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植物学报

  • 不同生境两种生态型芦苇的抗氧化系统(英文)

    宫海军,陈坤明,高永生,赵志光,王锁民,张承烈

    以分布于甘肃临泽平川乡的两种芦苇生态型——水生芦苇 水芦 和重度盐化草甸芦苇 盐芦 叶片为材料,研究了其抗氧化系统的特征.结果表明,与水芦相比,盐芦中未出现活性氧和MDA 丙二醛 的积累,抗氧化酶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 、CAT 过氧化氢酶 、POD 过氧化物酶 和APX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的活性显著升高.总抗坏血酸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两种生态型芦苇中没有差异,但还原型抗坏血酸和总谷胱甘肽含量在盐芦中显著升高.而且,盐芦的LOX 脂氧合酶 活性比水芦低.这些结果表明,盐芦中有效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对抵抗盐渍胁迫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盐芦中高活性的Ca2+-和Mg2+-ATPase对细胞中过多离子的转运以及避免离子毒害起着重要的作用.

    2004年02期 193-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春季高寒山区牧草低温保护物质变化与其脱冻适应间关系研究

    周瑞莲,赵哈林

    为了了解牧草低温保护物质与其抗冷冻的关系,在高寒山区测定了几种多年生牧草根中低温保护物质的含量和几种蔗糖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月土壤解冻期间,无芒雀麦、花雀麦、垂穗披碱草和草地早熟禾根中的蔗糖含量分别下降了74.1%、66.2%、45.2%和69.6%,果糖含量分别下降了72.0%、38.0%、68.3%和84.6%,葡萄糖含量分别下降了66.7%、62.5%、42.2%和65.2%,脯氨酸含量分别下降了83.0%、51.0%、43.3%和70.6%,可溶性蛋白质变化不大;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下降,蔗糖分解酶活性增加,蔗糖分解酶活性是蔗糖合成酶活性的22~35倍,是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55~80倍.研究结果说明,春季牧草萌发时,根中已糖含量的下降是蔗糖分解酶活性增加的结果,根中脯氨酸作为氮的贮藏物质被用于根的呼吸和蛋白质合成.春季牧草根的抗寒能力随着根中低温保护物质的减少而下降,这也说明牧草的低温保护物质和牧草的抗寒性密切相关.

    2004年02期 199-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水分胁迫及复水过程中小麦抗氧化酶的变化

    张峰,杨颖丽,何文亮,孙峰,张立新

    对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进行水分胁迫和复水处理,研究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响应.在水分胁迫下,陇春-20的相对含水量高于优鉴-24,复水24h后,优鉴-24的相对含水量恢复较快且高于陇春-20.水分胁迫下,优鉴-24中H2O2含量增加迅速,而且各阶段含量均高于陇春-20,复水后两个品种的H2O2含量都下降,这表明优鉴-24在水分胁迫时受到更严重的氧化胁迫.采用温和胶电泳结合抑制剂实验发现小麦有3条Mn-SOD,一条Fe-SOD和Cu/Zn-SOD同工酶带,CAT同工酶有3条谱带.在水分胁迫和复水期间,优鉴-24的SOD和CAT活性高于陇春-20,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两个品种的SOD和CAT活性都增强,复水后,优鉴-24的SOD活性继续增强,而陇春-20的Mn-SOD-3活性略微降低,Fe-SOD和Cu/Zn-SOD活性略微升高,陇春-20的CAT活性降低.水分胁迫诱导了Mn-SOD-1在优鉴-24及Mn-SOD-2和Fe-SOD在陇春-20中的表达.

    2004年02期 205-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叶黄素循环组分的分离鉴定及紫黄质的大量制备

    费美娟,赵世杰,王晓云,孟庆伟,许长成,邹琦

    以薄层层析法 TLC 分离鉴定植物组织中叶黄素循环组分,建立了大量制备紫黄质的方法.此法所需时间短,分离效果好,检出灵敏度高,既适于少量样品的分离,也适于大样品的提纯制备,因此适合用于紫黄质的提取及大量制备.

    2004年02期 210-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刈割对紫花苜蓿根系生长影响的初步分析

    郭正刚,刘慧霞,王彦荣

    研究了不同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根系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抑制紫花苜蓿主根的纵向 垂直 生长,而促进其横向 直径 生长,并使紫花苜蓿侧根发生总数减少和垂直分布的总体格局向表层集中,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侧根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的比例也增加;刈割使根系生物量和体积总量减少,并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这种减少趋势更加明显,同时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变浅.

    2004年02期 215-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CO_2激光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及生理的影响

    张建东,陈怡平,王勋陵

    以大豆 GlycinemaxMerr. 为实验材料,研究了CO2激光不同功率密度和不同时间处理对大豆种子发芽率、淀粉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 16mw/mm2、18mw/mm2、20mw/mm2CO2激光处理均能提高种子发芽率、淀粉酶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其中18mw/mm2CO2激光处理效果最好; 2 相同功率 18mw/mm2 不同时间处理均能提高种子发芽率、淀粉酶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处理时间以75s效果最好.

    2004年02期 22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陕北丘陵沟壑区大扁杏生长习性监测研究

    白岗栓,杜社妮,李志熙

    陕北丘陵沟壑区龙王帽大扁杏根系集中分布于30~80cm的土层和距树干50~180cm的范围内,1a内有3个生长高峰,其中7月生长量最大.成龄树延长枝有2个生长高峰,结果枝有1个生长高峰.花期及幼果期不遇霜冻时的坐果率为15.49%,遭遇霜冻时为0.63%.果实发育呈 慢-快-慢-快 的 双S 曲线,无采前落果.果实出核率12.6%,出仁率为3.6%.不同海拔、坡向地块的花期差异较大,阳坡的早于阴坡,低海拔早于高海拔.花期及幼果期频繁出现的霜冻,对大扁杏的坐果影响较大.

    2004年02期 226-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汞对萝卜种子发芽及幼苗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郁达,沈宗根,张恒泽,陈霞丽

    研究了重金属汞离子 Hg2+ 对萝卜种子发芽及幼苗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汞离子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萝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以及幼苗的生长势和生长量均明显下降.幼苗子叶叶绿素a、b的含量下降.幼苗根系、茎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则明显升高.

    2004年02期 231-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高冰草中一种新型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编码序列的研究

    封德顺,陈凡国,赵双宜,夏光敏

    高冰草 Agropyronelongatun 是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 的近缘禾草,SDS-PAGE显示其所编码的麦谷蛋白亚基的类型较普通小麦更加丰富,是普通小麦品质改良的重要亲本之一.利用基因组PCR的方法从高冰草中克隆到一个新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HMW-GS 基因 AgeloG2 全编码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与普通小麦的1Dy12基因比较在少数位点发生了碱基替换和一处6碱基序列的缺失,同源性为99%;与普通小麦的1Dy10基因比较,该基因亦只有少数碱基的替换和两处18碱基序列的增加及一处6碱基序列的缺失,同源性为98%.从推导的编码序列分析,AgeloG2编码y型HMW-GS.综上分析,AgeloG2是一个新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y-型亚基基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基因序列还是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上,小麦1Dy亚基与AgeloG2的同源性都高于与粗山羊来源的y型亚基的同源性.

    2004年02期 237-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棉花洞A型核雄性不育系花药败育过程中的生化变化

    宋宪亮,孙学振,王洪刚,刘英欣,张金帮

    研究了陆地棉洞A型核雄性不育系 抗A1,MA 不育和可育花药不同发育时期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和IAA、GA3、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育花药中可溶性糖含量偏高,缺乏淀粉积累;有4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可育与不育花药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不育花药天门冬氨酸含量偏高,这可能是其败育的原因之一,而脯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含量异常,则是不育花药败育的结果;在花药主要败育时期之前,不育花药中ABA含量极显著偏高,IAA、GA3含量极显著偏低.不育花药中IAA、GA3、ABA含量变化与洞A型核雄性不育系花药败育密切相关.

    2004年02期 243-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甘南高寒湿地草地放牧系统管理的AHP决策分析及生态恢复对策

    岳东霞,李文龙,李自珍

    以甘南玛曲县的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湿地植被退化及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动因及其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多层次的AHP AnalyticHierarchyProcess 决策模型,对导致湿地植被退化的主要因素及诸种恢复措施综合效果进行了管理决策分析.结果表明:引发湿地植被退化的诸因素中,长期超载放牧和鼠害、虫害是其主要因素,其权重分别为0.4995和0.2684;在湿地恢复的诸管理措施中,围栏轮牧和建植人工草地或半人工草地的综合效果显著,其组合权重分别为0.2584和0.2009.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湿地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管理对策.

    2004年02期 248-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陕西不同地区栓皮栎种群年龄结构动态模型的研究

    韩照祥,张文辉,李军乔,山仑

    栓皮栎种群动态模型能阐明其自然种群动态的规律,揭示种群的内在机制和对种群行为进行预测.矩阵模型是一种i状态分布方法,依靠矩阵形式来处理种群的特征分布,可以模拟和预测种群中各个年龄组的数量动态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它能够从目前已知的年龄结构及种群的生存率和生育率,来推测种群的未来年龄结构.在研究栓皮栎种群动态时,也借用该模型对栓皮栎种群各年龄组的结构和数量动态作出预测.Leslie矩阵模型就是该模型中的一种,利用该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对栓皮栎种群的自然变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发现,从分布中心到分布边缘,随着生境的差异,栓皮栎种群产生幼苗的年龄级、内禀增长率、生育力和幼苗的数量都发生变化,预测结果与实际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表明Leslie矩阵模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反映种群动态的模型.模型表达形式简单,参数生态学意义确切,应用精度高,从而达到准确预测栓皮栎种群动态的目的.

    2004年02期 254-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新疆具抗菌活性的植物资源(英文)

    宋素琴,周立刚,郝小江,李健强

    对分属于新疆41科88种高等植物的抗菌活性进行了归纳.这些抗菌植物主要分布在菊科、唇形科、豆科、百合科、蓼科和伞形科.对人体和植物病原菌抗性较强的有土木香 Inulahelenium 、苍耳 Xanthiumsibiricum 、蓖麻 Ricinuscommunis 、荆芥 Schizonepetatenuifolia 、石榴 Punicagranatum 、孜然芹 Cuminumcyminum ,以及蒿属 Artemisiaspp. 、槐属 Sophoraspp. 和酸模属 Rumexspp. 植物.新疆植物的抗菌活性成分和结构阐明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004年02期 259-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 子午岭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张希彪,郭小强,周天林,上官周平

    子午岭林区计有种子植物94科361属689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8属10种1变种;被子植物91科353属678种.中国特有属8个,特有种271个,子午岭特有种1个.其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是:植物种类相对丰富;区系成分复杂,多种成分交汇;区系组成以华北成分为主体,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南北区系成分存在差异,垂直分布带谱不明显;在中国植物区系上隶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植物亚地区.

    2004年02期 26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子午岭森林与灌丛植被的主要类型及特征的研究

    李师翁,刘立品

    子午岭森林植被主要类型有油松林、侧柏林、辽东栎林、山杨林、小叶杨林、白桦林、油松-辽东栎林、侧柏-辽东栎林、辽东栎-山杨林、白桦-山杨-辽东栎林、辽东栎-山杨-槭树-漆树杂木林等11个群丛.子午岭灌丛植被主要类型有沙棘灌丛、单瓣黄刺玫灌丛、樱草蔷薇灌丛、白刺花灌丛、虎榛子灌丛、牛奶子灌丛、山杏灌丛、山桃灌丛、酸枣灌丛、杠柳灌丛、红皮柳-皂柳-乌柳灌丛、白刺花-酸枣-单瓣黄刺玫灌丛等12个群丛.

    2004年02期 275-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河北省侧蒴藓类植物区系的主成分分析

    李秀芹,赵建成,赵荣山

    根据较系统全面地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和整理,采用植物区系谱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河北省侧蒴藓类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侧蒴藓类植物共计196种 包括种以下单位 ,隶属于17科,66属.其中,北温带地理分布类型占主导地位,共计98种,占总种数的50.79%;东亚地理分布类型54种,占总种数的27.77%;中国特有分布类型16种,占总种数的8.38%;东亚-北美分布类型9种,占总种数的4.71%;旧世界温带分布类型9种,占总种数的4.71%;热带分布类型 包括泛热带分布类型和热带亚洲分布类型 仅有3种,占总种数的1.57%.运用植物区系谱的主成分分析对河北省与我国相邻地区侧蒴藓类植物关系的研究表明:西藏和横断山为一组,相异系数分别为31.9和43.5,与河北的联系相差最远;河北-东北-秦岭-内蒙古-山东为一组,内蒙古和山东在地理位置上与河北接壤,但相异系数分别达21.0和15.6,而河北与东北、秦岭相异系数分别为6.4和12.0,它们在区系关系上更为接近.分析结果对吴鹏程 1998 关于中国苔藓植物分布路线的观点以有力的支持,即存在喜马拉雅南麓地区-秦岭-东北的苔藓植物迁移路线;同时,说明大的山脉是苔藓植物进行扩散和传播的重要通道.

    2004年02期 281-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中国独活属的分支分类学研究

    赵颖,何兴金,代文强,张桥英,马永红

    研究运用分支分析方法研究了16种独活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采用最简约性分析的分支与界限法Branch-and-Bound bandb 的严格一致树 thestrictconsensuscladogram 和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weightedpairgroupmethodusingarithmeticaveragemethod UPGMA 对其进行分支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支持将独活属分为4个组,即多裂叶组Sect.Millefolia、多毛组Sect.Villosa、多管组Sect.Plurivittata、独活组Sect.Heracleum. 中国植物志 中少管组Sect.Wendia的法落海Heracleumapaense没有独立成组,它的系统位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根据PAUP软件分析中的不同处理方法,探讨了中国独活属植物的系统进化及其起源问题.

    2004年02期 286-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藏药麻花秦艽中苦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品质评价

    纪兰菊,马玉花,陈桂琛,周国英,代冬海,孙洪发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藏药麻花秦艽药材中主要苦苷类成分龙胆苦苷与落干酸含量的分析方法,对栽培和野生藏药植物麻花秦艽中苦苷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对栽培麻花秦艽代替野生麻花秦艽入药进行了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栽培植物藏药麻花秦艽不仅可代替野生药材入药,并具有深度开发的前景.

    2004年02期 292-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印度獐牙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史高峰,鲁润华,杨云裳,潘宏澄,管佑位,韩春芳

    研究了印度獐牙菜 SwertiachirayitaBuch.-Ham. 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印度獐牙菜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经计算机质谱谱库检索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并用已知烃类进行标定,共确定了其中63种化合物,所鉴定出的化合物含量占全挥发油的81.36%;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印度獐牙菜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十六烷酸乙酯 19.54% 、4- 苯甲基 哌啶 11.72% 、油酸乙酯 7.82% 、丁基化羟基甲苯 6.70% 、亚油酸乙酯 5.80% 、丁二酸二乙酯 3.21% 、3a,6a-二氢-2 3H,4H 环戊二烯并[b]呋喃酮 2.13% 等.

    2004年02期 296-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青海油菜蜂花粉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研究

    魏永生,郑敏燕,王永宁,石玉平,卢挺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青海油菜蜂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分别采用HPLC法和比色法测定了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最佳提取条件是选用95%的乙醇作为溶剂,以10倍总量的乙醇用量,水浴热回流提取。以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测定出黄酮类化合物平均含量为3.194%;以芦丁为对照物,采用比色法,测定出总黄酮平均含量为3.70%。

    2004年02期 301-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陆地棉中棉所24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于娅,刘传亮,马峙英,李付广,李凤莲,王玉芬,武芝霞,张朝军

    以陆地棉"中棉所24"为材料进行了全固体体细胞培养,获得了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愈伤组织诱导阶段采用0.01IAA+0.01KT+0.012,4-D的培养基效果好,继代时间多为30~50d;激素由高到低的继代可明显提高胚性愈伤分化率,IAA和KT含量均较低,IAA/KT比例为1∶1~1∶6,胚性愈伤最高分化率为50.22%。

    2004年02期 306-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地木耳提取物水溶液对花卉营养生长及开花的影响

    王弋博,李三相,施文甫,廖红,张海林,李勃,杨亚军

    在温室条件下,用1%的地木耳提取物水溶液对瓜叶菊(Seneciocruentus)、万寿菊(Tageteserecta)、矮牵牛(Petuniahybrida)、香石竹(Dianthuscaryophyllus)、一品红(Euphorbiapulcherrima)、仙客来(Cyclamenpersium)、一串红(Salviasplendens)等7种花坛花进行叶面喷施后,结果表明,7种花的株高、冠径、株鲜重、叶片数目、叶长、根长比对照均有显著增加(P<0.05);万寿菊,矮牵牛,一品红,一串红的平均株干重有显著增加,而瓜叶菊,香石竹,仙客来的平均株干重增加不显著(P>0.05);除了香石竹的叶宽有显著增加外,其余6种花的叶宽对1%地木耳提取物水溶液的反应不敏感;而7种花卉的叶厚都没有显著的变化。提取物水溶液还可促进花提早开花,增加花数目,并延长花期。

    2004年02期 31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串果藤属(Sinofranchetia)叶的个体发育研究

    张小卉,任毅,田先华

    对串果藤属(Sinofranchetia)叶的个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其叶原基在发生时为不分裂的,其后叶原基两侧产生两个突起,形成两个侧生小叶原基,而中央部分形成中央小叶的原基。同时对串果藤属植物叶原基发生的类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2004年02期 316-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钾、钠离子对富钾植物离体叶片气孔运动的影响

    郑小林,钟炳辉,陈荣清

    富钾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axeroides(Mart.)Griseb.]、商陆(PhytolaccaesculentaVanHoutt.)离体叶片下表皮在光照下经不同浓度K+、Na+处理30min,观察K+、Na+对气孔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Na+能促进富钾植物叶片的气孔开放,当外界K+、Na+浓度在1.00%范围内,Na+增大气孔开放率和气孔开度比相应浓度K+的效果好;当浓度高于1.00%时,效果恰好相反。

    2004年02期 320-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扁桃优良砧木离体快繁

    杨宁,李胜,王秀春,曹孜义

    对扁桃优良砧木"Hansen"侧芽进行离体快繁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取材时间不同,成活率差异明显,以春季芽即将萌动的3月下旬为最佳时间,在MS+6-BA1.0mg/L+GA30.2mg/L培养基上诱导芽萌发,萌发率在75%以上;以MS+6-BA1.5mg/L+IAA0.1mg/L进行芽的增殖培养效果最好;1/2MS+IBA0.5mg/L诱导生根,并给以黑暗预处理可使生根率达85%以上,每株生根数量多,根系质量好;采用分步炼苗移栽,提高了小苗成活率,有利于小苗后期生长。

    2004年02期 324-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植物抗坏血酸的生物合成、转运及其生物学功能

    陈坤明,宫海军,王锁民

    抗坏血酸是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小分子物质,在植物细胞对氧化胁迫的抵抗、细胞分裂和伸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在线粒体中合成,然后被转运到其他细胞区间以发挥生理作用。在不同生物膜上可能存在不同的ASC转运体,这些转运体的存在可使ASC及其不同氧化还原态形式根据细胞生理状况的需要而在不同细胞区间转运。ASC的重要生理功能是与其氧化还原状态以及生物合成、代谢、再生和转运的相关酶类活性的变化密切相关的。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人们在植物抗坏血酸生物合成、代谢、转运、逆境响应与植物生长发育中的研究进展。

    2004年02期 329-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郭奕明,杨映根,郭毅,郭仲琛

    现代生物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林业研究和生产中,并将对林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总结了目前在林业中应用和正在发展的生物技术,探讨了与使用这些技术有关的主要问题及争论,强调了科学地评价这些技术,以及在社会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决策的重要性。最后,本文简要指出了将来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方向,并说明了政府应该在何种程度上帮助生物技术的发展及调节它的应用。

    2004年02期 337-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 树木年轮宽度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进展

    范玮熠,王孝安

    树木的生长与立地环境密切相关并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树木年轮宽度作为反映气候与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参数,已被广大生态学家所重视并应用。本文综述了树木年轮宽度与温度(当年初春温度、前一年的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降水(生长季的降水和生长季前的降水)、太阳辐射、CO2浓度等气候因子的关系及其在古气候环境研究、环境预测等领域中的应用,并对该研究的量测方法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的进展作了概述。针对我国树木年轮宽度研究的现状,提出了扩大取样范围、拓宽研究领域、改善取样和分析方法、建立完善的树轮年表体系、加强与国外树轮研究工作者的信息交流等建议,为我国树木年轮宽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2004年02期 345-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草地植物种群繁殖对策研究

    李金花,潘浩文,王刚

    植物的繁殖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型,克隆繁殖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营养繁殖方式。本文综述了草地种子植物的生殖分配及生殖投资,克隆生长以及放牧对草地植物种群繁殖的影响。植物种群生物量、能量和养分生殖分配是植物种群生殖分配的重要内容,不同植物在结实期营养元素及能量的配置上有着显著的区别,这可能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殖对策,是适应环境的结果。在种群水平上,中等强度以上的放牧干扰有利于植物的克隆生长,但有性生殖减弱。草原植物发达的营养繁殖或克隆生长方式是对放牧的适应性对策。

    2004年02期 352-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栎属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现状

    张存旭,姚增玉

    总结了影响栎属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主要可控因素及体细胞胚的遗传变异,组织学研究现状。目前,已能从成年组织上诱导出体细胞胚,但诱导率较低。重复性体胚发生系统已被认为是一种可资利用的繁殖途径,倍受关注。应用DNA分子标记分析表明:体胚细胞系内存在遗传变异。成熟和较低的萌发率是这一技术广泛应用的瓶颈。

    2004年02期 356-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