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植物学报

  • The Key Province Laboratory of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PGEL) Introduction

    2002年01期 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子午岭林区北部近50年植被的变化发展

    邹厚远,刘国彬,王晗生

    子午岭林区的北部 ,地貌上具有黄土丘陵沟壑的特点。该区植被的演替序列为 :从弃耕地先锋群落开始 ,经草本、灌木群落时期到早期森林群落山杨 (Populus davidiana)林或白桦 (Betula platyphylla)林、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等 ,进而到后期森林群落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林或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林。近 5 0年来 ,油松林和侧柏林已经或正完成向辽东栎林方向的发展。山杨林、白桦林和侧柏林为该区演替系列中的过渡时期 ,气候性的演替顶极为辽东栎林 ,油松林为亚顶极。同时该区还表现出整体向前发展的趋势 ,这明显体现在原来林区大部分为山杨林 ,而现在辽东栎林已取代山杨林成为主要林分。只有阳坡下部基岩露出的陡壁上的侧柏林仍无向前发展的征象 ,为该区的一种局部土壤性演替顶极。阴坡、半阴坡从草本群落到顶极的演替全过程需要约 1 5 0 a,阳坡、半阳坡从草本群落演替到顶极但不包含油松林阶段 (目前尚缺少这一阶段 )需要 1 5 0 a左右 ,梁顶部位的演替速度与阴坡、半阴坡大致相近。从植被的类型、分布和演替来看 ,该区在植被区划上应属于暖温带北部落叶栎林亚地带

    2002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遗传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简介

    2002年01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 Professor Su Yinquan's Resume

    2002年01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苏印泉教授简介

    2002年01期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生长特征

    周华坤,周兴民,周立,沈振西,李英年

    以调查统计的方法研究了矮嵩草草甸内鹅绒委陵菜无性生长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匍匐茎只有 1条的鹅绒委陵菜最多 ,占 5 2 .86 % ,匍匐茎有 4条的鹅绒委陵菜只占 4.2 9%。同一鹅绒委陵菜无性系中 ,随着匍匐茎数目的增多 ,分株数、间隔子数、茎总长和匍匐茎比节间重变小。分株一般在第二级或第三级最高 ,末级较高 ;间隔子一般以第二、第三或第四级为最长 ,最末一级较长 ,第一级最短。随鹅绒委陵菜匍匐茎数目的增多 ,用于繁殖的匍匐茎和分株的干重比例逐渐增加

    2002年01期 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土壤结皮中苔藓植物的研究

    张元明,曹同,潘伯荣

    对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土壤结皮中苔藓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地区参与土壤结皮的有 4种苔藓植物 ,即真藓 (Bryum argenteum)、细叶真藓 (Bryum capillare)、无齿紫萼藓 (Grimmia anodon)和垫状紫萼藓 (Grimmia pulvinata) ,并分析了其耐旱特性和分布特征 ;研究发现该地区苔藓结皮呈层片分布规律 ,由表及里依次为苔藓植物层、无机沙砾层 、藻结皮层、无机沙砾层 等 4层

    2002年01期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 西北干旱荒漠区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分析

    党荣理,潘晓玲

    西北干旱荒漠区分布有种子植物 82科、484属、1 70 4种 ,优势现象明显 ,优势科 1 1个 ,它们是菊科、豆科、禾本科、藜科、十字花科、蓼科、莎草科、毛茛科、蔷薇科、唇形科和百合科 ;表征科 8个 ,它们是香蒲科、麻黄科、柽柳科、蒺藜科、胡颓子科、藜科、眼子菜科和蓼科。地理成分多样 ,其中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 ,共 3 7科 ,占总科数的 45 .1 2 % ,其次为温带成分 (包括热带至温带、亚热带至温带、温带、温带至寒带 ) ,共有 3 1科 ,占总科数的 3 7.80 % ,热带成分、热带至亚热带成分较少 ,共 1 4科 ,占总科数的 1 7.0 7%。这些反映出植物的分布与本地区气候相适应的特点

    2002年01期 2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大吴风草属、假橐吾属花粉表面纹饰及其分类学意义

    刘建全,何亚平,孔宏智

    观察了千里光族款冬亚族中大吴风草属、假橐吾属及其相关类群 5属共 8种植物在扫描电镜下的花粉性状。所有种类的花粉外壁均为刺状纹饰 ,但在刺的长短、刺部是否膨大、刺基膨大上的纹饰以及刺基之间的纹饰等方面存在差别。大吴风草的花粉外壁性状不同于橐吾属 ,从而不支持它与后者有较近亲缘关系的观点 ;它与花粉超薄结构同为“向日葵型”的多榔菊属的花粉外壁性状也不相同。假橐吾属不同于橐吾属和垂头菊属的花粉外壁性状 ,研究结果支持本单种属的成立

    2002年01期 33-36+217-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双蝴蝶属和蔓龙胆属(龙胆科)种子表面特征的研究

    陈世龙,何廷农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龙胆科双蝴蝶属 8个种和蔓龙胆属 6个种的种子表面纹饰。观察结果表明 ,2属的种子表面特征均为网状纹饰类型。其中 Tripterospermum cordatum,T.volubile,T.chinense,T.discoideum,T.japonicum,T.filicaule,Crawfurdia delavayi和 C.pri-cei的种子表面为细网状 ;T.hirticalyx,T.pingbianense,C.puberula,C.tibetica,C.campanu-lacea和 C.crawfordioides的种子表面为粗网状。在龙胆属 Gentiana的不同组中均存在网状纹饰。因此 ,从种子表面特征可看出 ,龙胆属、双蝴蝶属和蔓龙胆属 3属间具较近的亲缘关系。同时 ,在双蝴蝶属中 ,种之间在种子表面特征上有分化 ,在表面纹饰的具体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别。而在蔓龙胆属中种间差别很小 ,仅在一些种子表面有无附属物上存在差异

    2002年01期 37-42+219-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 绵刺属的分布区及其区系地理成分

    赵一之

    绘制了绵刺属新的分布区图 ,阐明了该属的生态地理分布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确定了其区系地理成分为“阿拉善 -东戈壁”成分

    2002年01期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中国高等植物省级分布新记录(一)

    林祁,班勤,赵燃

    报道了桦木科和樟科共 2 0种植物在我国 1 1个省区中的分布新记录。其中西藏分布新记录的有柱果琼楠、钝叶桂、更里山胡椒、假辣子、钝叶木姜子、黄心树、粗壮润楠和瑞丽润楠 ;云南分布新记录的有巫山新木姜子 ;广西分布新记录的有黄心树 ;甘肃分布新记录的有大叶木姜子 ;陕西分布新记录的有猴樟 ;山西分布新记录的有秦岭木姜子 ;河北分布新记录的有岳桦 ;浙江分布新记录的有桂北木姜子 ;福建分布新记录的有广西新木姜子 ;江西分布新记录的有尖叶木姜子、华南木姜子和凤凰润楠 ;湖南分布新记录的有披针叶榛和四川新木姜子

    2002年01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应用RAPD标记检测导入普通小麦中的Elymus rectisetus遗传物质

    鲁玉柱,薛秀庄,王长有,陈毓荃

    以 72个含 1 6株系的 BC2 F5(小麦 /Elymus rectisetus//小麦 )单株为供体材料 ,用筛选出的 1 2个 1 0碱基随机引物对其进行多态性扩增。以 E.rectisetus和 Fukuhokomugi(Triticumaestivum)为亲本 ,建立 RAPD标记。实验表明 :1 2个随机引物中 ,有 1 0个随机引物能够在 1 6个株系的 6 8个单株中分别扩增出普通小麦所没有的 E.rectisetus的 DNA片段 ,可分为 6个类型。此外 ,1 0 4 0 - 2 - 5 - 1和 1 0 4 8- Y3 - 3 - 1可能含 5种异源染色体

    2002年01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蒙古冰草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英文)

    解新明,云锦凤,尹俊,张焱如,赵冰,卢小良

    采用 RAPD技术对蒙古冰草 (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 6个天然居群和 2个栽培品种 (系 )的 45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 1 7个引物共检测到 1 0 1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81个 ,占 80 .2 %。相对于其它小麦族植物 ,显示出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DC)分析的结果表明 ,遗传多样性在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 ,但总体来看 ,居群内的遗传变异高于居群间 ,这是由蒙古冰草异花、风媒传粉的外繁育系统所决定的。在天然居群与栽培品种 (系 )间 ,前者的 DC值为 0 .2 5 0 ,后者的 DC值为 0 .1 81 ,而且前者的平均遗传距离 (0 .2 90 )也高于后者 (0 .2 1 3 ) ,表明天然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大于栽培品种 (系 ) ,这与天然居群间环境的异质性密切相关 ,同时也反映了栽培品种 (系 )间较近的亲缘关系。 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 ,8个居群基本上可被分为与其生境特点及生长条件相适应的 3个类群 ,反映了自然选择及人工选择对居群间遗传分化的巨大影响

    2002年01期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类PvLEA-18的表达

    余华顺,张林生

    利用 Pv LEA- 1 8蛋白抗体 ,分析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类 Pv LEA- 1 8表达情况。Western blot表明在小麦干种胚中未检测到类 Pv LEA- 1 8蛋白 ,而在种子萌发不同时期 (1 2h,2 4 h,3 6 h)的胚和盾片组织中检测到类 Pv L EA- 1 8蛋白的表达 ,其分子量分别约为 81 k D和 70 k D。种子萌发 2 4 h后 ,81 k D蛋白消失 ,70 k D的类 Pv L EA- 1 8表达量也降低

    2002年01期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光照对水母雪莲愈伤组织合成生物碱的影响

    王慧春,李毅,王环,徐文华,王莉,张宝琛

    以水母雪莲 (Saussurea medusa Maxin.)无菌幼苗的根作外植体 ,诱导获得的愈伤组织为材料 ,研究光照对生物碱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尽管在水母雪莲的愈伤组织培养物中 ,总生物碱的含量比原植株中的含量低 ,但其组成成分比原植物丰富 ,并且秋水仙碱的含量也比原植物高 ,尤其是在光照培养的愈伤组织中秋水仙碱大大增加

    2002年01期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白杄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植株再生条件的优化研究

    杨金玲,桂耀林,郭仲琛

    为建立白木千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植株再生的高频率实验系统 ,对聚乙二醇及干化处理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在分化培养基中附加 5 0 g/L聚乙二醇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频率和每块愈伤组织产生的体细胞胚个数 ,而干化处理又能使体细胞胚的萌发率大幅度上升

    2002年01期 74-77+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水杨酸对真菌诱导子诱导红豆杉悬浮细胞膜脂过氧化和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

    兰文智,余龙江,吴元喜

    研究了 5 0 mg· L- 1真菌诱导子 (F5) ,5 0 mg· L- 1水杨酸 (SA) ,5 0 mg· L- 1F5+5 0 mg· L- 1SA3种处理 ,对红豆杉悬浮细胞膜脂过氧化和紫杉醇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F5和 SA单独处理红豆杉细胞均引起细胞膜脂过氧化。SA+F5联合处理可以减轻 F5单独处理细胞所引起的膜脂过氧化程度 ,SA+F5联合处理与真菌诱导子处理相比 ,较大地提高了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得到较多的生物量。3种处理方法均可提高红豆杉细胞紫杉醇产量 ,特别以 F5+SA处理得到产量最高 ,达到 1 1 .5 mg· L- 1,分别为 F5,SA和对照组的 1 .5倍、2 .0倍和7.5倍。结果显示 :在真菌诱导子诱导与水杨酸的联合作用下提高紫杉醇产量 ,可能与水杨酸减轻真菌诱导子所引起的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有关

    2002年01期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枸杞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内源多胺代谢动态的研究

    邢更妹,黄惠英,王亚馥

    完全脱分化的枸杞继代愈伤组织在转入分化培养后第 1天就开始启动分化 ,接着体细胞转变为胚性细胞 ,继而分裂形成多细胞原胚、球形胚和成熟胚等。与此同时 ,Put含量迅速上升形成第 1个峰值 ,随后有所下降 ,但到多细胞原胚期 Put含量又上升 ,并达到最高峰 ,为对照的 6倍。 Spd只在胚性细胞分化早期出现 ,Spm仅在体细胞胚发育晚期存在。外源 Put不仅可提高体细胞胚发生频率 ,而且使 3种内源多胺含量均有所提高。加入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 DFMA后 ,多胺水平下降 ,体细胞胚发生几乎完全被抑制。补充外源 Put后 ,多胺的生物合成得到部分恢复 ,DFMA对体细胞胚发生的抑制效应也被部分解除。结果表明 ,维持一定量的多胺水平是枸杞体细胞胚发生的必要因素

    2002年01期 84-89+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小麦品种蛋白质品质性状稳定性研究

    魏益民,康立宁,欧阳韶晖,张国权

    用陕西省关中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所选用的 1 2个小麦品种 (品系 )在 1 2个试点的数据资料 ,分析了品种、环境及品种与环境互作 (CEI)对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及湿面筋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因型效应对所有品质参数均有显著影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沉淀值影响较大 ,而对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影响较小。环境效应对湿面筋含量和籽粒硬度影响较大 ,而对蛋白质含量与沉淀值影响较小。蛋白质品质参数的回归系数 (b值 )表明 ,基因型对不同环境的反应存在着显著差异。对于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回归偏差显著的品种很少 ,这表明线性回归模式占了基因型变异的绝大部分。一些品种的沉淀值显著偏离了回归。上述结果表明 ,要改善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品质 ,也应重视环境对小麦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2002年01期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高油、高淀粉玉米吸硫特性及施硫对其产量、品质的影响

    刘开昌,胡昌浩,董树亭,王空军,李爱芹

    研究了高油、高淀粉玉米硫素的吸收分配及施硫对籽粒产量、品质的作用 ,结果表明 :在 1 1 2 5 0 kg/hm2 的产量水平下 ,开花前硫素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百分比平均为 5 7.5 3 % ,花后对硫的吸收较强 ;高油 1号、长单 2 6、掖单 1 3每公顷吸硫量分别为 :3 2 .46 kg、3 4 .94kg、3 4 .2 0 kg。施硫能增加穗粒数和粒重 (高油玉米粒重增加不显著 ) ,并显著提高其产量。施硫2 2 .5 kg/hm2 (S1)能使籽粒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 9.0 5 %和 6 .88% ,蛋白质中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提高 ,品质改善 ;施硫量增至 90 kg/hm2 (S2 )时 ,籽粒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仍有提高 ,但蛋白质中醇溶蛋白含量增加 ,蛋白质品质降低

    2002年01期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二棱啤酒大麦杂种一代及其亲本主要性状的灰色系统分析

    王莹,黄中文,刘芳

    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对 2 0组二棱型啤酒大麦杂种一代及其亲本的 7个主要性状之间的关联系数、关联度和关联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关联度和关联序中 ,大麦的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分别与穗长这一性状的关联度最大 ,关联序中穗长全排在首位 ;而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分别与有效穗数这一性状的关联度最小 ,关联序中有效穗数全排在末位。为了提高单株产量应注意协调好有效穗数与穗长这一对主要矛盾 ;明确各性状对籽粒产量所起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及其相对重要性 ,确定主攻方向 ,配制各种优势组合 ,为大麦亲本选配提供科学依据 ,从而达到二棱型啤酒大麦预期的育种目标

    2002年01期 10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茴香砂仁种子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唐源江,廖景平

    茴香砂仁种子的假种皮膜质 ,由内、外表皮及其间的数层薄壁细胞构成。种皮黑褐色 ,由外种皮、中种皮和内种皮组成。外种皮为 1层表皮细胞 ;中种皮由 1层细胞的下皮层、1层细胞的半透明细胞层、3~ 4层薄壁细胞的中种皮薄壁细胞层和 1层细胞的色素细胞层组成 ;内种皮由 1层径向延长的细胞构成 ,内切向壁与部分径向壁非常增厚。种子珠孔区分化出珠孔领、孔盖和珠孔区薄壁细胞。合点区内种皮出现缺口 ,缺口间的合点区色素细胞群整体轮廓呈剌叭状。外胚乳细胞长条形、方形或多边形 ,细胞内充满淀粉 ;位于合点端的内胚乳为多层细胞结构 ,珠孔端的则为 1层细胞 ,细胞内含蛋白质、多糖、脂类物质。胚含大量脂类物质 ,还含有蛋白质与多糖

    2002年01期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西瓜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中子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王秀玲

    西瓜种子子叶内贮存物质开始积累时 ,细胞质内有大量核糖体、质体、线粒体、内质网片段和囊泡。种子脱水期至成熟期 ,细胞器的数量减少 ,成熟种子子叶细胞的细胞壁不连续 ,几乎观察不到细胞器的存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内质网、线粒体、质体的数目逐渐增多 ,叶肉细胞的质体发育成叶绿体。种子形成过程中 ,在子叶细胞大液泡分隔的同时 ,膨胀的内质网囊泡内积累蛋白质 (直径 0 .1~ 0 .4μm) ,这些小的蛋白质球体最终进入液泡形成大的蛋白体 (直径 1~ 3μm) ;萌发种子贮存蛋白质被水解的同时 ,一些脂体进入液泡并被分解 ,同时液泡融合 ;脂类物质开始积累的时间早于蛋白质 ,积累的量较蛋白质多 ,但在萌发种子中被彻底水解的时间晚于蛋白质 ;淀粉粒的数量在种子形成时减少 ,种子萌发时在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内都重新合成

    2002年01期 118-122+223-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 环境中As(Ⅲ)对小麦萌发的影响及砷毒害防治初探

    韩照祥,冯贵颖,吕文洲,刘英,肖玲

    以 Na As O2 模拟 As( )污染源 ,通过小麦萌发试验研究 As( )对作物的毒害作用。本研究着重讨论了 Ca(H2 PO4 ) 2 对 As( )毒害的防治效果和有效方法。结果表明 :Ca(H2 PO4 ) 2 能有效防治 As( )对作物的毒害。通过形态与生理生化指标综合得出以Ca(H2 PO4 ) 2 防治砷毒害的最佳浓度配比为 CP(V) ∶ CAs( ) =1~ 1 .3 3∶ 1。

    2002年01期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盐胁迫下盐地碱蓬体内无机离子含量分布特点的研究

    张海燕

    用不同浓度 Na Cl溶液处理盐地碱蓬 (Suaeda salsa)植株后 ,测定并比较老叶、幼叶及根部的无机离子含量和对 K的选择性。叶片及根部的 Na+、Cl-含量随盐度的增加而升高 ,且累积趋势相似。盐胁迫下根部 Na+ 、Cl- 及总离子含量 (K+ 、Na+ 、Ca2 + 、NO- 3 、Cl- )明显低于叶片 ,说明盐地碱蓬在盐胁迫下 ,以叶片优先积累大量离子 (如 Na+ 、Cl- )为其适应特征。 Na Cl处理下 ,叶片的 K+ 、Ca2 + 含量低于对照 ,但随盐度的增加保持相对稳定 ,而根部 K+ 含量、K/Na比、对 K的选择性则高于叶片 ,这对盐胁迫下地上部的 K+亏缺有一定补偿作用。低盐度处理 (1 0 0 mmol/L Na Cl)促进 NO- 3 的吸收。另外随盐度的增加 ,叶片渗透势下降 ,渗透调节能力增强 ,幼叶渗透势低于老叶 ,但渗透调节能力相同。

    2002年01期 129-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抗条锈病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的生化与分子标记

    胡英考,辛志勇,陈孝

    对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无芒中 4、异附加系 C0 76、宛 71 0 7和中国春进行了肽链内切酶 (EP- 1 )等电聚焦电泳 ,结果表明 ,肽链内切酶在阳极处有一特异带。肽链内切酶已定位于小麦第 7部分同源群 ,故附加的染色体为第 7部分同源群的 2条染色体。对中间偃麦草、无芒中 4、C0 76和宛 71 0 7进行了 RAPD分析 ,获得了可用于检测 C0 76中外源染色体的 3个 RAPD标记 ,即 OPI0 5 - 80 0 、OPI1 0 - 60 0 、OPK1 0 - 90 0 。

    2002年01期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盐碱地种植麻黄试验研究

    杨自辉,王继和,满多清

    麻黄在干旱区硫酸盐、氯化物盐碱地中种植 ,其土壤 0~ 3 0 cm土层含盐量 1 .2 %以下生长良好。初步化验分析 ,麻黄在盐碱地中种植其麻黄碱含量有所提高 ,同时可获得较大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2002年01期 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莲幼苗的胚根发育及其筛分子研究

    汪矛,孙克莲,王丽,杨世杰

    报道了莲无初生根型幼苗的胚根发育过程 ,其胚根由分生组织转化成贮藏组织 ,致使胚根不突破种皮 ;莲幼苗初生维管系统中的筛分子为筛管分子。莲的子叶和胚根连为一体的特殊结构与其生活环境和系统演化密切相关

    2002年01期 146-149+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小麦根端分生组织细胞核中核仁通道结构的电镜观察

    张飞雄,彭莉

    用常规电镜和整体银染电镜观察技术对小麦根端分生组织细胞核进行了研究 ,发现核仁与其周边染色质之间存在通道结构。初步分析认为 ,染色体 NORs中的 r DNA是通过该通道进入到核仁的纤维中心的

    2002年01期 150-15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农药对烟草AM真菌接种效应的影响

    王彪,孙渭,贺学礼,张军锋

    AM真菌能与烟草根系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 ,促进宿主生长 ,提高烤烟品质和产量。施用农药是否会影响 AM真菌对烟草的接种效应 ,尚无定论。本研究用 AM真菌 Glomusmosseae对烟草植株进行接种 ,按正常施用量喷施不同种类的农药 ,通过对 AM真菌侵染率、烟草根系活力、土壤孢子数量等的测定 ,研究喷施农药对 AM真菌接种效应的影响 ,以便为菌根化烟草生产提供依据

    2002年01期 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青海省燕麦品种资源分析

    吴学明,杜军华,曾阳,刁治民

    首次对青海省燕麦主要品种的地理分布及其种植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 ,为燕麦品种的选育和燕麦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2002年01期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 两种黄瓜接穗在同一砧木上对生长状况影响的研究

    孙艳,冯贵颖,黄炜

    试验以黑籽南瓜为砧木 ,津优 1号和农城 4号为接穗的 2种嫁接苗的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2种嫁接苗 A- CK1和 A- CK2 ,其最大侧根长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7.42 %和 47.1 3 % ;根系重量分别增加 77.89%和 6 7.5 1 % ;茎粗分别增加 2 1 .90 %和1 4.2 5 % ;壮苗指数分别增加 83 .0 8%和 78.83 % ;根 /冠比 A- CK1增加 45 .77% ,A- CK2 略有增加

    2002年01期 16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DPC浸种对花生幼苗根系和叶片生理功能的影响

    王铭伦,王福青,韩广清,陶世蓉,郑芝荣

    在田间条件下 ,研究了 DPC浸种对花生 (Arachis hypogaea L.)幼苗根系和叶片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DPC可提高花生幼苗根系中 IAA和 Z+ZR的含量 ,促进根系的生长 ,提高根系活力 ;DPC可促进花生苗期叶片叶绿素的合成 ,提高叶绿素含量 ,提高苗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在实践中 ,用 1 5 0 mg/L DPC浸种是取得花生壮苗丰产的有效措施

    2002年01期 16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高等植物成花分子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李宪利,袁志友,高东升

    以拟南芥、金鱼草为例 ,介绍了近几年植物成花 (包括成花诱导、花序分生组织的组成、花发端、花器官发生及发育 )研究的一些进展。着重介绍了成花过程中基因的表达、调控与生理功能

    2002年01期 173-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植物吸收利用铁的机理

    翟丙年,刘海轮,尚浩博,杨岩荣

    根据植物铁营养的一些研究进展 ,论述了植物对铁的吸收和运输机理以及 HCO- 3 、N、P等因素对铁利用效率的影响

    2002年01期 184-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鲜切花保鲜相关调控基因研究进展

    刘雅莉,王西平,赵明德

    对切花保鲜相关调控基因 :ACC氧化酶基因 (ACO) ,ACC合成酶基因 (ACS) ,etr- 1基因和切花保鲜相关调控因子 ;乙醇、乙醛、DPSS和钴等做一综述

    2002年01期 190-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稀土化合物在农用塑料等高分子材料开发中的应用

    冯迎春,阳灿

    综述了稀土化合物在高分子材料科学领域应用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2002年01期 19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对写作植物学科研论文的一些看法

    张行勇,李明德

    论述了植物学研究论文写作中的选题、结构布局及其各部分写作中常见的错误 ;指明植物学研究论文的基本特征及其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

    2002年01期 20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西北植物学报》征稿简则与写作规范体例

    2002年01期 215-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Welcome Submit manuscripts and subscriptions to 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

    2002年01期 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