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植物学报

  • 槐树组织细胞培养的研究

    王喆之,胡正海

    系统研究了槐树叶片、子叶及花药的培养方法和植株再生,获得了大量的试管苗,建立了槐树二倍体和单倍体植株快速繁殖的培养程序。实验表明在MS附加高浓度比值BA/IBA或2,4-D的培养基中可诱导各种外植体在短期内产生大量的不定芽和试管苗,但同时,又诱导产生了许多超度含水态苗。在培养过程中,BA浓度先高后低,既可获得大量的试管苗,又相对降低了超度含水态苗的比率,是槐树快速繁殖程序中的重要一环。组织学观察显示,槐树子叶切块培养中形成的胚状体来自于子叶的表皮及叶肉细胞,通过单细胞起源和多细胞出芽两种方式产生。

    1997年05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蕨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

    王俊,苏建宁,曹温,华振基,杨兴才,彭睿琪

    以蕨的根状茎顶芽、幼嫩带节根状茎为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培养30d后,顶芽分化形成绿色小球(GGB),继续生长30d后分割,用于继代增殖或转换培养基诱导形成试管苗;根状茎段由茎节处萌发新枝,20—30d后,形成丛生苗,分割后培养长成具有不定根的丛生试管苗。通过诱导形成绿色小球(GGB)和丛生苗两条途径均可快速繁殖蕨的试管苗。试管苗经过“炼苗”后移入温棚,生长良好.

    1997年05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UV-B辐射强对紫露草花粉母细胞的微核效应

    王书玉,王勋陵

    臭氧层减薄引起紫外辐射的增强,紫露草三号用来监测辐射增加的潜在危害。在田间太阳光照下,把带有花序的紫露草枝条再给予8h不同UV-B剂量的照射,及用8μW/cm2的UV-B分别照射2、4、6和8h四种不同处理。处理后镜检花粉母细胞的微核发生情况。结果表明,UV-B照射处理花粉母细胞后其微核率显著增加。紫露草花粉母细胞的微核率可用作监测环境UV-B辐射增强的可靠指标。

    1997年05期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紫苏腺毛的形态结构和发育的研究

    阎先喜,胡正海

    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on)叶上腺毛的研究表明:叶上腺毛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头状腺毛,二是后状腺毛。两类腺毛都是由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由分泌细胞组成的头部构成。头状腺毛的头部由1个、2个或4个分泌细胞构成,其头部呈圆球形或半圆球形。盾状腺毛的头部也由1个、2个、4个或8个分泌细胞构成,其分泌细胞横向扩展使头部呈盾状。分泌盛期,大量分泌物充满角质层下间隙。两类腺毛的原始细胞均起源于叶原基或幼叶的原表皮层细胞,它通过两次平周分裂形成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1个头细胞,头细胞不分裂或依次进行1—3次垂周分裂,分别形成单细胞、2细胞、4细胞或8细胞的头部。

    1997年05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紫云英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沈宗根

    紫云英花蜜除环绕在子房基部周围,属于花托蜜腺。成熟蜜腺的结构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构成。分泌表皮单层,细胞壁薄,其上有少量气孔存在,外切向壁角质层薄。泌蜜组织细胞5—6层。泌蜜组织基部具维管束、筛管或导管分子直达泌蜜组织基部。紫云英花蜜腺形成较晚,至露冠期基本成熟。PAS反应结果表明,紫云英花蜜腺是淀粉型蜜腺。蜜腺发育早期即在蜜腺细胞内充满众多的多糖颗粒。从结构和发育过程分析,紫云英花蜜腺的花蜜以分泌表皮层直接泌出为主,气孔泌出是辅助途径。

    1997年05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垂柳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张书锋,邓彦斌,刘文哲,胡正海

    垂柳雌花蜜腺一枚,位于于房与花序轴之间,多呈扁平广卵形,由分泌表皮、泌蜜组织和维管束组成。雄花蜜腺呈基部相连的两枚突起,一枚位于花丝与花序轴之间,基部宽扁,上部棒状;另一枚位于花丝与苞片之间,棒状,仅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组成。雌、雄花蜜腺均起源于花托表面2—3层细胞。在蜜腺发育过程中,雌、雄花蜜腺泌蜜组织细胞的液泡发生规律性变化.雌花蜜腺为淀粉型蜜腺,而雄花蜜腺为非淀粉型蜜腺。雌、雄花蜜腺的原宜汁分别由蜜腺维管束韧应部或花丝维管束韧皮部提供,其蜜计最后均由分泌表皮细胞和变态气孔排出。

    1997年05期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牛至花蜜腺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邓彦斌,王虹,刘勇

    牛至花蜜腺位于子房基部的花盘上,属于盘状蜜腺。蜜腺组织由分泌表皮和产蜜组织组成。分泌表皮液泡化明显,并分布有气孔器。在子房发育成熟后,由花盘表面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蜜腺原基。产蜜组织在发育过程中,液泡、淀粉粒都呈现出一定的消长规律,此种规律与蜜汁的合成和分泌有关。原蜜汁由蜜腺周围的韧皮部提供,经产蜜组织积聚合成,然后通过气孔器泌出。本文还对霜冻条件下蜜腺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

    1997年05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蹄盖蕨科植物叶表皮特征的比较形态学研究

    王玛丽,任毅

    对国产蹄盖蕨科18属47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比较观察,同时选取了5科15属植物作为外类群,对它们的气孔器类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蹄盖蕨科植物的气孔器类型与近缘的各科植物有明显的区别,叶表皮特征支持将假冷蕨属、峨眉蕨属、短肠蕨属、假蹄盖蕨属、轴果蕨属、网蕨属作为独立属的观点,但不支持将单叶双盖蕨属从双盖蕨属中分出的观点。

    1997年05期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中国金毛裸蕨属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

    王全喜,陈立群,包文美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产5种金毛裸蕨属(QymnopterisBernb.)植物的孢子进行了观察,对每个种的孢子形态进行描述,并探讨与其它蕨类植物的关系,为本属植物的系统分类和孢粉学研究提供资料。

    1997年05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青海鹅观草属的叶片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意义的探讨

    蔡联炳

    通过青海鹅观草属叶片表皮的解剖观察,结合外部形态,表明了该属植物在小麦族中共族分属的合理性,同时对青海地区属下类群重新进行了确认,共划分2组16种,即拟技碱草组,包括6种;弯穗草组,包括10种.过去处理的种短柄鹅观草和多秆鹅观革分别作为短颖鹅观草和缘毛鹅观草的变种。此外,类群间的演化水平和属的地理起源也作了初步探讨。

    1997年05期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毛乌素沙地10种重要沙生植物叶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的关系

    张晓然,吴鸿,胡正海

    10种重要沙生植物叶器官的比较解剖学研究表明其普遍特征是;叶片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值小;叶表具表皮毛和厚的角质膜;气孔下陷、具孔下室;叶肉中栅栏组织发达;叶各类组织中普遍有含晶细胞和粘液细胞,具有发达的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个别植物叶退化而由同比枝行使光合作用;部分植物具皮下层和异细胞层,以及具异常结构,以上特征是适应沙漠干旱环境的结果,反映出植物形态结构与环境的统一性。

    1997年05期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贺兰山10种不同植物的旱生结构研究

    宋玉霞,于卫平,王立英,马红爱

    对贺兰山10种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形态解剖研究表明,长期生长在干旱贫瘠环境中植物,均形成适应生境的一些特殊形态结构.叶器官主要表现在:(1)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缩小,表面覆有厚的角质膜,并被有表皮毛,气孔下陷,具孔下室;(2)栅栏薄壁组织细胞明显增多,海绵薄壁组织细胞减少.有叶肉不分化叶、等而叶和异而叶3种结构形式;(3)叶内贮水组织和机械组织增强。轴器官主要表现在:(1)根普遍形成周皮,且木栓层细胞层数增多;(2)机械组织非常发达,在周皮、皮层和韧皮部中有许多厚壁细胞分布。维管组织中的木薄壁细胞的细胞壁也明显木质化加厚;(3)有些植物的根具有异常维管组织。另外,这些植物根、茎、叶中均有粘液细胞和含晶细胞分布。这些结构具有重要的适应干旱生境的意义。

    1997年05期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 毛青藤茎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蔡霞,吴鸿,胡正海

    毛青藤茎顶端的原生分生组织由原套和原体组成,其行生细胞形成初生分生组织──原表皮、原形成层和基本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的衍生细胞分化形成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束和髓。随着茎的继续发育,维管形成层开始活动,由束中形成层产生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分子,而束间形成层仅产生薄壁组织细胞形成宽的射线。在原生韧皮部筛管分化成熟的过程中,韧应部外方仍保留1—2层原形成层细胞,以后,它们分裂为多层纤维原始细胞,在次生结构形成时,这些细胞的细胞壁加厚,形成初生初皮纤维。茎始终未产生用皮。

    1997年05期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 红豆杉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孙珺,胡正海

    通过对红豆杉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阐明其根、茎、叶的结构特征,为红豆杉的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了解剖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红豆杉营养器官具有以下特征:(1)根、茎、叶中均无树脂道;(2)根、茎皮层中均有含单宁类物质的细胞分布;(3)根、茎中均有石细胞分布,(4)叶气孔器为双环型,略内陷;(5)根为二原型,(6)幼根的内皮层具凯氏带加厚,中柱鞘细胞富含单宁类物质;(7)根的次生维管组织中射线发达。

    1997年05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苍耳形态解剖学研究

    强科斌

    现蕾期苍耳茎的解剖结构以初生结构为主。维管形成层已经形成,但次生结构尚不发达。茎表皮由普通表皮区和色斑区组成。叶的主脉维管组织与茎中维管组织排列方式类似,而不同于大多数双子叶植物。

    1997年05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喜树原形成层到形成层转化的研究

    席梦利,包少康

    观察了枣树茎中原形成层到形成层的转化过程。距茎端0.5mm处,节间开始伸长之前,横切面上4—5个原形成束及束间的分生组织组成原形成层环。径向切面观,原形成层环呈现出较均一的结构。随着节间开始伸长,由于原形成层细胞发生假横向分裂,出现了长短两类细胞,长细胞多数端壁倾斜,短细胞多数端壁平截。以后,长细胞发育为纺缍状原始细胞,短细胞发育为射线原始细胞,部分射线原始细胞可以伸长井侵入生长而转化为纺缍状原始细胞。在节间伸长将停止时,此种转化基本完成。喜树为非叠生形成层,纺缍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都有多核现象发生。

    1997年05期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 青麸杨分泌道的解剖学研究

    马淑英,胡正海

    报道了育麸杨分泌道的结构、分布和发育。青麸杨的分泌道是由14—41个分泌细胞围绕细胞间隙而成的腔道,分泌细胞外侧又被多层扁平的鞘细胞所包围。青麸杨的分泌道主要分布于根、茎、叶、花和果实的维管束的韧皮部内,此外,茎的髓中也有少量分泌道,分泌道位于木质部脊处的薄壁组织内,排列成一圈。青麸杨各器官中的分泌道的发生方式一致,都是裂生方式起源的。

    1997年05期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 八角枫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

    孙建云,曹温,徐青,黄清渊

    八角枫药壁的发育为基本型。分泌型绒毡层。药室内壁未见纤维状加厚,药壁开裂时,与中层、绒毡层一样退化消失,仅剩宽锯齿状的表皮。小孢子母细胞以同时型的胞质分裂形成四分体。大多数四分体呈四面体型,少数也有左右对称和十字交叉型。成熟花粉粒二细胞,赤道面观为椭圆状,极面观近三裂圆形。三孔沟,外壁具密集的细网状纹饰,细胞内贮藏有丰富的淀粉植。

    1997年05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高山植物盘花垂头菊和唐古特乌头光合膜系统的超微结构研究

    吴学明

    对生长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高度为3700m处的盆花垂头(Cremanthodiumdiscoideum)和唐古特乌头(Aconitumtangutcum)叶肉细胞叶绿体光合膜系进行超微分析表明:叶绿体被膜异常,基拉片层叠垛程度小,基粒和基质类囊体肿胀严重。叶绿体超微结构上的这些特征,是青藏高原低气压、严寒和强辐射等生态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1997年05期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刺槐叶的亚显微结构与耐旱性的关系

    苏印泉,李百莹

    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inn.)虽然引自北美,但现在已成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叶片形状为羽状复叶,小叶呈椭圆形,叶面积与体积之比为5.6。叶表面具蜡质壳状、管状毛和鳞片状纹饰。叶片与叶柄被以毛状体;叶背面有浅内陷气孔,具大孔下室。上下表皮细胞外壁具明显的角质层加厚;上表皮细胞呈椭圆形,下表皮细胞呈乳头状;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之间界限不明显,栅栏组织较为发达,排列紧密,约2—3层细胞,海绵组织有退化的趋势;中脉和叶柄维管束均有厚壁组织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薄壁组织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晶体和淀粉粒,叶片已具有许多旱生特征。

    1997年05期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濒危植物庙台槭生殖生物学研究1.花序和花的形态及发育

    曹小勇,陈恺

    庙台械的花序为有限花序,由一顶花和6—9枝侧花枝组成,属圆锥状聚伞花序。一个花序共有14—29朵花,包括两性花、雄花和无性花三类花。根据花在花序上着生的位置,可分为三级。7月初,花序原基形成,在花序轴伸长的同时,侧面形成侧花枝轴原基。花序的顶花最早进行个体发育,随后是侧花枝顶花;侧花枝上同一级花的发育顺序则是从花序的下面向上进行。花器官发生时,花萼原基最先形成,然后是花瓣、雄蕊、心皮和胚珠。

    1997年05期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火炬树分泌道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马淑英,胡正海

    本文报道了火炬树分泌道的结构、分布和发育。火炬树的分泌道是由一层分泌细胞及其外侧1—5层薄壁组织细胞组成的鞘细胞所包围。分泌道主要分布于根、茎、叶、花和果实的维管束的韧皮部内,此外,在茎的髓部也存在散生的分泌道。各类器官中的分泌道都以裂生方式发育;营养器官中的分泌道先于维管分子分化,生殖器官中的则后于维管分子的分化。

    1997年05期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管花肉苁蓉茎异常结构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李志军,吕春霞,段黄金

    管花肉苁蓉茎内存在类似于单子叶植物的散生初生维管束。它由散生在基本分生组织中的原形成层束分化而成。在原形成层来分化的过程中,每个原形成层束可通过分离形成2—7个初生维管束,使初生维管束的数目迅速增加。当初生维管束开始正常次生生长时,正常维管束韧皮部外方的薄壁组织细胞或远离维管柬的薄壁组织细胞转变为异常形成层束。异常次生维管束与正常维管束以韧皮部相对或韧皮部并列的方式排列,或异常次生维管束单个存在于薄壁组织中。

    1997年05期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短命植物小甘菊营养器官解剖学研究

    于喜凤,李进

    小甘菊(Cancriniadiscoidea(Idb.)Pok)营养器官的结构特点为望叶表皮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茎内有大型长弧形裂腔;叶为等而叶,叶柄近轴面具栅栏组织却为异而叶的极特殊结构,具C4植物型结构特征;根具次生结构,茎(花葶)仅有初生结构。

    1997年05期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三种葫芦科植物花蜜腺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吉成均,胡正海

    丝瓜、葫芦、据楼三种植物的雌、雄花蜜腺在形态、位置、结构和泌密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其雄花蜜腺都位于花托上,由花托表面的细胞发育而来。雌花蜜腺位于子房与花冠之间,由两者间的细胞发育而来。雌、雄花蜜腺均为淀粉型蜜腺,其中三种植物的雄花蜜腺分泌表皮上气孔器丰富、淀粉粒多,蜜汁主要以渗透方式泌至分泌表应经变态气孔泌出而三种植物的雌花蜜腺缺乏气孔器,淀粉粒相对少,其原变汁主要以渗透和胞吐相结合的方式泌至分泌表皮,经薄的角质层处泌出。

    1997年05期 127-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 银莲花的形态特征及引种应用研究

    原雅玲,赵锦丽,徐卫平

    通过对银莲花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的详细研究,发现银莲花茎叶优美、花色丰富、花期甚长,繁殖、管理方便,是布置花坛、花径,点缀草坪的优良材料。

    1997年05期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淫羊藿根茎的生药学研究

    李小洪,贺游利,查色,刘静

    对淫羊藿(EpimediumbrevicornumMaxim.)根茎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理化鉴定等方面作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表明根茎的结构特征为皮层部位有纤维群。木质部导管沿切线方向排成三列,化学成分试验表明根茎中含有黄酮、生物碱、糖类等多种成分。

    1997年05期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秦巴山区饮料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现状

    许春霞,李向民,汪建文

    详细论述了秦巴山区的饮料植物资源及其研究、利用现状,列出了主要常规和保健饮料植物名录,指出了该区饮料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997年05期 14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