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植物学报

  • 植物学教授张文辉博士简介

    2002年06期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玉米研究所简介

    2002年06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 Brief Introduction of Maize Institute of 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

    2002年06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碱蓬 c DNA表达文库的构建(英文)

    马秀灵,王丽萍,张慧

    以盐生植物盐地碱蓬 (Suaeda salsa)地上部分为材料 ,提取植物总 RNA,纯化出 m R-NA,合成 c DNA第一链 ,得到双链 c DNA后 ,连接入植物表达载体 ,构建 c DNA表达文库。该文库重组子约 1 0 6。将该文库转化农杆菌 GV31 0 1 ,可直接用以转化拟南芥。

    2002年06期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多子房性状应用于杂种小麦的研究Ⅱ.多子房小麦的杂种优势与利用

    马守才,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

    利用 3个多子房小麦与 8个普通小麦品种杂交后获得的 2 4个杂种及其相应的亲本材料 ,对多子房小麦的杂种优势与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F1 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依次为株高 >穗粒数 >单株产量 >千粒重。单株产量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1 8个组合超双亲均值 ,平均增产 32 .71 % ;1 2个组合有超标正优势 ,幅度为 3.41~ 42 .84%。多子房小麦杂种优势的主要表现是穗粒数增多 ,其生产应用还应注意加强对多子房小麦其它农艺性状的改良。

    2002年06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中国春phlb突变体与多倍体Aegilops杂种F_1回交植株(BC_1F_1)的细胞学研究

    任贤,张曦燕,韩敬花,樊路

    中国春 phlb突变体与 5个多倍体 Aegilops的杂种 F1 用普通小麦进行回交 ,并对回交一代 (BC1 F1 )的细胞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BC1 F1 植株花粉母细胞最高染色体数 56条 ,最低 35条 ,一般情况下 phlb基因可以增加 BC1 F1 植株的染色体数 (不是所有组合 ) ,但不能增加染色体配对水平。杂种 F1 回交时有效雌配子最高染色体数在含有 phlb基因组合中高于不含 ph1 b基因的组合 ,但最低染色体数目相等 ,且含有 2 1条染色体雌配子最具有竞争力。同时也证明 ,回交的成功并不取决于杂种 F1 通过重建分裂 (restitution division)形成的未减数雌配子

    2002年06期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部分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刘艳华,王洪刚,刘树兵

    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分析了 85个小麦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构成 ,其结果表明 :1目前生产中应用的优质小麦品种 ,大部分具有 1 A上的优质亚基 1 ,1 B上的 1 4 +1 5/ 1 7+1 8或 1 D上的 5+1 0 ,个别品种还同时聚合有 1 A,1 B,1 D上的优质亚基 ;2在所分析的 2 8个八倍体小偃麦中 ,多数材料含有 1、2 *和 5+1 0等优质亚基 ;3在本实验室创制的材料中 ,来源于中间偃麦草和普通小麦杂交的后代材料中大部分具有 1 4 +1 5亚基。此外 ,个别种质材料还含有在 Payne亚基命名系统中未命名的一些稀有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2002年06期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细胞相容性溶质对水分胁迫下玉米根系SOD活性的促进作用

    王娟,李德全

    分别用脯氨酸、甜菜碱、蔗糖、甘露醇饲喂玉米根系 ,PEG- 60 0 0模拟水分胁迫 ,测定外源相容性溶质对根系 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4种溶质对水分胁迫下玉米 SOD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其大小顺序为 :甘露醇 >蔗糖 >甜菜碱 >脯氨酸。饲喂植株 MDA含量明显降低 ,降低程度的大小顺序同 SOD活性一致。胁迫过程中 SOD活性与 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有力地说明了 SOD在干旱胁迫下对活性氧的清除和对细胞膜结构的保护作用。细胞相容性物质可促进保护酶活性升高 ,提高植物的干旱适应性。

    2002年06期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土壤肥力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王月福,于振文,李尚霞,余松烈

    研究了基础土壤肥力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及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肥力土壤栽培的小麦比低肥力土壤栽培的小麦 ,其籽粒蛋白质及各组分含量都显著提高 ,但清蛋白和球蛋白占总蛋白含量的比例为低肥力土壤高于高肥力土壤 ,而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为高肥力土壤高于低肥力土壤 ;低肥力土壤栽培的小麦籽粒醇溶蛋白开始形成的时间比高肥力的早 ,高肥力土壤栽培小麦的籽粒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的提高主要源于灌浆后期合成的快 ;高肥力土壤种植的小麦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断裂时间和评价值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或长于低肥力的。

    2002年06期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杂交春性小麦开花结实期间叶片的衰老

    杨淑慎,高俊凤,李学俊,孙群,吕金印,高梅

    用杂交春性小麦 90 1和常规小麦品种陕 2 2 9为材料 ,研究了杂交春性小麦 90 1叶片衰老的进程及叶片衰老延迟的原因。研究表明 ,杂交春性小麦 90 1冠层 3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小麦灌浆后期均高于对照常规小麦品种陕 2 2 9。保护酶 SOD活性高且稳定 ,使活性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的伤害减轻 ,膜结构能较长时间保持健康完整 ,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 ,叶片的功能期延长 ,同化能力增强。叶片向籽粒和其它器官提供充盈的同化产物 ,使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提高。

    2002年06期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土壤干旱条件下不同施钾水平对烟草光合速率和蒸腾效率的影响

    魏永胜,梁宗锁,田亚梅

    研究了土壤干旱条件下 ,不同的施钾水平对烟草光合速率、胞间 CO2 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蒸腾效率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土壤干旱条件下适量施钾可以减少叶肉细胞光合活性的下降 ,消弱非气孔因素对光合的限制 ,增强气孔调节能力 ,提高蒸腾效率 ,并获得较高的生物量。

    2002年06期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紧凑大穗型玉米品种陕单902群体源库性状与产量形成的研究

    薛吉全,马国胜,路海东

    通过对紧凑大穗型玉米品种陕单 90 2的研究发现 ,保证适宜种植密度 ,增加群体总粒数是陕单 90 2高产的基础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和干物质生产体系 ,提高吐丝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生产能力是陕单 90 2高产的关键 ;协调群体库源关系 ,提高成粒率是陕单 90 2高产的根本。采用合理密植 (不超过 60 0 0 0株 / hm2 )、宽窄行和双株栽培 ,保证足量氮肥和适宜氮、磷、钾配比等主要配套技术可改善大穗型玉米品种陕单 90 2的群体库源性状 ,提高产量潜力。

    2002年06期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 氮素水平对作物膜透性等生理特性的影响

    曹翠玲,郝红梅,李生秀

    以向日葵和玉米为供试作物 ,进行沙培试验 ,设置 3个氮素水平 ,研究了氮素水平对双子叶植物向日葵和单子叶植物玉米耗水量、吸 N量、细胞膜透性、根系活力、NR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应不足 ,吸 N量减小 ,细胞膜透性增大、根系活力增强 ;NR活性与植物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减小 ,2种作物的耗水量均降低 ,但水分利用率提高。2种作物相比较 ,氮素胁迫对双子叶植物向日葵的影响大于对单子叶植物玉米的影响。

    2002年06期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植物激素对几种核果类种子休眠破除和幼苗生长的效应研究

    韩明玉,张满让,田玉命,张文波,张军科

    以山桃、甘肃桃、毛桃、杏、马哈利樱桃为材料 ,分别用普洛马林、GA3 、BA为处理激素 ,研究不同浓度激素对破除核果类种子休眠的效果。结果表明 GA3 0 .5μg· g-1、普洛马林3.0μg· g-1能有效破除桃、杏种子休眠 ,幼苗生长基本良好 ,激素浓度过低 ,破除休眠效果不佳 ,浓度过高虽然能提高种子发芽率 ,但幼苗生长不良。 BA无论对破除种子休眠 ,还是幼苗生长均达不到生产要求。普洛马林 1 .0~ 5.0 μg· g-1均能有效提高层积马哈利樱桃出苗率 ,3.0μg· g-1 对破除马哈利樱桃的休眠效果最好 ;GA3 、BA对破除马哈利樱桃休眠效果不明显。

    2002年06期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盐胁迫对枸杞光合作用的气孔与非气孔限制

    郑国琦,许兴,徐兆桢,刘振荣

    Na Cl胁迫后 ,枸杞叶片的 Pn、gs、Tr随盐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在 0 .0 8%~0 .6%的 Na Cl胁迫范围内 ,枸杞叶片的 Ci降低 ,Ls升高 ,gs下降主要受气孔限制 ,这可能由于盐刺激根系产生的某些物理或化学信号运输到地上部所致 ;而在盐分浓度大于 0 .6%的胁迫条件下 ,枸杞叶片的 Ci则升高 ,Ls降低 ,gs下降的原因是由于 Na+、Cl-的大量积累对光合酶活性产生直接的毒害作用 ,从而使非气孔限制因素成为主要限制因子。

    2002年06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ABA和ZT对小麦叶细胞质膜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魏道智,江力,张荣铣,宁书菊

    激素的原初作用一般与细胞膜的生理变化密切相关 ,ABA使细胞膜的透性增加 ,ZT对细胞膜的影响较小 ;二者对于膜的离子外渗的影响同透性一样 ;对于叶绿体膜上的 Ca+2 -ATPase、Mg+2 - ATPase,ABA抑制其活性 ,ZT则促进其活性的增加。因此 ,二者可影响叶绿体膜内外离子的交换 ,改变膜内外质子的平衡 ,ABA降低光下叶绿体悬浮介质的 p H,降低膜的电势值 ,ZT则增加其电势。两种激素对于膜生理变化的影响是其影响植物细胞衰老、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机制之一。

    2002年06期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毛乌素沙地牛心朴子叶片的光合特征研究

    魏玉清,许兴,郑国琦,米海莉,李树华

    对毛乌素沙地主要建群植物牛心朴子 (Cynanchum komarovii Al.Iljinski)的光合特征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 ,牛心朴子整个生育期间光合作用日变化呈双峰曲线 ,第一峰出现在上午 1 1 :0 0左右 ,第二峰出现在下午 1 6:0 0左右 ,第一峰值明显高于第二峰值 ;蒸腾速率日变化基本保持恒定且维持较低的水平 ,但不同时期差别明显 ;不同叶位光合作用存在明显差别 ,以上部展开第 3叶为最高 ;牛心朴子气孔对环境条件变化不敏感 ;叶绿素荧光猝灭日变化分析显示 ,牛心朴子叶绿体 PS 的原初光化学效率 (Fv/ Fm)以及通过 PS 非环式电子流的量子效率在上午 1 0 :0 0左右较高 ,中午下降 ,下午 1 5:0 0左右又呈回升的现象。

    2002年06期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亚硫酸盐对小麦幼苗叶组织生长代谢的影响

    杜青平,孟紫强,王茜,袁保红

    在低浓度亚硫酸盐作用下 ,小麦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 ;随着亚硫酸盐浓度的增加 ,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下降 ,游离脯氨酸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增加 ,SOD活性下降 ,POD活性显著升高。研究表明 ,高浓度的亚硫酸盐对植物生长有抑制和毒害作用。

    2002年06期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枯萎菌毒素粗提液对4种陆地棉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

    肖娅萍,齐浩,王喆之,刘全宏

    将培养 5 d的 4种陆地棉栽培品种军棉 1号、泗棉 2号、2 2 34及中棉 1 2号无菌苗 ,取其根、下胚轴及子叶接种在含不同浓度枯萎菌毒素粗提液的培养基上 ,每隔 3d观察统计其成活率 ,统计至 33d。结果表明 :陆地棉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与枯萎菌毒素浓度呈负相关 ,而不同的外植体对枯萎菌毒素浓度的敏感程度有所差异。

    2002年06期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芦荟属植物叶内蒽醌类物质的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沈宗根,吕洪飞,GUTTERMAN Yitzchak,胡正海

    蒽醌类物质是芦荟属 (Aloe)植物叶内贮存的重要次生代谢物质 ,主要是芦荟素 ,高那特芦荟素、芦荟苦素和芦荟宁等。根据蒽醌类物质的理化性质 ,用 2 %~ 5% Na OH和 5% Pb(CH3 COO) 2 溶液对材料进行处理 ,再辅以荧光和超薄切片观察等多种方法 ,对芦荟叶内的 4种主要蒽醌类物质进行了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 ,蒽醌类物质在芦荟叶内的贮藏是多位点的。芦荟素和高那特芦荟素主要位于韧皮部的大型薄壁组织细胞之中 ;而芦荟苦素和芦荟宁主要位于维管束鞘细胞以及贮水组织与同化薄壁组织之间的 1圈薄壁组织细胞之中 ,贮水组织细胞中不贮存蒽醌类物质。

    2002年06期 104-110+290-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对华山松木质部危害的解剖学研究

    陈辉,唐明

    通过对野外和人工接种条件下 ,华山松大小蠹 (Dendroctonus armandi)共生真菌(Leptographium terebrantis)对寄主华山松木质部危害的解剖学研究 ,结果表明 ,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随华山松大小蠹入侵健康寄主华山松木质部组织 ,真菌菌丝首先在其木质部树脂道内发育 ,分解木质部树脂道泌脂细胞 ,堵塞树脂道 ;通过菌丝在木质部交叉场薄壁细胞内及管胞细胞间和管胞细胞内的扩展 ,使寄主华山松树脂代谢、抗性物质代谢和水分代谢紊乱 ,木质部边材组织蓝变。

    2002年06期 111-115+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豌豆根瘤脂质体的分布及形态特征

    韩善华,张红

    豌豆根瘤中有大量的脂质体 ,广泛分布于非侵染细胞和侵染细胞内 ,它既可以存在细胞质中 ,也可位于液泡里面。有时单个存在 ,有时又多个聚集在一起。非侵染细胞与侵染细胞相比 ,前者中的脂质体明显多于后者。这些脂质体近似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无膜 ,电子密度较高 ,内部无固定的结构 ,常有一些细胞器位于它的附近。讨论了脂质体与细胞发育及细胞种类的关系。

    2002年06期 116-120+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超微结构研究

    贺浩华,贺国良,朱昌兰,刘宜柏,彭小松

    利用电镜技术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可育株和不育株花粉形成及发育过程和药壁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导致其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有 :(1 )绒毡层细胞表现为延迟解体 ,乌氏体不参与小孢子细胞壁的形成 ,特别是纯合不育株绒毡层细胞存在乌氏体的异位分布 ;(2 )药隔维管束异常 ,导致营养物质运输缺乏 ;薄壁细胞液泡化 ,排列紊乱 ,杂合不育株薄壁细胞互相融合 ,出现核转移的独特现象。

    2002年06期 121-125+294-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两种生境下鹅绒委陵菜无性系形态的比较

    周华坤,周立,刘伟,严作良,赵新全

    以调查统计的方法研究了矮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两种生境下鹅绒委陵菜无性系的形态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矮嵩草草甸内的鹅绒委陵菜无性系绝大多数特征参数大于金露梅灌丛内 ,形态可塑性较显著 ,这与不同生境下的资源异质性特征密切相关。研究为生境适应假说提供了又一例证。

    2002年06期 126-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荒漠一年生植物小画眉草的种群动态调节与模拟

    徐彩琳,李自珍

    以分布在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人工固沙植被中的一年生植物小画眉草为例 ,研究了荒漠一年生植物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种群动态与调节机制 ,试验结果表明 :1一年生植物小画眉草种群的续存与其种子库中种子的分批萌发对策密切相关 ;2同一个生长季内 ,制约小画眉草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随降水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即当环境适宜度较小时 (干旱胁迫 ) ,非生物因子 (降水 )限制种群数量 ;当环境适宜度较大时 ,密度依赖的竞争作用调节种群大小 ;3在较长的生态时间尺度上土壤特性 (结皮厚度、养分含量 )也是影响小画眉草种群动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4小画眉草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 C型 ,说明该种是较为典型的 r-对策者。

    2002年06期 135-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草原蘑菇圈对牧草长势影响的初步分析

    陈立红,阎伟,刘建

    在白蘑、黄蘑圈上、圈内及圈外分别作测产样方 ,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白蘑、黄蘑圈均可极显著地提高群落地上生物量。其中对羊草的影响较显著 ,圈上羊草的生物量、株高、密度及单株重均明显高于圈内、圈外 ;对黄囊苔草和其它植物的影响不明显。白蘑圈对羊草的影响较黄蘑圈大。

    2002年06期 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国产胡桃科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的比较解剖及其系统位置的讨论

    韩丽娟,周春丽,吴树明

    通过对国产胡桃科 6属 1 3种植物所做的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的长度、弦径、端壁斜度、穿孔板类型、管孔形状及其排列、导管密度及其在分类中作用的解剖学研究 ,证实了从导管分子来看黄杞属和青钱柳属是相当原始的属 ,而化香树属、山核桃属是最进化的属 ,并根据导管分子的解剖学特征探讨了胡桃科各属间的进化顺序。

    2002年06期 146-151+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RAPD技术在芦荟属植物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李妮亚,高培元,周鹏,郭安平,钟琼芯

    采用 CTAB法提取 1 1个芦荟材料的基因组 DNA为模板 ,以 50个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 :大部分引物可以在不同模板上扩增出条带 ,但仅有 6个引物可以同时在 1 1个芦荟材料的 DNA上扩增出条带 ,对 1 1个芦荟种或变种的 RAPD结果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基本符合传统分类观点。对 RAPD技术在芦荟属植物分类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2002年06期 15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4种国产兰属植物的核型比较研究

    李玉阁,郭卫红,吴伯骥

    首次报道了 4种国产兰属植物建兰 (C.ensifolium(L.) Sw.)、墨兰 (C.sinense(Jack-sn ex Andr.) Willd.)、珍珠矮 (C.nanulum Y.S.Wu et S.C.Chen)、兔耳兰 (C.lancifoliumHook)的核型比较研究结果。具体如下 :兔耳兰为 2 n=2 x=38=2 8m+8sm+2 st(2 SAT) ,核不对称系数为 61 .2 2 % ,2 A型 ;建兰的核型公式为 2 n=2 x=40 =30 m+1 0 sm(2 SAT) ,核不对称系数为 59.1 5% ,2 B型 ;墨兰的核型公式为 2 n=2 x=40 =2 8m+1 0 sm+2 st,核不对称系数为 59.83% ,2 B型 ;珍珠矮为 2 n=2 x=40 =2 6m +1 0 sm+4st,核不对称系数为 62 .2 4 % ,2 B型。结合兰属植物若干稳定特化的形态学特征 ,讨论了兰属植物的核型进化。

    2002年06期 158-164+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汉中地区汉水流域水生维管植物种类及地理分布

    赵桦,王东

    经野外调查、采集标本与鉴定分析 ,汉中地区汉水流域共有水生维管植物 69种 ,包括蕨类植物 3种 ,种子植物 66种 ,分别隶属于 32科 48属。其中挺水植物 41种 ,浮水及浮叶植物 1 1种 ,沉水植物 1 7种。66种种子植物分别隶属于 46属 ,有 7种地理分布类型 ,其中以世界分布类型成分居多 ,共 2 1属 ,占本地区水生种子植物总属数的 45.7% ;热带分布类型成分 1 3属 ,占 2 8.3% ;温带分布类型 1 2属 ,占 2 6.0 %。调查分析发现 8种该区域的新分布种 ,即 :竹叶眼子菜、南方眼子菜、小茨藻、大茨藻、水毛花、穗花狐尾藻、有梗石龙尾和狸藻 ;新记录属 4个 ,即 :茨藻属、狐尾藻属、石龙尾属和狸藻属 ;新记录科 2个 ,即 :茨藻科和小二仙草科。

    2002年06期 165-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采收时间对百里香芳香油产量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英文)

    樊明涛,陈锦屏

    利用水蒸汽蒸馏方法研究了生长于中国西北部不同采收时期百里香花、叶、茎和全草芳香油含量和化学成分的变化 ,结果表明 :不同采收时期对花和叶芳香油含量影响很大 ,而对茎中芳香油含量的影响较小 ,最佳采收时期在盛花期 ,此时不仅芳香油含量高 ,而且油中百里香酚和香芹酚的含量也高。气 -质色谱图上出现了 53中化合物 ,鉴定了其中的 41中 ,占总成分的 94.41 9% ,芳香油中以百里香酚、香芹酚、对聚伞花素和松油烯为主 ,它们的含量在整个生长时期从 43.953%增加到 47.81 0 %。

    2002年06期 17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祁州漏芦中一个新的蜕皮甾酮(英文)

    程捷恺,黄明画,张自义,程东亮,张国林

    从祁州漏芦中分离得到 4个已知植物蜕皮甾酮、1个地榆皂甙 以及 1个新植物蜕皮甾酮。经光谱分析 (IR,MS,1 HNMR,1 3 CNMR,DEPT,1 H,1 H- COSY,HMBC) ,推定这个新天然产物为 2β,3β,1 1α,1 4α,2 0β,2 3- hexahydroxy- 5- cholest- 7- en- 6- one。命名为异漏芦酮。

    2002年06期 177-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花椒种籽油的脱色方法研究

    李孟楼,庄世宏

    选择不同的脱色方法分别对处理方式不同的花椒种籽油进行脱色实验 ,结果表明 ,化学脱色法对不同处理的花椒种籽油都有脱色能力 ,但由于未从根本上除去油中的色素和其它使油色加深的物质反而增大了油的粘度 ;碱炼法的脱色效果明显较化学脱色好 ,处理后的油色可以满足食品及工业用油对色度的要求 ;脱蜡碱炼后进行吸附剂脱色的实验表明 ,如处置不当油的色度不会下降反而可能升高 ,蛋白质类发生降解形成了油溶性的红褐色物质 ,是导致花椒种籽油色泽加深的主要原因。

    2002年06期 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大豆属Soja亚属种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杨金玲,郭庆梅,郑亦津

    采用扫描电镜对大豆属 Soja亚属植物的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该亚属植物种皮微形态特征在种的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

    2002年06期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早籼稻培矮64S愈伤组织形成及植株再生

    范钦,许新萍,黄小乐,李宝健

    研究了早籼稻品种培矮 64S种子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的条件。调节培养基中的2 ,4- D、KT及 NAA等激素浓度 ,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可达到 48.5% ,愈伤组织再生频率接近 60 %。结果表明 ,合适的激素浓度可显著提高籼稻组织培养的效率。

    2002年06期 18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转抗虫基因欧美黑杨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康冰,曹建军,张小红,李军超,齐兰兰,孙建钊,桂兰芳,董秀花

    以抗虫欧美黑杨的叶、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繁技术研究。最佳接种时间为8月份 ,新芽生长迅速。基本培养基为 MS,较适初培养基为 MS+6- BA0 .5mg/L(以下单位同 ) +NAA 0 .0 1 mg/L ,附加 30 g/L蔗糖、7g/L琼脂。愈伤组织诱导并同时分化出新芽培养基为 MS+6- BA 1 .5+NAA 0 .3,附加 40 g/L蔗糖、6 g/L琼脂。继代增殖培养基为 MS +6-BA1 .0 +NAA0 .1 +GA2 .0 ,附加 30 g/L蔗糖、5g/L琼脂。生根培养基为 MS+IBA2 .0。

    2002年06期 194-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珍稀濒危植物蒙古扁桃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斯琴巴特尔,满良,王振兴,吴铁军,张玉平

    对珍稀濒危植物蒙古扁桃进行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实验结果表明 ,在 MS培养基上蒙古扁桃幼苗茎尖、茎切段和叶片等外植体均可以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并进一步分化形成再生植株。器官的脱分化与再分化决定于培养基中的激素种类及其浓度。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最适培养基为 MS+6- BA 0 .8mg/ L +NAA 0 .1 mg/ L ,芽分化诱导最适培养基为 MS+6- BA 0 .8mg/ L ,诱导生根的最适培养基是 MS+IBA 0 .5 mg/ L

    2002年06期 199-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香芸火绒草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周劲松,韦梅琴

    香芸火绒草 (L eontopodium haplophylloides)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采其当年生茎、叶、花不同部位 ,分别经水蒸气蒸馏法蒸馏提取 ,得黄棕色芳香油 ,其得率为 0 .1 % ,经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测试分析。鉴定出愈创醇、甲酸香草酯、苯二酸双酯、十六烷酸、芳樟醇、香叶醛、姜黄烯等化合物。对香芸火绒草浸膏香气作了香型评定 ,其为清灵花香。

    2002年06期 202-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梨叶柄再生不定芽的研究

    韩清芳,徐凌飞,马锋旺,王喆之,任小林

    研究获得了梨品种八月红和水晶的叶柄再生不定芽。不定芽由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诱导叶柄再生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 NN69+IBA 0 .5 mg/L (八月红 )或 IAA 0 .5 mg/L (水晶 )+TDZ 1 .0 mg/L+蔗糖 30 g/L +琼脂 6.0 g/L。 Ag NO3 浓度在 0 .1~ 1 .5 mg/L范围对八月红梨叶柄再生有促进作用 ,培养基中附加 Ag NO3 0 .5 mg/L八月红梨叶柄再生效率最高。

    2002年06期 205-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缺铁和矫治缺铁对梨树叶片结构的影响

    张朝红,王跃进,李琰,周子富

    通过对不同缺铁黄化程度的酥梨叶片进行解剖结构分析和矫治缺铁后叶片解剖结构的恢复情况的研究 ,结果表明 ,缺铁黄化使叶片厚度、叶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 /海绵组织的比值均明显下降 ;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疏松 ,细胞变短甚至断裂成块状 ,叶绿体数量明显减少甚至无 ,并出现解体细胞 ;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界限模糊 ,海绵组织细胞排列变密 ;维管束的导管口径变小 ,维管束鞘和韧皮部的细胞番红染色加重。进行缺铁黄化矫治后 ,叶片结构恢复正常。这些结构的变化 ,可作为梨树缺铁诊断和矫治的指标。

    2002年06期 209-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植物抗病相关基因分离策略

    于玲,王莱,牛吉山,陈佩度

    近年来植物基因克隆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文章对分离植物抗病相关基因的一系列策略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对这些技术的异同、各自的优缺点 ,以及它们在植物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作了评述。

    2002年06期 214-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伤害信号分子及其信号转导

    毛国红,郭毅,崔素娟

    伤害对于植物是一种常见的环境刺激。目前 ,对伤害刺激产生的防御反应及其机理都有了较为广泛的研究。简述了目前已确定的参与与伤害反应的信号分子 :寡糖素、系统素、脱落酸、茉莉酸、乙烯和电信号等 ,并初步探讨了伤害信号分子的信号转导途径。

    2002年06期 224-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非充分灌溉及其生理基础

    吕金印,山仑,高俊凤

    介绍了非充分灌溉的概念及内涵。主要阐述了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 ,作物体内产生的适应性生理反应。经非充分灌溉及轻度干旱处理 ,作物气孔阻力增加 ,蒸腾失水减少 ,作物水分散失对气孔开度的依赖性大于光合对其的依赖性。可通过气孔调节作物光合与水分的关系 ,最终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有限度的水分亏缺 ,有利于同化物向籽粒调运。利用 1 4 CO2标记研究表明 ,生长后期水分亏缺下 ,小麦体内存在对花前营养器官“临时库”同化物的再动员和对产量的补偿机制 ;适度水分亏缺促进了小麦等作物初生根的生长发育 ,增加深层土壤中的根系与根系活性 ,防止后期根系早衰。总之 ,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 ,作物能够在营养生长、物质运输和产量形成等方面产生有效的补偿机制 ,可作为非充分灌溉的重要理论基础。

    2002年06期 232-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种子脱水耐性及其与种子类型和发育阶段的相关性

    杨期和,叶万辉,宋松泉,殷寿华

    种子脱水耐性是种子发育过程中获得的综合特性 ,是判断种子贮藏特性的一个重要依据。当种子获得脱水耐性时 ,生理、形态和结构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包括糖、蛋白质、脂类和抗氧化系统等保护性物质的合成 ,各种保护性物质不是单独作用的 ,而是协同调节种子的脱水耐性。不同的植物种子 ,其脱水耐性不同 ,并且随着种子的发育而变化。关于种子脱水耐性的获得 ,主要有 2种观点 ,一种认为是数量性状 ,另一种认为是突变性状。种子库收集种子保存时 ,适时采集和适度脱水才能有效地延长种子的贮藏寿命。

    2002年06期 238-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中国植物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研究进展

    阮成江,何祯祥,钦佩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是基因组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是基因定位与克隆乃至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近十几年来 ,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分子标记技术的飞速发展 ,为构建高饱和的植物遗传连锁图谱和利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综述了我国在植物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研究方面的进展及发展动态 ,列举了我国利用 DNA分子标记构建的 34张植物遗传连锁图谱实例 ,且讨论了当前我国在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途径。

    2002年06期 246-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 作物抗旱节水相关基因的标记和克隆及转基因研究进展

    张正斌,徐萍,张建华,王峻

    介绍了国内外在小麦、大麦、水稻、玉米和大豆等重要农作物的抗旱节水相关基因性状的分子标记和基因克隆及转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

    2002年06期 257-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特性与植被生产力关系研究进展

    郝文芳,梁宗锁,韩蕊莲,侯军岐

    针对黄土高原不同类型植被、不同立地条件下植被及不同的演替阶段的土壤特性进行了综述 ,包括土壤养分、土壤酸碱度和土壤水热条件与植被生产力的关系。众多的研究表明 ,土壤水分与营养供应是影响植被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而植被的根系分布和细根周转能够影响土壤有机质和理化性质 ,植被的演替过程改变着土壤的特性 ,土壤特性的改变驱动着植被演替。

    2002年06期 265-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总目次

    2002年06期 271-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 2002 Total Contents

    2002年06期 279-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