切片法

    安丽华,尤瑞麟

    以植物的胚珠和子房为实验材料,介绍一种用Steedman swax包埋对组织切片中的细胞核进行DAPI染色的方法.Steedman swax作为一种低熔点多酯蜡,具有与石蜡相似的性质,切片方法同常规石蜡切片,适合于切成厚度大于5μm的连续切片.Steedman swax包埋的切片能成功地进行DAPI染色.与用压片法和Technovit7100或GMA包埋切片法进行的DAPI染色相比,用Steedman swax包埋切片法进行的DAPI染色具有廉价、操作简便、可进行连续切片、图象清晰等优点,特别在植物细胞程序化死亡 PCD 的研究中及细胞核DNA含量测定方面,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和潜能.

    2004年08期 1367-1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濒危植物翅果油树愈伤组织诱导中褐变问题的研究

    闫桂琴,田丽宏,杨利艳

    针对翅果油树愈伤组织诱导的褐变问题,从外植体、碳源、抗氧剂的类型及浓度等的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龄的茎段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材料.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能有效地防止褐变.抗氧化剂Vc和Na2S2O3能减轻褐变程度,其中0.15g/L的Vc效果最佳,其次为0.1g/L和0.2g/L.Na2S2O3对褐变的抑制作用不及Vc,3种浓度无明显区别.吸附剂AC不能防止外植体褐变,且抑制愈伤组织的诱导.

    2004年08期 1384-1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双价抗虫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张志云,张虎生,孙毅,梁爱华

    将蝎毒基因BmKITS和几丁质酶基因chitinase2个抗虫基因采用不同的启动子ubi或35S,连到2个高效的植物表达载体pWM101和pBI101中,2个重组表达质粒分别经过限制性酶切分析和PCR鉴定,实验结果表明2个含有双价抗虫基因的植物重组表达质粒均已构建成功.

    2004年08期 1402-1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Na~+和Ca~(2+)对拟南芥根原生质体质膜内向K~+通道电流的影响

    杨惠娟,安国勇,张国增,苗琛,周云,宋纯鹏

    以拟南芥 ArabidopsisthalianaColumbia 根为材料,利用膜片钳技术测定其根细胞原生质体质膜内向K+电流,并对Na+对其K+电流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Na+可明显抑制拟南芥根细胞原生质体的内向K+电流,外施Ca2+可缓解Na+对内向K+电流的抑制.说明Ca2+参与了质膜上K+通道对K+/Na+的选择性吸收的调节,从而使植物适应盐胁迫.

    2004年08期 1409-1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He-Ne激光对增强UV-B辐射小麦细胞膜的影响

    韩榕,张美萍,原锋霞,王勋陵

    采用He-Ne激光 5mW·mm-2 辐照方法,对增强UV-B 10.08kJ·m-2·d-1 辐射小麦细胞膜损伤进行修复的研究.结果表明:经He-Ne激光和UV-B复合处理后,小麦细胞膜表面电荷的电泳速度高于UV-B处理组,小麦的MDA含量比单独UV-B辐射后的低,SOD酶的活性增强.说明He-Ne激光和增强UV-B辐射复合处理后可使小麦的氧化酶活性增强,从而使MDA的浓度降低,小麦细胞膜损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

    2004年08期 1414-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番茄碱对人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影响的研究

    段江燕,张金红

    以低渗法从新鲜健康人红细胞中制得膜Na+-K+-ATPase,研究了番茄碱 tomatine 对人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的tomatine浓度低于1mmol/L时,对不依赖钙调蛋白 CaM 激活的Na+-K+-ATPase 称之为基本酶活 影响不大,浓度达1mmol/L时,该酶活性仍保持在95%左右;而在此浓度范围内,tomatine对依赖CaM的Na+-K+-ATPas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0.16mmol/L.说明tomatine对膜酶Na+-K+-ATPase活性的影响可能是通过阻断CaM激活的途径而起作用,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番茄碱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2004年08期 1424-1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锦带花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传粉者的观察

    刘林德,张萍,张丽,陈磊,高玉葆

    在野外实地观测锦带花 Weigelaflorida Bunge A.DC. 的开花动态和访花者,在显微镜下观测柱头和花粉的形态及花粉-胚珠比,用TTC法测定锦带花花粉的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锦带花的花粉活力在开花时达70%以上,且能维持3d,之后明显下降.锦带花的柱头在开花3h后多数呈白色、二裂、具可授性,柱头的可授期持续2~3d.柱头与花药之间有5.3±0.9mm的空间距离,自然条件下难于自花授粉.开花当天7:00~10:00之间访花者最丰富,开花第2天访花者减少,开花第3天时访花者更少.在锦带花上记录到的访花者隶属于膜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其中,熊蜂和蜜蜂是主要传粉者.

    2004年08期 1431-1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群落二维格局分析的两种方法

    张金屯

    群落二维空间格局研究能够更好地揭示群落的特征,但在分析方法上有较大的困难.用垂直相交的两条样带在两个方向上同时取样的二维取样法,获得数据,用DCA排序与格局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群落不同格局规模斑块的长、宽及面积,实现二维格局研究.在亚高山草甸群落格局研究中应用表明,两个方法均是有效的.

    2004年08期 1448-1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山西北部地区沙棘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

    上官铁梁,李晶,李秀兰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对山西北部地区沙棘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研究,结果将山西北部地区沙棘群落划分为14个群系,并论述了各群系的特征.DCA排序进一步说明了群系的分布格局与水分和土壤的密切关系,结果表明组成沙棘灌丛的种群对群落生境具有指示作用,能客观反映群落的生境特征.

    2004年08期 1452-1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太岳林区连翘灌丛群落特征的研究

    茹文明,渠晓霞,侯纪琴

    根据野外调查的样地资料,本文分析了分布于山西太岳山林区的连翘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外貌特征、垂直结构等基本生态学特征,并将连翘样方以及上层无乔木覆盖灌木为建群层的连翘样方归为9个群系,对连翘群落的特征以及连翘株高随海拔梯度的变化作出相应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种类组成丰富;区系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生活型以高位芽占优势;垂直分化明显,一般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层;9个群系由于地理位置不同、生境特点各异,因而种类组成不同,连翘在群系中的地位也不同;各群系中主要灌木种群的分布格局一般为集群型,少数随机型;随着海拔的逐渐上升,连翘平均株高先升后降.

    2004年08期 1462-1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小秦岭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分析

    叶永忠,袁志良,尤扬,李孝伟

    小秦岭自然保护区共计有苔藓植物53科128属281种10变种2变型.其中苔类植物19科22属37种2变种1变型;藓类植物34科106属244种8变种1变型.其区系的基本特征是:地理成分多样,区系联系广泛;以温带性质为主,但有较明显的热带残遗性和亲缘性;隶属于华北植物区系,但兼有多种区系成分,体现了本区苔藓植物区系南北过渡,东西交汇的特征.

    2004年08期 1472-1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山西省能源重工业复合生态带生态风险评价

    孟东平,张金屯

    复合生态区生态风险涉及的风险源及风险受体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并相对突出地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因而更为复杂、多样.山西省属我国黄土高原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相对突出.近年来,省内重型能源型工业发展速度很快,自吕梁孝义市至临汾侯马市已逐渐形成较明显的以煤焦产业特征为主的复合生态带.以该生态带主要风险源——洪涝、干旱、风灾、煤焦工业污染等的危害作用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分析技术,以区域为尺度探讨了复合生态区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并针对其敏感性提出了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保护对策.

    2004年08期 1480-1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密云水库的浮游生物群落

    刘静,杜桂森,刘晓端,宋福,刘靖,华振玲

    2002年4~10月对密云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的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有6门,58属,122种,细胞密度为565.30×104cells/L;4月份硅藻 Bacillariophyta 占优势,6~10月蓝藻 Cyanophyta 占绝对优势.浮游植物优势种群有水华微囊藻 Microcystisflos-aquae 、颗粒直链藻 Melosiragranulata 、梅尼小环藻 Cyclotellameneghiniana 、角甲藻 Ceratiumhirundinella 等.浮游动物有36种,密度为4761ind./L;浮游动物具有原生动物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轮虫次之,枝角类与桡足类数量较少的特点.浮游动物的优势种群有弹跳虫 Halteriagrandinella 、急游虫 Strombidiumuiride 、针簇多肢轮虫 Polyarthratrigla 、螺形龟甲轮虫 Keratellacochlearis 、广布中剑水蚤 Mesocyclopsleuckarti 、长额象鼻蚤 Bosminalongirostris 等.与1980年监测结果相比,密云水库浮游生物总密度上升较快,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群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浮游生物优势种群的指示作用显示,在植物生长季节,库区水体已进入富营养状态.

    2004年08期 1485-1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山西省的淡水红藻

    谢树莲,凌元洁

    报道山西省的淡水红藻植物,共计有15种,隶属于6目,7科,9属,即紫球藻Porphyridiumpurpureum Bory DrewetRoss,暗紫红毛菜Bangiaatropurpurea Roth Agardh,细弱弯枝藻CompsopogontenellusLingetXie,弯枝藻C.coeruleus BalbisexC.Agardh Montagne,灌木状拟弯枝藻Copsopogonopsisfruticosa Jao Seto,异孢奥杜藻AudouinellaheterosporaXieetLing,硬枝奥杜藻A.chalybea Roth Bory,矮小奥杜藻A.pygmaea Kützing Weber-vanBosse,棘刺红索藻Thoreahispida Thore Desvaux,鸭形串珠藻Batrachospermumanat-inumSirodot,胶串珠藻B.gelatinosum Linnaeus DeCandolle,弧形串珠藻B.arcuatumKylin,绞扭串珠藻B.in-tortumJao,细连珠藻Sirodotiatenuissima Collins SkujaexFlint和胭脂藻Hildenbrandiarivularis Leibmann Agardh.

    2004年08期 1489-1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小麦叶片日光合高值持续时间基因型差异的初步研究

    魏爱丽,王志敏

    首次把 日高值光合作用持续时间 作为重要的光合特性进行了基因型比较研究,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小麦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和日光合量的变化,提出了 日光合高值持续时间 的概念.结果表明:日光合高值持续时间和日光合量在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所有基因型都存在不同程度午休现象,矮秆、大穗基因型午休现象较轻,有利于日高值光合持续时间.日光合高值持续时间长,日光合量大,有利于干物质生产.

    2004年08期 1493-1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苔藓植物提取液对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杜桂森,魏连昊,刘静,刘靖,华振玲

    用5种苔藓植物配子体的水提液分别培养5种作物种子.实验结果显示:羊角藓 Herpetipheurontoccoae 、山羽藓 Abietinellaabietilla 、塔藓 Hylocomiumsplendens 、细叶金发藓 Polytrichumlongisetum 对小麦 Triticumaestivum 、玉米 Zeamays 、大豆 Glycinemax 、落花生 Arachishypogaea 、菜豆 Phaseolusvulgaris 种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温带光萼苔 Porellaplatiphylla 则对上述5种作物种子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原因可能是藓类与苔类配子体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或内源激素不同,有待进一步探讨.

    2004年08期 1497-1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西藏红景天组织培养研究

    尹文兵,李伟,杜桂森,黄勤妮

    以西藏红景天嫩叶和幼茎为材料,研究西藏红景天不同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结果表明:西藏红景天嫩叶是诱导愈伤组织和芽的理想外植体;诱导松散型愈伤组织有两种培养基,分别是黑暗培养下MS+6-BA2.0mg/L+NAA0.2mg/L和MS+6-BA3.0mg/L+NAA0.3mg/L;生芽培养基为MS+6-BA2.0mg/L+IAA0.25mg/L;生根培养基为MS+IAA0.5~1.0mg/L.

    2004年08期 1506-1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间线粒体和叶绿体多肽比较

    裴雁曦,陈竹君,曹家树

    应用SDS-PAGE技术对榨菜 BrassicajunceaCoss.var.tumidaTsenetLee 胞质雄性不育系 CMS 和保持系 MF 不同发育时期 苗期、抽薹期、盛花期 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多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线粒体方面,各发育时期不育系比保持系多1条约37kD多肽带,另1条约35kD多肽仅出现于CMS盛花期的线粒体中;叶绿体方面,各发育时期保持系55kD多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不育系叶绿体,其与RubisCO大亚基分子量吻合.此外,还对植物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分子机理进行了讨论.

    2004年08期 1511-1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我国特有植物缙云卫矛濒危机理分析

    张桂萍,张峰,何平,茹文明

    缙云卫矛为我国二级保护植物,仅分布于重庆北碚缙云山和统景镇东温泉公园,皆为旅游胜地.缙云卫矛常以伴生种存在于慈竹林.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适宜于缙云卫矛生存的空间环境越来越小,致使该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导致缙云卫矛濒危的原因主要有: 1 物种的生态幅较小,适宜生长在水热条件良好的环境中; 2 形态可塑性较差,对生境的适应能力差; 3 生长发育缓慢,竞争能力较弱; 4 种子萌发率低; 5 人为干扰严重.此外,还讨论了缙云卫矛保护对策.

    2004年08期 1517-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大螺旋藻营养成分研究

    邱丽氚

    通过对大螺旋藻的6种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表明,大螺旋藻含有61%~66%蛋白质,4.5%~4.7%核酸,6%~8%碳水化合物,4%~5%粗纤维,1%~2%粗脂肪和13~14mg/100g维生素C,这些成分与极大螺旋藻及钝顶螺旋藻的成分很相似.因此大螺旋藻与钝顶螺旋藻、极大螺旋藻同样可被开发利用.

    2004年08期 1520-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接骨木化学成分及杀鼠活性初步研究

    张宏利,韩崇选,杨学军,王明春,杨清娥,卜书海

    采用试管预试法初步确定了接骨木茎叶中所含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其中含有生物碱、甾体成分、蒽醌及其苷类、三萜皂苷、香豆素及其苷类、酚性成分、鞣质、油脂、黄酮类化合物等化学成分.对接骨木茎叶杀鼠活性的测定表明,饵料中接骨木含量为20%时,对小白鼠的毒杀率为80%;在含量为15%时,毒杀率为30%;在含量为10%时,毒杀率为10%;以家鸡进行二次中毒试验,试验过程中无死亡现象发生.

    2004年08期 1523-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PLD基因的基本功能及在植物中的利用研究现状

    王瑞霞,高庆荣,崔德才,化斌

    磷脂酶D PLD 是一种重要的磷脂水解酶,它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细菌、真菌 中.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它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膜运输及降解、脂降解、细胞分化和生殖、细胞防御反应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PLD的基本特性、功能、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其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2004年08期 1537-1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高等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赵军良,梁爱华

    从线粒体DNA、叶绿体DNA和线粒体质粒DNA方面较详细地阐述了高等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及最新进展;探讨了细胞核DNA和细胞质DNA之间的相互关系.

    2004年08期 1543-1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