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植物学报

  • 玉米杂种优势与杂交后胚中ATP酶活性和RNA酶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金蕙芬,王国芳,陆春祥

    通过对若干个玉米杂交及其亲本自交授粉后1天、3天、7天、10天胚中ATP酶活性、RNA酶活性及蛋白质变化的比较来探讨杂种优势产生的生化机理。结果表明,30个组合的玉米授粉后一天,有90%组合杂交胚中ATP酶活性超过双亲或母本自交胚中ATP酶活性。授粉后3天杂交胚中ATP酶活性多数低于双亲自交胚中的ATP酶活性,看来这一表现与自交授粉后胚中合子细胞分裂较迟缓有关。以上四个时期授粉后,杂交胚中RNA酶活性介于双亲之间或低于双亲,这可能与杂交胚中核酸分解的速度较慢有关。杂交胚中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同时期各组合间表现不同,杂交后胚胎发育初期胚中蛋白质的变化不一定是总的数量的增加,而是某些蛋白质或酶的变化。

    1993年03期 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花药培养的研究

    王洪刚,张德水,姜丽君,孔令让

    本试验研究了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雄核发育和秋水仙碱诱导小孢子染色体加倍的效果。结果表明: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种F_1愈伤组织的产量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雄核发育存在均等分裂和不均等分裂等类型,这与小麦中的观察结果相似;在培养基中加入秋水仙碱可以有效地诱导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加倍。

    1993年03期 26-3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 谷子不育系及其相应可育系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罗颖坤,宋强

    以谷子2个品种的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材料,对其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形态学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昭盟A花药的外部形态及花粉母细胞的发育过程与昭盟B相似,能形成外观正常的三核花粉,但其花药不能开裂散粉。石炮A表现出了败育时间和方式的多样性,且不育系与保持系间在花药长度上有显著差异。此外,两种不育系的维管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育不良。不良程度与药囊退化程度相关。

    1993年03期 32-37+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0k]
  • 石刁柏组织培养中体细胞胚发生的组织细胞学观察

    崔凯荣,刘志学,陈克明,王亚馥

    以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无菌苗的嫩茎切段为外植体,在含有1 mg/LNAA+0.5 mg/L BA的MS培养基上可100%地被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在此条件下可长期继代,将继代的愈伤组织转入含有2 mg/L 2,4-D 0.5mg/L NAA的MS培养基上后,约有70%的愈伤组织块转变为胚性愈伤组织,这些胚性愈伤组织在3,4-D浓度进一步降低为0.5mg/L的条件下发育形成体细胞胚。切片观察表明:这些胚性愈伤组织是从愈伤组织的表层或近表层产生的。这些细胞核大,多核仁,细胞质浓、染色深的胚性细胞中的一些单个细胞处于与邻近细胞隔离状态,细胞壁也明显加厚。这些单细胞开始分裂,第一次分裂多为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基细胞和一个小的顶细胞,进一步分裂形成三细胞、四细胞、五细胞和具胚柄的多细胞原胚。原胚发育形成球形胚、梨形胚、香蕉形胚,由于在胚的一侧细胞分裂旺盛形成单子叶突起,最后形成子叶胚。其发育过程类似于单子叶植物合子胚的发育过程。

    1993年03期 43-4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 普通烟草与野生种烟草的种间试管受精

    叶树茂,蒋立训,安利民,余玲

    野生种烟草(N.repanda)具有抗栽培烟草的大多数病害,有人曾用常规技术和胚珠培养方法使其与栽培烟草(N.tabacum)杂交,但均未取得结果。我们对普通烟草(N.tabacum)与野生种烟草(N.repanda)的试管受精进行了研究,成功地克服了其种间杂交不亲和性,获得了杂种种子、幼苗和成年植株。杂种植株具有双亲特征;花粉粒败育;根尖细胞染色体数2n=48。

    1993年03期 47-5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5k]
  • 陆地棉组织培养中再生植株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刘全宏,肖娅萍,王喆之,任耀辉,陈丽琴,薛毅

    在显微和超微水平不同层次上对陆地棉(Gossypium hisutum L.)再生植株中正常苗和玻璃苗叶及根端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试管玻璃苗叶表面凹凸不平,气孔下陷,萎缩变形,表皮细胞形态不规则,排列不整齐,叶表面蜡质分布不均匀,其数量也较少;叶肉无明显的栅栏组织分化,细胞中叶绿体含量少、形态小,结构异常。超微结构显示,大部分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基粒片层分布少而含较多的基质片层,其它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含量少或缺。叶脉维管组织发育不良,导管分子数目少,木质化程度低,根尖短而细,生长点仅由少数具分生能力的细胞组成,根冠细胞大,但数量少。正常苗形态结构基本类似于实生苗。

    1993年03期 51-5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 8个泡桐无性系的生长适应性和稳定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杨途熙,魏安智,徐光远,苏兴民

    应用Eberhart的性状值回归参数b_i及S_(di)~2、Tai的结构模型参数和,Ecovalence(W)值等参数,对泡桐品种多点试验林8个无性系生长量的基因型稳定性和生长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生产力对各无性系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选出的8112-3和8112-1属速生、稳定、适应性强的无性系;8112-4和7606-6属于速生但不稳定的无性系,只适宜于较好的环境条件。经聚类分析将采用的8个参数明显地归为三类,类间相互独立,可分别用于评价基因型的生产力、遗传稳定性和适应性。

    1993年03期 5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中国棘豆属一新分类群

    张振万,张春林

    <正> 多年生草本,高9—22Cm。主根褐色,根径3—4 mm。茎较短,近短缩,具分枝。羽状复叶长6—15cm;叶柄与叶轴上面有沟,有时于小叶之间被淡褐色腺点,密被长柔毛;托叶膜质,三角形,长13mm,于1/3处与叶柄贴生,彼此分离,先端渐尖,疏被开展白色长柔毛;小叶9—14对,草质,对生,长卵形,长5—10mm,宽3—5

    1993年03期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钙对臭氧伤害小麦的防护作用

    王勋陵,陈鑫阳,鲁晓云

    春小麦分别用0、1‰、3‰、5‰浓度的CaCl_2溶液浸种及培养,9天后,用0.3—0.7ppm浓度的臭氧(O_3)对幼苗熏气0、4、8、12h,观测到来经Ca~(2+)处理材料的叶片,其外渗液紫外吸收值和电导率随O_3处理时间延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叶内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都明显降低,经过3‰Ca~(2+)处理O_3熏气4—12h的材料,其外渗液紫外吸值、电导率、外渗糖、蒸腾强度都低于对照,其叶内可溶性糖及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证收明在一定O_3浓度范围内,3‰CaCl_2对O_3侵害小麦有明显的防护作用。

    1993年03期 163-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外源Ca~(2+)对离体菠菜叶片衰老的影响

    种康,敬兰花,杨成德

    以叶绿素、蛋白质含量为衰老指标,研究了Ca~(2+)在离体菠菜叶片衰老过程的效应。同时,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光照对离体菠菜叶片吸收,累积Ca~(2+)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10mmol/L Ca~(2+)能使菠菜叶片维持较高含量的叶绿素及各种蛋白质组分。在光、暗条件下,叶片均能吸收外源Ca~(2+),而光照能促进叶片对Ca~(2+)的吸收,暗处理3天的叶片,尚能在分离的叶绿体组分中发现~(45)Ca~(2+),占叶片总放射强度的0.5%。

    1993年03期 179-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 两种珙桐叶片结构的观察

    孙彬,李柏年,林璋德,张国梁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与它的变种光叶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var.vilmoriniana(Dode)Wanger.]叶下表皮(即远轴面)差异较大,前者叶下表皮密被淡黄色或淡白色丝状单细胞粗毛,后者叶下表皮无毛或仅叶脉处被稀疏单细胞短毛或丝状粗毛。两者结构基本相似,表皮均由一层细胞构成,气孔仅分布在下表皮,无一定排列方向,为无规则型。叶肉具明显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是典型两面叶。叶脉的机械组织为腔隙厚角组织,维管组织韧皮部位于远轴面,木质部位于近轴面,两者间具形成层。

    1993年03期 198-202+252-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 部分月季花品种的数量分类研究

    马燕,毛汉书,陈俊愉

    用数量分析的方法,对80个月季、蔷薇及其远缘杂种的样本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整理。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将80个样本分为9类,并初步揭示了各类型间的亲缘关系。首次提出了将中国古老月季分为高大和低矮两个型,将新培育出的具有较高抗性的远缘杂种月季另立为灌丛月季型的分类方案。同时,分析并预测了采用中国原产的蔷薇野生种与古老月季品种或现代月季品种杂交,后代可能形成的月季品种类型。并对花卉品种数量分类中的一些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1993年03期 225-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 华北植物地区的北界——兼述分区的原则和方法

    王荷生,徐朗然

    华北植物区系的北界即是东亚森林植物区系与欧亚草原与荒荒植物区系的东界。本文主要是尽可能准确地划分其界线的位置和讨论有关植物区系分区的原则和方法。根据植物区系和植被有机联系的原则,植物区系成分和它们中的建群种、优势种、特征种和特有种的分布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这条界线被确定为如图1表示。在最东部,华北与东北植物区系界线是从开原向南到岫岩,然后向东至中、朝国界的浑江口。从开原向西南延伸2000余公里至兰州。在这条界限以此为以针茅为优势种的蒙古草原南界,其以南为以白羊草为优势种的暖温带草原并结合有东亚森林植物区系的草、灌丛。

    1993年03期 232-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陕北黄土高原蒿属植物的分类与分析

    陈彦生,张春林,丁士友,张振万

    陕北黄土高原有蒿属植物30种1变种,居该地产种子植物属中所含种数的首位。所产蒿属植物在不同的植被带中梯度变化明显,替代现象显著。在生态类型上,旱生类型从南向北递增,中生类型从南向北递减。在区系组成上可分为6种分布区类型,即:我国特有分布,3种;温带亚洲分布,14种1变种;北温带及中亚分布各4种;旧世界温带分布,3种;东亚分布的2种。可见陕北黄土高原蒿属植物种类丰富,梯度变化明显,旱化现象显著,地理成分复杂,但以温带亚洲分布类型为主,兼有其它成分,属典型的温带性质。

    1993年03期 238-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