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植物学报

  • ph1b基因在Aegilops有益基因直接遗传转移中利用的可能性

    樊路,韩敬花,潘淑婷,邓景扬

    第一次用中国春和中国春ph1b突变体对(中国春phlb突变体×Ae.uariabilis)F_1和(中国春ph1b突变体×Ae.turcomenica)F_1回交获得了成功,并通过连续回交,把Ae.turcomenica的抗白粉基因转移到了普通小麦中。证实了利用ph1b基因从山羊草属的一些种“直接遗传转移”有益基因到普通小麦中的可能性。

    1991年03期 179-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 小麦试管苗的管理及染色体加倍与移栽的研究

    傅杰,陈漱阳

    对小麦试管苗的管理,染色体加倍与移栽的研究结果表明,N_6+IAA0.2mg/L+Ad40mg/升+蔗糖2%的琼脂培养基壮苗促根效果较好,40天后平均每株试管苗可产生新根2.65条;通过调节光照,控制主茎叶龄数5—6,幼穗分化在伸长一单棱期,可以获得发育健壮的越夏试管苗。试管苗移栽前经简化营养液浸根6—7天。平均每苗可生新根1.16条,无根苗的生根率为41.6%;营养纸钵育苗20—25天后再连同纸钵移栽大田,成活率96.88%。试管苗的染色体加倍在冬,春季均可进行,1月5日至2月5日处理效果最好;用含营养成分的秋水仙碱溶液(简化营养液+0.05%秋水仙碱+1.5%DMSO,pH7)浸根,试管苗的成活率为88.10%,植株加倍率为52.70%。

    1991年03期 185-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 伊贝母组织培养形态发生过程中几种糖类含量及淀粉酶和蔗糖酶活力动态研究

    汪丽虹,王亚馥,杨汉民,龚琳,奂卫东

    培养5天,伊贝母鳞茎外植体内淀粉含量明显增加,淀粉酶活力降低,随着细胞脱分化,组织内淀粉含量降低,淀粉酶活力增高;低温培养阶段,淀粉大量积累,淀粉酶活力降低;芽原基形成时期,淀粉含量急剧下降,淀粉酶活力增高;再生植株形成时,淀粉含量及淀粉酶活力趋于稳定。培养初期及低温培养期间,当淀粉大量积累时,蔗糖酶活力增高,蔗糖被分解利用;培养15—25天,蔗糖含量升高,蔗糖酶活力降低;芽原基形成时,蔗糖含量下降,蔗糖酶活力增高;根原基形成时,果糖含量急剧下降。在整个组织培养过程中,β—淀粉酶活力始终高于a—淀粉酶,而且变化幅度大。

    1991年03期 194-199+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当归花药的发育

    张满朝,王耀芝,丁惠宾

    观察了当归花药的发育,主要结果为,花药4室,其壁的发育属双子叶型。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正四面体型。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开始到小孢子由四分体内脱离,规律性地出现胼胝质的沉积,二细胞花粉阶段的生殖细胞一度也具胼胝质壁。成熟花粉为三细胞,表而具脑皱状纹饰,长球形,按NPC系统其萌发孔为345型。腺质绒毡层,每细胞一般具2核。花蕾外形与花药发育进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

    1991年03期 200-205+261-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0k]
  • 竹黄结构的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顾龙云,安旺盛,蒲训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镜的观察,竹黄的子囊壳呈桃形或烧瓶状,埋生在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组成的了座外侧,呈弧形排列,孔口朝外,其内无缘丝,中心腔内无侧丝,基部着生的子囊垂直平行排列。在每条子囊内含有6个棱形的、单行排列的,具有纵横隔膜的子囊孢子,共开裂方式属于孔口类型。同时发现在同一个子囊壳内,子囊顶端小孔和了囊孢子纵横隔膜形成发育阶段不同的细胞图像。竹黄分生孢子阶段,形成瓶梗孢子,产生在子座靠近寄主竹杆一侧内层,形状不规则的分生孢子器内。其瓶梗孢子与了囊孢子极相似,仅稍大些,且两端较尖。

    1991年03期 206-211+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 小麦属的分类研究

    蔡联炳,张树源,李健华

    本文通过小麦属植物的栽培实验观察,对小麦属外部形态、叶表皮,花粉及淀粉粒的性状进行了分类价值的评价和演化趋势的探讨,从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该属修订处理为3组15种,即线穗组含2种,扁穗组含3种,柱穗组含10种。过去形态划分中的一些种如茹科夫斯基小麦、科尔希二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东方小麦和瓦维洛夫小麦等分别以新组合或新等级的形式归并到相应的种类中。

    1991年03期 212-225+264-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4k]
  • 从植物叶的宏观结构特征探讨金粟兰科的系统位置

    张遂申,张文澂,苏乾元

    本文采用类群外对比准则(Outgroup comparison criteria)对我国金粟兰科及征缘科上要植物叶片的宏观结构性状:叶形、脉序、叶缘、网隙、齿型和腺体形状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金粟兰科与金缕梅科有许多旧似的特征,因此,认为金粟兰科与金缕梅科亲缘关系比较接近。

    1991年03期 226-233+268-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3k]
  • 山茱萸花器官发育解剖学的研究

    李平,余象煜,赵丽安

    山茱萸的花芽发育可以分为分化初期、小花原基突起期、花萼形成期、花冠形成期,雄蕊形成期、雌蕊形成期和花盘形成期等七个时期。在杭州地区,山茱萸的花芽于4月底开始分化;6月初形成小花原基突起;6月10日左右形成萼片原基;6月20日左右开始有花瓣原基突起;7月10日左右出现雄蕊原基;7月20日左右形成雌蕊原基;9月5日左右花盘原基形成:9月20日左右,大、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11月初,雌、雄配子体发育成熟;次年3月开花。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具3孔沟。子房1室,具1枚倒生胚珠,悬垂胎座,胚珠具单珠被、薄珠心。成熟胚囊为八核7细胞,在1月12日左右,反足细胞解体,2个极核融合为次生核,雌配子体仅剩下4个细胞组成,在胚珠发育过程中有珠被绒毡层、承珠盘和珠孔塞形成。花器官表面的表皮毛为平贴丁字毛。

    1991年03期 234-242+270-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7k]
  • 黄土高原草场的效益分析与分类评价

    程积民,张文军

    本文从黄土高原草场的现状与合理利用和建设的角度,选用模糊聚类法,在PC—1500微机上对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草场类型进行了效益分析和综合分类评价。结果认为:荒漠草原类、草甸草原类、低温地草甸草场类等,由于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刈割利用,使草场生产潜力已充分挖掘,因而,此类草场在建设中,首先应以耕翻补播优良牧草为主;干草原草场类,山地革甸草场类、灌丛草甸草场类等,虽已大量放牧和刈割利用,但草场生产潜力尚未充分挖掘。因此,草场建设应以封育恢复天然植被为主。

    1991年03期 243-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甘肃龙胆科植物花粉形态

    马骥,赵汝能

    本文对甘肃龙胆科(Gentianaceae)7属25种2变种的花粉形态作了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其花粉特征属较进化的类型;花粉粒中等大小,3孔沟或4孔沟,外壁纹饰以网状、条纹状为主;花粉形状和外壁纹饰对于分属具有一定价值。

    1991年03期 251-257+272-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1k]
  • 陕西小檗属一新种

    张跃进

    <正> 落叶灌木,高50-70厘米,无毛;幼枝紫红色,微具纵条纹;刺单一或三叉,紫红色,长5-10毫米;节间长1.5-2.5厘米。叶倒卵形,长1-4厘米,宽0.8-2厘米,先端钝圆,具小突尖,基部楔形,渐缩成柄,边缘具稀疏刺状锯齿,叶两面黄绿色,网脉明显。总状花序,腋生,长3-5厘米;总花梗长0.5-1厘米;苞片宽三角形,长1.8毫米;花梗长2—4毫米,花黄色,小苞片2,钻形,长约.5毫米,萼片3轮,外轮萼片近圆形,长1.8毫光,宽1.2-1.5毫米,中轮萼片矩圆形,长2-2.5毫米,先端钝圆,内轮萼片与中轮萼片同形,稍大;花瓣6,匙状,长2.8毫米,宽1.5毫米,顶端微

    1991年03期 258-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