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植物学报

  • 几丁质酶、葡聚糖酶与萝卜抗真菌蛋白R_S-AFP2基因三价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农杆菌工程菌株的重组

    马春花,周鹏,王华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含有几丁质酶 Chitinase,Chi. 、β-1,3-葡聚糖酶 β-1,3-Glucanase,Glu. 、萝卜抗真菌蛋白 Raphanussativus-antifingalprotein,Rs-AFP2 的三价植物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直接转化法将三价植物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EHA105,分别为GC+R/pCAMBIA1300/EHA105和RC+G/pCAMBIA1300/EHA105,并采用PCR、DNAdotblotting技术对其进行了鉴定分析,证明获得了阳性的重组农杆菌工程菌株.

    2004年04期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冷锻炼对不同倍性西瓜幼苗SOD、P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刘文革,王鸣,阎志红,赵红

    通过对蜜枚和JM的不同倍性西瓜品种的幼苗进行4d、10℃的预冷处理,然后在5℃下低温胁迫8d,结果表明:JM4x和M3x的耐低温能力得到提高,超过2x.冷锻炼诱导多倍体西瓜SOD、POD活性大幅度提高,降低四倍体MDA的含量,增强四倍体西瓜的耐低温胁迫能力.

    2004年04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外源GA_3、ABA和Ca(NO_3)_2缓解盐对小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蔡蕾,丁同楼,王宝山

    盐胁迫下,DK961 耐盐 和LM15 盐敏感 小麦种子的发芽率 Gr 、发芽指数 Gi 和活力指数 Vi 均显著下降,LM15下降的幅度大于DK961.外源100mg/LGA3、1×10-7mol/LABA和0.1%Ca NO3 2处理均能缓解盐对小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对盐胁迫下LM15种子萌发的缓解作用显著好于DK961,并且不同程度地缓解盐处理引起的种子内源GA1+3含量和α-淀粉酶的活性下降,从而降低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表明盐抑制小麦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是盐胁迫导致种子内源GA1+3含量和α-淀粉酶的活性下降.

    2004年04期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秦岭植物志》种子植物补遗——被子植物门的双子叶植物(1)

    田先华,任毅,杜喜春,冯鲁田

    报道了 秦岭植物志 遗漏的26种 含3个种下分类群 植物,26种植物分属于17属,13科.其中大血藤科 Sargentodoxaceae 和铁青树科 Olacaceae 为遗漏科,大血藤科的大血藤属 Sargentodoxa 、铁青树科的青皮木属 Schoepfia 、五味子科的南五味子属 Kadsura 、樟科的黄肉楠属 Actinodaphne 和虎耳草科的钻地风属 Schizophragma 为遗漏属.

    2004年04期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瘤果棱子芹挥发性化学成分

    刘珍伶,田瑄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采自青海的瘤果棱子芹经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 SFE-CO2 及水蒸汽蒸馏 SD 得到的精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分别从不同提取样品中分析鉴定了49种和41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是E-9-十八烯酸 9.54% 和1,3,5,7-环辛四烯 15.26% .

    2004年04期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卫矛科植物苦皮藤杀虫成分化学研究新进展

    姬志勤,胡兆农,刘国强,吴文君

    卫矛科植物苦皮藤 CelastrusangulatusMax. 是我国著名的杀虫植物.近些年来,我国对这一杀虫植物从化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进行了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的研究,从苦皮藤的杀虫化学成分的结构、构效关系、环境中的稳定性以及结构修饰等方面综述了对苦皮藤杀虫成分化学研究的新进展.

    2004年04期 192-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冷驯化提高金边卫矛抗寒力期间细胞ATP酶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郭惠红,李凤兰,程朋军,高述民

    采用磷酸铅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经冷驯化及未经冷驯化的金边卫矛 EuonymusradicansEmorald&Gold. 以及两者在-5℃下处理1d后的叶肉细胞进行了ATPase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的比较观察,并对冷驯化可提高植物抗寒力及ATPase与植物抗寒性关系进行了探讨.标志ATPase活性反应的磷酸铅沉淀物主要分布在叶片栅栏细胞和海绵细胞的质膜和液泡膜上,ATPase在这两类细胞中的分布及活性无明显差异.金边卫矛幼苗经4℃低温驯化7d后,其质膜和液泡膜的ATPase活性高于22℃下生长的幼苗,冷驯化后的金边卫矛幼苗在-5℃处理1d后,其质膜和液泡膜上仍可观察到ATPase的活性反应,但较低温胁迫前有所降低,且超微结构完整,未见任何伤害.而未经冷驯化的金边卫矛幼苗在-5℃处理1d后,其质膜和液泡膜上的ATPase完全失活,同时细胞的超微结构受到严重伤害.实验结果表明,冷驯化可提高金边卫矛幼苗ATPase在低温胁迫下的稳定性,这种活性变化与植物抗寒力的提高呈正相关,同时还发现液泡膜ATPase活性较质膜ATPase变化幅度大,推测液泡膜可能较质膜ATPase对低温更为敏感.

    2004年04期 563-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6-苄氨基嘌呤(BA)和脱落酸(ABA)对湖南稷子Na~+、K~+选择性和游离脯氨酸分配的调节

    王锁民,陈托兄,张金林

    以盆栽的C4植物-湖南稷子 Echinochloafrumentacea 为材料,用6-苄氨基嘌呤 BA 和脱落酸 ABA 定位涂抹湖南稷子的穗、上位和下位叶片,分析了植物体激素平衡的局部改变对整株水平上Na+、K+和游离脯氨酸分配的调节.实验结果表明,ABA和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的BA是调控Na+、K+及游离脯氨酸在不同层位叶中分配的重要因素.ABA涂抹湖南稷子的上位叶片,上位叶片中的Na+比其下位叶片高35.0%;用ABA涂抹湖南稷子的下位叶片,下位叶片中的K+比其上位叶片高31.4%,下位叶鞘中的K+比其上位叶鞘高53.7%.用BA涂抹湖南稷子的下位叶片,下位叶片中的K+和脯氨酸分别比其上位叶片高16.5%和31.7%;用BA或ABA定位涂抹植物地上不同部位,引起植物整株水平上Na+、K+向光合作用强的部位,特别是向活跃期的穗中选择性运输的能力增强,游离脯氨酸也多集中于代谢旺盛的光合器官和生殖器官.

    2004年04期 588-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小麦及其相关物种rbcL基因序列的比较研究(英文)

    牛吉山,王祖华,郭天财

    用4个抗白粉病小麦品系构建了一个混合cDNA文库,从该文库中分离到一个新的小麦rbcL基因全长cDNA克隆.至此,已经有3个不同的小麦rbcL基因序列被报道,新rbcL基因cDNA与以前的2个序列分别有1个和3个碱基的差异.新的cDNA长1519bp 基因库查询号:AY328025 .同源性比较发现,新的小麦rbcL基因的cDNA序列与以前报告的小麦rbcL基因的cDNA序列 gi:344052 有一个碱基的差异,从而导致所编码的多肽在144位由Tyr变为Cys.进一步比较分析了在相关物种中rbcL基因的cDNA序列,结果显示,rbcL基因的编码区在不同属的物种间高度保守,并从分子水平表明小麦与大麦、新麦草、赖草、披碱草属等的亲源关系比与水稻、玉米等的近.

    2004年04期 596-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不同种子预处理对10种沙拐枣植物萌发的影响(英文)

    陶玲,任珺

    为了确定沙拐枣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及最优播前预处理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对10种沙拐枣植物的种子进行了磨砺、硫酸和热水浸泡、冷藏、种子浸出液处理,然后进行发芽实验研究.萌发实验的结果表明,10种沙拐枣植物对于不同的种子预处理,均表现出相似的萌发反应.磨砺、硫酸浸泡和冷藏处理对种子萌发有明显地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种子浸出液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度均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并能增强种子的休眠.冷藏处理具有打破有活力的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但它与热水浸泡处理一样,对有活力种子表现出一定的致死作用.沙拐枣植物的萌发模式在不同种子预处理间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机械磨擦和硫酸处理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率及发芽势.泡果沙拐枣 Calligonumjunceum 在本项实验中表现出很强的萌发能力.

    2004年04期 601-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 马铃薯叶片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李娟,程智慧,张国裕

    以4个马铃薯栽培品种为试材,进行了叶片离体再生研究,结果表明:东农303、鄂1号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2.5mg·L-1+NAA0.2mg·L-1;费乌瑞它为MS+6-BA2.0mg·L-1+NAA0.1mg·L-1;夏波帝为MS+6-BA2.0mg·L-1+NAA0.2mg·L-1,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均可达100%.诱导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分别是:费乌瑞它、鄂1号为MS+6-BA2.5mg·L-1+GA35.0mg·L-1;东农303为MS+6-BA1.0mg·L-1+IAA0.1mg·L-1+GA32.5mg·L-1;夏波帝为MS+6-BA2.5mg·L-1+IAA0.5mg·L-1+GA32.5mg·L-1,其不定芽分化率分别达94.3%、100%、100%和90%.

    2004年04期 610-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剥鳞和激素处理对大樱桃花芽休眠解除及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

    段成国,李宪利,高东升,刘焕芳,李萌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分析了剥鳞与激素处理对大樱桃花芽休眠解除及内源生长素 IAA 、赤霉素 GA3 、玉米素 ZT 和脱落酸 ABA 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芽中的ABA主要分布于鳞片内,鳞片中的GA3和ZT含量远低于去鳞芽,也低于完整芽.剥鳞能明显增加休眠花芽中内源GA3和ZT的含量,降低ABA的含量,对IAA含量的影响不大.剥鳞降低了ABA/GA3、ABA/ZT的比值,使花芽向促进生长、抑制休眠的方向转化.同时,休眠前、后期剥鳞均能明显提高萌芽率,中期剥鳞效果不明显.剥鳞后施用外源激素随休眠时期不同而有不同的破眠效果,早期剥鳞GA3的效果最好,6-BA次之,IAA最差;中期破眠效果不如早期,GA3和6-BA没有明显差别;后期以6-BA效果最好,其次是GA3和IAA;3次处理中ABA均明显抑制花芽萌发.

    2004年04期 615-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澳洲青苹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研究(英文)

    张铮,王喆之,张志勤

    通过对澳洲青苹茎尖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中无菌培养物的建立、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和移栽五个技术环节的研究,建立了澳洲青苹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 1 BA0.3~0.6mg/L+NAA0.1~0.3mg/L的MS培养基能促进澳洲青苹茎尖生长或大量侧芽的分化,不定芽生长健壮; 2 无根幼苗在含有IBA0.6~1.0mg/L+NAA0.1mg/L的1/2MS培养基上暗培养一周后,再进行自然光培养,30d生根率可达到78%以上; 3 生根苗经50mg/LNAA浸渍1~2h后,移入蛭石∶腐殖土∶田园土=2∶1∶1的移栽基质中,保温保湿,成活率达80%以上; 4 进一步建立了自然光下生根、练苗一次完成的同步化体系,缩短了繁育时间,简化了步骤,降低了成本.此技术体系为澳洲青苹优良种苗快速繁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2004年04期 621-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分根区施保水剂对玉米气孔导度和单叶WUE的影响

    朱元骏,黄占斌,辛小桂,迟永刚

    盆栽条件下,研究了陕单9号玉米 ZeamaysL. 在根区不施保水剂 对照 、分根区施保水剂和根区全施保水剂3种处理下,叶片气孔导度、CO2吸收和H2O蒸腾的变化.结果表明,在75%土壤饱和持水量下,各指标在3种处理之间没有明显差别;在50%土壤饱和持水量下,分根区施保水剂显著降低了叶片气孔导度,叶片CO2吸收量和H2O蒸腾量也同时降低,但H2O蒸腾量下降幅度更大;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分根区施保水剂均能提高玉米单叶水分利用效率 wateruseefficiency,WUE .

    2004年04期 627-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两种穗型冬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动态及其有关酶活性变化

    高松洁,郭天财,王文静,罗毅

    花后25d内,大穗型品种豫麦66籽粒中淀粉积累比多穗型品种豫麦49慢,但花后25d后情况则相反.2个品种籽粒中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豫麦49峰值出现在花后15~20d,而豫麦66峰值则出现在花后20~25d.灌浆期豫麦66和豫麦49籽粒中蔗糖合成酶 SS 活性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花后20d和15d,整个灌浆期内豫麦66籽粒中SS活性高于豫麦49;2个品种籽粒中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AGPP 和淀粉分支酶 SBE 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花后20d,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SSS 活性变化则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花后10d和20d,且第二个峰值显著高于第一个.相关分析表明,SS、AGPP、SSS和SBE是影响小麦籽粒淀粉积累的关键酶.

    2004年04期 632-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 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夏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谷洁,高华,李鸣雷,秦清军,程逵

    对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后,添加一定的无机肥后制作成有机无机复混肥,使其肥料化资源利用.为了进一步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的肥效,2001~2003年在夏玉米上进行了连续3年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促进玉米生长,增加玉米生物产量1958.0~2770.5kg·hm-2,改善玉米产量结构,提高玉米籽粒产量866.0~1144.5kg·hm-2.并能降低玉米耗水系数,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2.680~3.399kg/ mm·hm2 .在旱地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提高旱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004年04期 638-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陕西省双低油菜硫苷含量的稳定性分析

    尚毅,李殿荣,田建华,陈文杰,袁红玉,张继澍

    采用HPLC法对陕西省冬油菜区5个试区种植的双低油菜籽粒中硫苷总量和组分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 陕西省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对双低油菜总硫苷含量有显著的影响,相差达13.14μmol/g,CV为13.30%,5个试区硫苷含量的排序为宝鸡>安康>咸阳>大荔>汉中,地区间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品种间硫苷含量的稳定性有明显的差异,以P01-10品种稳定性最好; 2 在测定的8个硫苷组分中,变幅最大的5个组分依次为2-羟基-3-丁烯基硫苷、4-羟基-3吲哚甲基硫苷、4-戊烯基硫苷、3-丁烯基硫苷和2羟基-4-戊烯基硫苷,极差分别为:5.70、2.69、1.70、1.31和1.03μmol/g,变异系数分别为:17.59%、16.41%、58.84%、10.21%和50.32%,其中以3-丁烯基硫苷稳定性最好,4-戊烯基硫苷稳定性最差; 3 籽粒中硫苷与含油量、千粒重及容重均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83、-0.948和0.656,通径和偏相关分析表明,仅硫苷与千粒重偏相关显著为-0.859,含油量和容重是通过千粒重来影响硫苷的.

    2004年04期 643-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 土壤紧实度变化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贺明荣,王振林

    以济南17 强筋品种 、烟农15 中筋品种 、鲁麦22 弱筋品种 为供试品种,设置人为碾压和不碾压2种处理,研究了土壤紧实度 以土壤容重表示 变化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紧实度提高,3个品种的分蘖成穗率均显著降低,从而导致单位面积穗数和籽粒产量降低.3个品种相比较分蘖成穗率低的鲁麦22籽粒产量降幅最大.相关品质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提高土壤紧实度,对3个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吸水率均无显著影响,但济南17的面筋指数明显降低,面团断裂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显著缩短,单位重量面粉烘焙所得的面包体积变小,而烟农15和鲁麦22受影响较小.其原因可能与土壤紧实度提高条件下济南17籽粒中谷蛋白/醇溶蛋白比例和谷蛋白大聚体含量降低有关.将济南17面团流变学特性年际间变化幅度与紧实度变化的处理效应相比较发现,土壤紧实度是影响强筋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4年04期 649-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高寒草甸不同生境类型植物群落的α及β多样性研究

    邱波,任青吉,罗燕江,杜国祯

    用比较样地法调查了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不同生境 阴坡、滩地、阳坡 植物群落的α及β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各种α多样性指数均显示高寒草甸不同生境植物群落多样性顺序为?阴坡>滩地>阳坡.2各种α多样性指数之间均呈正相关,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更多地受均匀度的影响.3在高寒草甸,用物种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作为测定指标计算的群落α多样性所得的结果优于用株数作为测定指标计算的结果.4当生境由阴坡向滩地、由滩地向阳坡变化时,β多样性表现出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趋势,这表明在土壤湿度和日照时间适中时环境异质性大,物种替代速率比较快,β多样性较高.

    2004年04期 65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黑河下游河岸绿洲区包气带土壤水分与植被生长状况的研究

    苏建平,仵彦卿,黎志恒,温小虎,张应华

    黑河下游荒漠平原区近年来由于河水流入量的持续减小,致使依赖河水补给来源的地下水呈减少趋势,造成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通过研究黑河下游河岸绿洲区非饱和带的含水量、地下潜水埋深、土壤类型结构等与河岸绿洲植被生长状况之间的关系,发现土壤结构、地下水位埋深和土壤盐分是决定研究区植被生长状况的3个主要因素,而土壤结构是不可改变的,土壤盐分又与地下水关系密切,因此,地下水是极端干旱区植被生长状况的决定因素.

    2004年04期 662-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 江西木兰科植物区系地理分析

    林新春,俞志雄

    对江西木兰科植物7属23种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划分为:热带亚洲分布、东亚-北美间断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种的分布区类型可划分为:热带亚洲分布、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江西木兰科植物可划分为赣北、赣西北、赣西南、赣南、赣东南、赣东北共6个分布区.该区系以亚热带成分为主,具有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多型性突出、特有现象较显著和与周边省份联系较密切等特点,属木兰科植物现代分布中心边缘分化比较强烈的区域之一.

    2004年04期 669-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藏药花锚指纹图谱研究

    纪兰菊,陈桂琛,孙洪发,卢学峰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的检测方法,对不同产地的10批野生花锚药材的水溶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花锚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对栽培花锚进行了指纹图谱的特征比较.结果证明,栽培花锚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数量符合花锚药材的指纹特征,可以代替野生花锚药材入药.

    2004年04期 683-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13种卫矛科植物杀虫活性研究

    黄军海,刘国强,白红进,胡兆农,吴文君

    研究了13种卫矛科植物根皮的39种提取物对3龄粘虫幼虫 MythimnaseparateWalker 的杀虫活性.胃毒处理表明6种植物有麻醉活性,7种植物有毒杀活性,触杀处理表明仅2种植物的3种提取物有触杀活性.对玉米象 SitophiulszeamaisMotschulsky 的种群抑制处理表明,13种植物的36种提取物对玉米象种群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总体上低于文献报道的苦皮藤乙醚提取物的活性.

    2004年04期 68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青藏高原沙棘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杨淳彬,张晓峰

    沙棘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衡量沙棘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报道青藏高原沙棘果实的不同生长期、不同产地、不同类型和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储藏温度下,其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为青藏高原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合理选择沙棘原料基地和确定最佳采果期提供科学依据.

    2004年04期 698-7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染色体工程法聚合小麦优质麦谷蛋白亚基研究

    张宏,吉万全,任志龙,王长有,王秋英,蔡东明

    采用小偃6号1D单体材料作为受体,中优6号、安农91168和皖38为5+10亚基的供体进行杂交,F1代田间苗期取根尖进行细胞学检测,孕穗期镜检花粉母细胞选择单体植株,并对其套袋自交.F2代籽粒在室内进行SDS-PAGE电泳筛选14+15和5+10亚基聚合且纯合籽粒,将5+10优质亚基转入当地主要优质源之一的小偃6号,同时将其聚合效率与正常二体杂交F2籽粒分离结果相比较.分析认为单体材料在亚基聚合中,其亚基分离完全符合一对基因的独立遗传,具有较高的选育效率.

    2004年04期 702-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小麦籽粒中植酸、戊聚糖含量及其与相关性状关系的研究

    李春喜,马守臣,姜丽娜,张霞,邵云

    选用不同基因型小麦,测定了籽粒中植酸、蛋白质及戊聚糖的含量,并对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1 各性状在品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植酸的广义遗传力比较低; 2 植酸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戊聚糖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对参试的18个不同基因型小麦中植酸和戊聚糖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18个基因型小麦聚为四类,并初步认为豫麦47是参试品种中最适宜于用作饲用小麦.

    2004年04期 706-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国产6种黄耆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黎斌,常朝阳,吴振海,徐朗然

    报道了国产黄耆属 Astragalus 6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这6种黄耆属植物均为二倍体,其核型公式分别为:甘青黄耆 A.tanguticus ,2n=16=6m+8sm+2t, 3A 核型;悬垂黄耆 A.dependens ,2n=16=10m+6sm, 2A 核型;四川黄耆 A.sutchuenensis ,2n=16=8m+8sm, 2A 核型;萨雷古拉黄耆 A.pavlovianus ,2n=16=12m+4sm, 1A 核型;喜石黄耆 A.petraeus ,2n=16=14m+2sm, 1A 核型;拟糙叶黄耆 A.pseudoscaberrimus ,2n=16=14m+2sm, 1A 核型.这6种黄耆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均为首次报道.

    2004年04期 711-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苦瓜采后某些生理生化变化与其衰败的关系

    颉敏华,张继澍,颉建明

    对采后常温贮藏的蓝山大白苦瓜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及SOD、POD、CAT活性和AsA、GSH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适期采收的食用苦瓜呼吸速率呈下降趋势,第8天叶绿素消失、瓜皮转黄前后转为上升,一直延续至苦瓜衰败,其呼吸类型属晚峰型;苦瓜采后乙烯释放呈上升趋势,初期乙烯释放微弱,增加缓慢,从第6天开始急剧增加.乙烯释放速率上升早于呼吸上升,二者在采收6d后迅速同步上升.苦瓜采后1~4d,保护酶系统的SOD、POD、CAT活性出现适应性上升,非保护酶系统的AsA、GSH含量也上升;在4~8d,除POD活性迅速下降后又急剧上升及AsA含量在6d后下降外,SOD、CAT活性和GSH含量均稳中有降,保持相对稳定;在叶绿素消失、瓜皮转黄的第8天后,AsA、GSH含量急剧减少,而SOD、POD、CAT活性急剧增强,视为衰老迅速恶化的结果.

    2004年04期 716-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水分胁迫下苹果幼苗超弱发光及一些生理特性的变化

    张新华,杨洪强,李富军

    以苹果属八棱海棠和平邑田茶当年实生幼苗为试材,研究了在用15%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处理条件下幼苗的超弱发光 ultraweakluminescence,UWL 及ATP含量、呼吸与活性氧 O-·2 产生速率等一些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幼苗的UWL、ATP含量、蛋白质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呼吸速率先升后降,而丙二醛 MDA 含量与O-·2的产生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品种间各指标比较表明,八棱海棠比平邑田茶具有较强的抗水分胁迫能力,UWL反映幼苗品种抗旱性结果与用其它生理指标测定的结果一致.分析认为,幼苗UWL强度没有随胁迫下氧自由基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活性氧不是导致UWL的唯一原因.苹果幼苗UWL的变化是受环境及体内代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与其自身的生长与代谢活性更密切.

    2004年04期 720-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中药连翘及连翘叶中连翘苷含量的比较研究

    李发荣,段飞,杨建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的连翘叶、老翘、青翘中的连翘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连翘叶中连翘苷含量比老翘高40倍以上,比青翘中连翘苷含量高2~4倍左右,不同产地的连翘叶、老翘及青翘中连翘苷的含量也有较明显的差别.

    2004年04期 725-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高山植物叶绿体与线粒体位置相关性研究

    何涛,吴学明,张文静,刘吉祥

    利用透射电镜对生长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达坂山 海拔3900m 的4种高山植物叶肉细胞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首次在蒲公英 Taraxacummongolicum 和乳白香青 Anaphalislactea 的叶肉细胞中发现了叶绿体 吞噬 线粒体的现象.在所研究的4种高山植物中,线粒体的数量均较多,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表现出不均一,且常分布在叶绿体附近,二者靠的很紧,常常可以观察到5~6个线粒体将叶绿体包围起来的现象.研究表明,高山植物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在位置上的这种变化是对逆境的一种适应,是青藏高原特殊生态条件长期胁迫的结果.

    2004年04期 728-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广藿香扦插繁殖不定根形成的解剖学研究

    冯承浩,姚辉,吴鸿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系统研究了广藿香不定根的起源和发育.观察结果表明:广藿香茎中没有先成根原始体,其不定根属于诱生根类型,起源于靠近维管形成层的初生韧皮部薄壁细胞中,愈伤组织内无不定根生成.本研究揭示了广藿香扦插生根的解剖学特征,从而为该药材在生产中提高扦插育苗成活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004年04期 73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植物线粒体、活性氧与信号转导

    罗银玲,宋松泉

    活性氧 ROS 的产生是需氧代谢不可避免的结果.在植物细胞中,线粒体电子传递链 ETC 的复合物 和 是ROS产生的主要的部位.交替氧化酶和可能的内源鱼藤酮不敏感的NADH脱氢酶通过保持ETC的相对氧化状态限制线粒体产生ROS.线粒体基质中的抗氧化酶系统与小分子量的抗氧化剂一道起ROS的解毒作用.ROS除了引起细胞的伤害外,在植物中还能够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信号分子起作用.在低浓度时,ROS能诱导防御基因的表达和引起适应反应;在高浓度时,引起细胞死亡.一氧化氮是植物合成和释放的一种气体,也可作为信号分子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004年04期 737-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重要谷类种子贮藏蛋白的特性及改良研究

    阎其涛,李建粤,米东,刘佳

    在成熟谷类种子中,总蛋白约为种子干重的7%~16%,其中大部分为贮藏蛋白.这些贮藏蛋白对于人类和牲畜所需要的营养质量以及在食品加工中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一些重要谷类种子贮藏蛋白的组成特性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谷类种子蛋白质含量和质量进行了全面综述.此外,还简要介绍了在利用基因工程改良谷物种子品质中可能产生的食品安全性问题、如何增加外源基因的表达量和全面提高谷类种子蛋白质含量以及解决的办法.

    2004年04期 754-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