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植物学报

  • 秦岭地区15 ka BP以来的植被与环境

    赵先贵,肖玲

    通过对秦岭海拔2200m一山间盆地沼泽沉积剖面的花粉分析和14C年代测定,结合对该区植被与表土花粉的研究,认为秦岭的暗针叶林带15kaBP以来植被和环境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1 约15450~6760aBP,植被为冷杉 Abies -云杉 Picea 林,气候寒冷潮湿; 2 约6760~2940aBP,沉积物中花粉稀少,以冷杉、云杉、桦 Betula 、栎 Quercus 为主,出现了喜暖型植物桤木 Alnus ,气候暖湿; 3 2940~40aBP,植被为冷杉林,气候冷湿; 4 0~40aBP,植被为桦、栎、榛 Corylus 、桤木、铁杉 Tsuga 和小片状分布的冷杉,松 Pinus 的数量极少,气候向暖干方向发展,这是近期人为活动干扰的结果.

    2003年04期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新疆吉木萨尔县四厂湖剖面孢粉分析及其意义

    阎顺,孔昭宸,杨振京

    根据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缘沙漠内部四厂湖剖面沉积物中的孢粉分析,结合剖面岩性特征分析和历史资料记录,揭示了该处近1000多年以来的环境变化.该地近1000多年以来,植被经历了由荒漠植被演替为浅湖和沼泽植被,又回到荒漠植被的3个阶段.而在广域上,一直是荒漠植被,与现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缘的荒漠植被相当.该地在唐朝以前已经有沙漠发育,在唐朝中期—元朝,这里有发源于东天山河流的尾闾湖存在,唐朝—元朝将近400~500年间,可能是气候相对比较湿润的阶段.在清朝,尾闾湖主要出现在现沙漠南缘.在近50年,由于下新湖水库等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缘的小湖完全干涸.四厂湖剖面反映了沙漠南缘相对稳定,虽有向南移动趋势,但移动速度较缓,说明气候变化不大,后期水系的明显变化是由于人为影响的结果.

    2003年04期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青海湖鸟岛盐碱地植被演替的初步研究

    王顺忠,陈桂琛,孙菁,周国英,张德海

    利用聚类分析和演替度分析方法,研究青海湖鸟岛地区湖水退缩形成的盐碱地植物群落类型及其演替过程.结果表明,青海湖鸟岛湖水退缩形成的盐碱地植被有四大主要群落类型为碱蓬单优群落,碱蓬+西伯利亚蓼群落,西伯利亚蓼+碱茅+碱蓬群落和碱茅+西伯利亚蓼+碱蓬群落;青海湖鸟岛盐碱地植被有两条演替线路,为盐碱沙地群落演替线路 碱蓬单优群落经碱蓬+西伯利亚蓼群落,向西伯利亚蓼+碱茅+碱蓬群落演替 和盐碱草地演替线路 碱蓬单一优势种群落,经碱蓬+西伯利亚蓼群落,向碱茅+西伯利亚蓼+碱蓬群落演替 ;随着植物群落的演替,物种多样性增加,均匀度提高,而丰富度在不同的演替线路表现不同的规律.

    2003年04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一个与甘蓝型油菜无花瓣性状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

    谭小力,李殿荣,王灏,郭蔼光

    以无花瓣和有花瓣姊妹系油菜为材料,结合近等基因系法和集群分离法这两种分子标记策略,对184个RAPD随机引物进行筛选,得到了与控制花瓣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S352-580,并通过无花瓣品系和有花瓣品种对所得标记进行了验证.

    2003年04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缙云山特有植物缙云黄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林长松,何平,邓洪平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检测了重庆缙云山特有植物缙云黄芩7个居群70个个体的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淀粉酶和酯酶5种等位酶,获得20个基因位点的资料,由此分析了其遗传分化水平.结果表明:缙云黄芩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多态位点比率P为45.7%,平均每个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A为1.46,平均预期杂合度He为0.205,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352.缙云黄芩居群间遗传分化水平较高,GST=0.401,居群间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的平均值分别为0.741和0.300.缙云黄芩遗传多样性的40.1%来源于居群之间的基因差异,59.9%属于居群内的遗传分化,因而对缙云黄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应保护其较多的居群.

    2003年04期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甘肃省白刺属植物的数量分类研究

    任珺,陶玲

    根据白刺属植物的46个形态学、解剖学和细胞学性状指标,对甘肃省分布的5种白刺进行了数值分类研究.根据种间欧氏距离,应用类平均法 UPGMA 进行聚类,结果表明:泡果白刺 Nitrariasphaerocarpa 和小果白刺 N.sibirico 间具有较强的亲缘关系,与其它3种的亲缘关系较远 毛瓣白刺 N.praevisa 、唐古特白刺 N.tangutorum 和大果白刺 N.roborowskii 可以归为一类.其中的毛瓣白刺和唐古特白刺之间的亲缘关系最为相近.

    2003年04期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hBMP-3m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

    高书颖,范三红,郭蔼光,朱帮福,陈苏民

    PCR扩增人骨形成蛋白-3成熟肽 hBMP-3m cDNA,纯化后连接入pUC19质粒,构建克隆载体pUC19B3m;用EcoR 和Hind 酶解pUC19B3m和pJIT163,将目的片段插入pJIT163,构建中间载体pJIT163-B3m;再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B3m.利用冻融法将质粒pCAMBIA-hBMP3m转入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LBA4404.以烟草 NicotianatabacumL. 无菌苗叶盘为外植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获得了在含25mg/L潮霉素 Hygromycin,Hyg 的筛选培养基上再生的抗性植株,经PCR证实其中部分植株已将人骨形成蛋白-3成熟肽基因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WesternBlot结果表明已有微量BMP表达.

    2003年04期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水分胁迫对牛心朴子植株生长及渗透调节物质积累的影响

    李树华,许兴,米海莉,何军,魏玉清,王具宏

    采用PVC管种植模拟土壤干旱的方法,研究了牛心朴子 Cynanchumkomarovii 在水分胁迫下植株生长及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情况.结果表明:牛心朴子植株地上部对土壤水分比较敏感,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强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植株生长显著变缓,直至停止生长,而根/冠比值则有所加大;可溶性糖是牛心朴子根系主要的渗透调节物质,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根系中的可溶性糖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叶中的可溶性糖则随胁迫的加重而呈下降趋势,说明在干旱胁迫下牛心朴子的同化产物大部分分配于根系之中;Pro在牛心朴子叶、茎、根的渗透调节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随土壤水分胁迫的加重,其在根、茎、叶中的积累明显增加;而无机离子在牛心朴子渗透调节过程中的作用很小.

    2003年04期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不同苜蓿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盐性的研究

    韩清芳,李崇巍,贾志宽

    用0.3%、0.7%和1.0%的Nacl溶液分别对19个苜蓿品种种子进行处理,通过发芽势、发芽率,幼根长和幼苗高对各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0.7%或1.0%NaCl溶液进行苜蓿种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较为合理;0.7%NaCl溶液处理苜蓿种子,其幼根长及其幼苗高可作为苜蓿品种种子耐盐性鉴定的指标;在0.7%、1.0%NaCl溶液处理下,通过测定第4天和第6天各品种种子的发芽势,可以鉴定出苜蓿品种间耐盐力的大小.对19个苜蓿品种种子的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幼根长和幼苗高4个耐盐鉴定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超级13R和中苜1号种子耐盐性最强,其次为射手和牧野,全能+Z和牧歌401+Z最弱.

    2003年04期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恢复性遗传规律的研究

    牛娜,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李红霞

    系统考察了粘、易、偏和二角型4种异质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性,结果表明: 1 供试4种异质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均属易恢复、易保持不育类型; 2 以4种异质非1BL/1RS不育系为母本与同一父本或不同父本测交,其F1平均结实率与单株间结实率的变异系数呈显著负相关; 3 4种异质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各自不育细胞质源对杂种F1的平均结实率影响程度不同,但不育胞质间恢复度差异不显著; 4 4种异质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虽然育性载体相同,但粘、易型的育性位点、偏型育性位点和二角型育性位点各自在同一连锁群中的位置可能不同; 5 4种异质非1BL/1RS不育系和恢复系基因除主效育性基因外,亦在不同核型中存在有不等量的育性微效基因和抑制基因,其组成形式和杂交后的结合方式是粘类不育系育性恢复度高低的主要判别.

    2003年04期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营养液不同磷浓度对柠条苗期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牛西午,丁玉川,徐强,程滨

    在室内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浓度对柠条苗期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磷浓度对植株主根长度、侧根数、株高、根冠比、鲜重、干重、茎叶中含磷量、吸收量和磷的利用效率等都产生显著的影响.通过不同的磷浓度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和综合植株主要生长发育性状指标,发现柠条苗期营养液培养的适宜磷浓度为10~500μmol·L-1,最适宜磷浓度为100μmol·L-1,缺磷的临界浓度在1~10μmol·L-1间.柠条苗期植株地上部含磷量随外界营养液中磷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外界磷浓度达到1000μmol·L-1时对植株生长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2003年04期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几种提取枣和酸枣DNA用于RAPD分析的方法比较

    吴臻,佘小平,王喆之

    利用不同的方法提取枣和酸枣的总DNA,并分析了不同样品状况、抗氧化剂和纯化过程等对所提DNA质量及其RAPD扩增效果的影响.实验显示:用改良CTAB法优于SDS法,可有效去除多糖.加入的抗氧化剂PVP、抗坏血酸、β-巯基乙醇等可有效阻止多酚类物质褐化,但不同抗氧化剂间效果差别不大.分别将样品干燥处理、固定处理、液氮处理、冷藏,与新鲜材料相比,用液氮处理并保存于-80℃的材料与新鲜材料所提DNA相当,而用其他方法DNA都有不同程度降解.不同材料提取结果比较显示:幼叶所提DNA产量和质量优于老叶,并且不需要较多的纯化过程.在有RNA和少量蛋白质时,对扩增结果影响不大.

    2003年04期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速生杨与钻天杨生理生化特性比较研究

    苟萍,李冠,马东建

    测定了速生杨与钻天杨的一系列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速生杨的叶绿素、脯氨酸、脱落酸、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含量、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钻天杨.但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且在不同温度胁迫下细胞膜通透性较高.

    2003年04期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木枣叶片再生植株及其变异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冯晓东,曹娟云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木枣叶片再生植株及其5种变异系过氧化物酶 POD 同工酶.结果表明:木枣叶片再生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由3个基因位点编码,位点1编码的是杂合三聚体酶,位点2和位点3编码的是纯合二聚体酶,其变异系中有不能表达位点2和位点3的植株,变异较大.也有完整表达3个基因位点的植株,且酶活性高.

    2003年04期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木质素代谢的生理意义及其遗传控制研究进展

    李伟,熊谨,陈晓阳

    木质素含量及其相关酶系活性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抗病性、抗逆性密切相关.在造纸工业中,木质素处理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本文对木质素代谢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意义及近年来通过控制PAL、4CL、CAD、POD等酶的活性调节木质素含量或改变其组分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今后的林木育种工作进行了展望.

    2003年04期 157-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其安全性评述

    方辉,吴孟珠

    对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及转基因技术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作了介绍,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作了较为客观地评述,并对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展望.

    2003年04期 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白龙江上游地区森林植被恢复能力的分析

    郭正刚,吴秉礼,王锁民,程国栋

    通过对残存林分的天然更新能力、天然次生群落和人工恢复群落的生长状况调查,分析了白龙江上游地区森林植被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在人工恢复植被的过程中,营造于海拔3000m以上的人工云杉 Piceaasperata 幼林生长不良,没有成林地分布,而营造于海拔2700~3000m带的人工云杉幼林生长发育良好,并且已成林地的林分结构符合理想同龄林林分结构的分布规律,能够定向培育成森林资源;残存天然林分的更新表现为草类云杉林天然更新良好,残存箭竹云杉林、杜鹃岷江冷杉林 Abiesfaxoniana 和箭竹岷江冷杉林的天然更新不良;采伐迹地上天然次生群落生长良好,更新及时,正处于正向演替阶段.根据影响林分生长的主要因子 海拔、土壤厚度、坡度、坡向 和林分的实际恢复能力,将该地区划分为3个森林植被恢复类型区,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恢复措施.

    2003年04期 537-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沙坡头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消长变化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孙继周,吴洪斌,刘荣国,郝耀明

    对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植被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自1988年第一次考察以来,由于气候变化、人类开发活动加剧、病虫害发生、地下水位下降诸因素的影响,保护区植被、植物群落消长变化趋势为盖度下降、植株枯死、人工固沙林衰败、自然植被面积减少而栽培植被面积的扩大.提出了再造新型防风固沙林等6条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的对策.

    2003年04期 54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其保持系的RAPD分析

    王永飞,马三梅,张鲁刚,王鸣,郑学勤

    利用RAPD技术对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3411-7和其保持系3411-7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比较分析,共使用了269个随机引物,其中有163个引物在两系之间都得到了扩增产物,79个引物扩增结果在两系之间表现出了遗传多态性.找到了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特异扩增条带CMSOPL01670和MOPB04600.并对这些特异片段的来源及其在细胞质雄性不育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2003年04期 554-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黑豆盐溶球蛋白的研究

    阮禹松,赵文明

    对经凝胶过滤后的黑豆盐溶球蛋白进行Native-PAGE及双向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黑豆7S球蛋白是由3个以非共价键相结合的亚基 MW:84.7kD,72.6kD和49.2kD 连接而成;黑豆11S球蛋白中则含有以共价键相结合的亚基,同时也可能存在非共价键结合的亚基.其在还原条件下,可分解出5个肽链 MW:38.4kD,35.4kD,34.5kD,21kD和20.6kD ,且在电泳图片上明显分为两个区域.

    2003年04期 581-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丰水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张绍铃,高付永,陈迪新,顾志新

    采用花粉液体培养法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赤霉素、三十烷醇、吲哚乙酸及2,4-D均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而超过一定浓度时却起抑制作用,最适宜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赤霉素浓度为50~300mg/L,三十烷醇为3~100mg/L,吲哚乙酸为5~25mg/L,2,4-D为5~10mg/L.萘乙酸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培养基内其浓度的增大而加强.多效唑和脱落酸对花粉萌发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随浓度的上升而增强,但他们对花粉管生长却有促进作用,其最适宜于花粉管生长的浓度分别为400mg/L和60mg/L,超过此浓度后,促进作用又有所下降,甚至出现抑制作用,如多效唑浓度达到1000mg/L时,能强烈地抑制花粉管生长.

    2003年04期 586-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氮、磷对丹参根系生长及总丹参酮累积的影响

    韩建萍,梁宗锁,孙群,王渭玲,魏永胜,叶正良,王敬民

    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对丹参生育期、器官发生与生长、干物质积累、养分含量及总丹参酮累积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磷养分施入量为1∶1时产量最高,对试验盆栽该配比处理的产量是对照的1.8倍,对大田试验该配比高肥区产量高出低肥区2.5倍,高出中肥区2.25倍.移栽时用做基肥的氮肥不能过多,否则会影响产量.氮磷养分施入量最佳配比为1∶1.

    2003年04期 603-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甜瓜叶系统发育动态研究

    陈年来,王刚,陶永红

    在露地、温室和不同整枝条件下研究了甜瓜子叶面积发育、单个真叶面积、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 LAI 动态,建立了子叶、真叶面积与叶径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甜瓜子叶的面积在破心期前迅速增长,幼苗期结束时基本完成面积扩展,子叶面积与子叶纵横径乘积之间具有高度线性关系;甜瓜真叶面积随叶龄增大呈对数增长模式,叶片横径可作为田间叶面积估算的可靠指标;甜瓜单株叶面积及群体LAI随生育期的进展呈S型变化,于果实膨大期达到峰值;不同甜瓜品种间叶系统发育模式差异不明显,但幼苗前期的叶面积大小与种子大小有关.整枝方式影响伸蔓期之后的叶系统扩展速度,因此也影响单株叶面积或LAI增长曲线的具体形状.露地甜瓜重孙蔓上发生的叶片属于无效消耗器官,应予严格控制.

    2003年04期 615-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柠条人工林对晋西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影响研究

    牛西午,张强,杨治平,程滨,史清亮,刘平,李磊

    对位于晋西北不同生长年限的柠条人工林土壤物理性状、养分状况、根际养分状况以及土壤酶的测定结果表明:种植柠条人工林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酶活性、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从而改善土壤肥力;由于根系分泌的有机酸降低了根际pH,活化了根际土壤难溶性养分,提高了养分有效性,加之柠条根系极其发达和有较高的固氮能力,保证了柠条即使在贫瘠的土壤上也能旺盛生长,表现出极强的生态适宜性.

    2003年04期 628-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西北高寒植物长果婆婆纳的化学成分

    高坤,李旭琴,刘安,贾忠建

    利用柱层析、薄层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玄参科婆婆纳属长果婆婆纳的脂溶性成分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1HNMR、13CNMR、DEPT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它们为5个单萜环烯醚苷,3个苯甲酸衍生物.该植物采自青海互助县海拔3700~3800m山坡上,为高海拔、高寒植物,其化学成分为首次报道.

    2003年04期 633-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鼬瓣花中的黄酮苷(英文)

    李维德,张永红

    从鼬瓣花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黄酮苷类化合物,运用光谱技术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洋芹素-7-O- 6″-O-p-羟基肉桂酰 -β-D-吡喃葡萄糖苷 1 ,洋芹素-7-葡萄糖苷 2 ,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 3 和黄芩苷 4 .化合物1为首次从鼬瓣花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2003年04期 637-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太白红杉3种不同材料总DNA的提取

    王孝安,肖娅萍,胡雅琴

    高质量DNA的获得是进行各项遗传操作的基础,提取DNA的方法、材料因不同的植物而异.我们用改良的CTAB法,对太白红杉的3种不同材料的基因组总DNA进行了提取,均成功获得了适于RAPD分析的总DNA.结果表明,提取太白红杉DNA并对其进行研究,幼苗是较佳材料,愈伤组织也是较好的可试材料,而针叶则相对较差.

    2003年04期 641-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银杏幼嫩茎段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及其细胞学研究

    郝岗平,杜希华,史仁玖,张松贺,张慧娟,杨清

    将银杏幼嫩茎段培养于含NAA和BA的MS和改良MS培养基中获得球型胚.培养基类型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有明显影响,MS培养基优于DCR培养基.所有的MS和改良MS培养基上有胚性细胞的分化.在含有4mg/L的NAA的MS和改良MS培养基中,有三细胞和四细胞的原胚出现,并在MS+2mg/LNAA+0.1mg/LBA的培养基中观察到球形胚的分化.

    2003年04期 648-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应用正交试验筛选玫瑰茎段增殖培养基

    康冰,于福科,张广军,张金学

    以玫瑰茎段为试材,6-BA、NAA、GA3及蔗糖为试验因子,每因子设置3个含量水平,以不同培养基的增殖系数为测定指标,通过L9 34 正交试验,筛选出1种宜于玫瑰茎段增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即MS+6-BA1.0mg/L+NAA0.01mg/L+GA30.05mg/L+蔗糖35g/L.

    2003年04期 653-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辣椒种子的超干研究

    李玉红,对三汗,陈鹏,唐爱均,周存田

    辣椒种子含水量 MC 降至5%以下,能显著提高抗老化劣变的能力.在同等老化处理 50℃15d 后,对照种子 MC=7.5% 发芽势已大幅度下降,而超干种子 MC=4.1%~1.4% 的发芽势与未老化种子相同.超干种子脱氢酶活性明显高于同等老化条件下的对照种子,而丙二醛的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种子.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超干种子细胞膜系统的完整性良好.

    2003年04期 663-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人参皂甙Re提取方法的研究

    周静,王彩琴,袁媛,蒋学华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煎煮时间人参药材中人参皂甙Re的含量.结果表明:建立了提取人参皂甙Re的HPLC法,该法简便、快速、稳定、可靠;随着煎煮时间延长,人参皂甙Re的含量显著下降,人参皂甙Re不宜用传统的煎煮法提取.

    2003年04期 667-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一点红黄酮成分的分析及含量测定

    李秀信,王荣花,杨秀萍

    对一点红中黄酮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在一点红中含有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并以芦丁为标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出总黄酮含量为4.02%.

    2003年04期 671-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里普草属—中国茜草科一新纪录属

    努尔巴衣·阿布都沙力克,米吉提·胡达拜尔迪,潘晓玲,买买提明·苏来曼

    2003年04期 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 禾本科牧草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刘公社,张卫东

    牧草的研究和开发在我国西部生态建设和草地畜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禾本科牧草的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近年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展.以黑麦草属、鸭茅属、羊茅属、赖草属和披碱草属的几种 模式牧草 为重点,从分子标记研究、遗传图谱绘制、基因克隆以及遗传工程等方面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Genbank中已登录的众多基因进行了信息汇总分析.重点评述了禾本科牧草繁殖方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对分子标记、基因工程和比较基因组学应用于禾本科牧草的研究给予了前景展望.

    2003年04期 682-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