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植物学报

  • 大花蕙兰茎尖培养的扫描电镜观察研究

    谷祝平,高金城,李柏年,颜廷进

    用扫描电镜详细观察了大花蕙兰(Cymbidium grandifiorium)茎尖培养中原球茎的形成及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大部分原球茎是由外植体内形成的体细胞胚发育而来的,进而长出子叶、真叶、假根,形成完整植株。而在外植体表面的分生组织区也可形成原球茎,并长出于叶和真叶。

    1990年02期 54-5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 陆地棉愈伤组织产生及胚胎发生的细胞学研究

    王喆之,张大力,李克勤,郭德志,郝联芳

    对陆地棉5个栽培品种的下胚轴进行了培养、观察。5个品种均获得了生长旺盛且性质不同的两类愈伤组织,第一类愈伤组织呈淡绿色或灰色,疏松易脆可分化产生胚状体;第二类愈伤组织呈白色或绿色,紧密坚实且未能分化成胚状体。经分离培养及细胞学检查表明:第一类愈伤组织来源于皮层细胞;第二类愈伤组织则来自于中柱部分。对胚状体的分化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发现胚状体具有结构完整和独立的维管束系统,其发育的主要过程由原胚到球胚、心形胚和子叶胚,整个发育过程与合子胚相似。

    1990年02期 77-83+159-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 旱地小麦(金沙江一号)×天兰冰草杂种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王关林,卜秀玲,何孟元,郝水

    旱地小麦(金沙江一号)×天兰冰草远缘杂交结实率较高,可达30.5%。但是,由于种子的胚乳发育不良而不能萌发,未获得杂种F_1实生苗,授粉12天后再把幼胚接种于WG附加2,4—D2mg/l、NAA0.5mg、K70.1mg/l培养基中,30—60%的幼胚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转入WG附加NAA0.5mg/l、KT0.5mg/l、Ad100mg/l、CH500mg/l的分化培养基后逐渐分化出丛生绿苗。这些绿苗经分根培养后移栽成活。正交和反交的杂种F_1再生植株形态呈中间类型,并且都表现了自交不孕等杂种特性。实验还比较了正交和反交的结实率及幼胚培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讨论了细胞质因子对杂种F_1幼胚再生能力的影响。

    1990年02期 84-8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 离体培养油菜叶肉细胞在脱分化过程中小液泡形成的初步研究

    韩善华

    油菜叶肉细胞在培养条件下进行脱分化而变为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在此过程中,细胞质大量增多,不断形成各种突起并伸向中央液泡内,致使中央液泡形状变得很不规则,而且体积越来越小,最后被分割为很多大小不等的小液泡,不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这些小液泡的膜较稳定,很少发生内陷,液泡中也很少有颗粒状,纤维状和膜状物质,但在某些小液泡中,有时有一种电子密度很高的物质。这些小液泡主要来自原来的中央大液泡,也可能有少数起源于内质网及高尔基体。

    1990年02期 90-94+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2k]
  • 中国特有植物海南草珊瑚管状分子的初步研究—草珊瑚属导管存在的例证

    张遂申,雷立功,刘宏颀,苏乾元

    本研究采用常规的解剖学方法,对我国特有植物海南草珊瑚(Sarcandra hoinonensis(Pei)Swamy et Bailey)根和茎的木质部管状分子进行了初步研究。首次发现其根和茎中均有导管,进一步证明草珊瑚属(金粟兰科)植物有导管存在。

    1990年02期 95-98+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 4D和4R对小麦三种同工酶合成的影响

    徐旗,李振声,穆素梅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小麦品种天选15号、天选15号—4D缺体,黑麦品种德国白粒及利用“缺体回交法”培育的小麦(4D)一黑麦(4R)异代换系幼苗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D染色体对小麦的一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一种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量的合成具有控制作用,在小麦4D缺体的遗传背景下,黑麦4R染色体能够补偿由于4D缺失引起的这两种同工酶合成降低的效应。4D对小麦幼苗期酯酶同工酶的合成没有明显的作用,4R在小麦4D缺体遗传背景下对酯酶同工酶的合成也没有明显的影响

    1990年02期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 几种茄科植物花芽发育的比较

    康文隽,安黎哲

    本文对7种茄科植物化芽的发育过程进行了实验观察和比较。其中6种植物的花萼、花冠及雄蕊的发育过程基本相同,均由花芽生长锥顶端依次向心分化出5个花萼原基、5个花冠原基及5个雄蕊原基发育而成。唯宁夏枸杞的花萼发育特殊,由花芽生长锥顶端外周分化出一个环状花萼原基发育而成具2裂片的花萼;5个花冠原基与5个雄蕊原基同时出现,这也是不同于其它6种植物之处。雌蕊的发育过程差异较大,其中4种植物的雌蕊是由2心皮原基发育成2室子房;曼陀罗则是在2心皮的背缝线处各分生出一个突起,向子房腔内延伸生长,直达胎座,形成假隔膜将2室子房分隔为4室,番茄是在胎座处发生分枝,并向外延伸生长,最后与子房内壁上的突起相连接形成假隔膜,将子房分隔成多室;辣椒通常具2—3心皮,下部子房2—3室,上部无隔膜成1室。

    1990年02期 105-110+164-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 党参花内蜜腺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邓彦斌,景汝勤,胡正海

    党参的花内蜜腺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及维管束三部分组成,属于花盘蜜腺。分泌表皮上角质层较厚,在局部区域有泌蜜的小孔。产蜜组织在发育的过程中,细胞核内出现颗粒物质,由少到多,最后逐渐消失,液泡也出现类似的规律性变化。其维管束的分枝进入产蜜组织内,但只有韧皮部的组成分子,并伴生有多核的乳汁管。成熟蜜腺的超微结构中,细胞内与泌蜜有关的线粒体、小泡、内质网等细胞器非常丰富。另外,根据翅微结构特点对原蜜汁积聚的场所、蜜汁运输的途径,以及分泌方式进行了探讨。

    1990年02期 111-116+16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 文冠果落果机理及提高座果率和种子品质的研究

    徐东翔

    文冠果是中国特有的油料树种,幼果期落果严重,座果率仅为2.2—6.3%。本文研究了文冠果落果的原因及提高产量的措施。试验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开花及幼果期所需有机养料的不足和内源ABA的急剧增加是幼果落果的主要原因,果实膨大期和种子充实期养分和水分的缺乏,是果实体积增长和种子粒重增加的限制因子。据此提出:良种是提高产量的关键,选出内林2号和内林53号,单株种子产量分别比周围8株对照增加1.80倍和2.48倍;采种后施复壮肥可促使新梢粗壮生长,充分供给翌年开花和幼果生长所需要的有机养料,座果率可提高27.9%,果实膨大期施果肥并充分供水,是果实生长和种子充实的保证,种子产量可提高39.4%。

    1990年02期 117-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 杨属植物一新种

    冯自诚,郭建林

    <正> 文县杨新利图1Populus wenxianica Z. C. Feng et J. L. Guo, sp. nov. (Sect. Tacamachace Spach) Species haec ab p. gansuensis C. Wang et H. L. Yang differt staminibus 20-35; capsula trivalvis rare bivalvis; foliis ramorum elongatorum 11—18 cm longis, 7-12 jcm latis, ramorum brevium saepe ovato-rotundis 610 cm longis, 2.5—8 cm latis. Arbor 30m alt., 80 cm diam.;truncus erectus, ocrtex cinereo—viridis vel viridi-albus. glaber, vetus in basi leviter longitudinaliter lobus, juvenales et turiones angulosi. Folia ramorum vel turionum deltoides-ovata evl late ovata, 11-18 cm longa 7-12 cm lata,

    1990年02期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芦荟化学成分的研究

    张振杰,赵秀英,郝志显,姜菊梅,王教材,汪佑民,张宏利

    经分析鉴定大芦荟(Aloe arborescens Mill var. natalensis Berg.)含有芦丁、槲皮素、莰菲醇。蒽醌类化合物。玉米素、赤霉素、吲哚乙酸和脱落酸。16种氨基酸。9种维生素。有可溶性的蔗糖、果糖、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木糖及一个由半孔糖、甘露糖、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组成的粘性杂多糖。脂肪酸的组成中发现很少存在于植物中的十五烷酸和十七烷酸。钾、钠、钙、镁、铁、铝、锌、硒、硼、磷等15种矿质元素。

    1990年02期 135-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打破碗花花的杀虫作用及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阎钟坤,刘绍友,张玉琳,倪新智,贾翎

    用打破碗花花(Anemone hupehensis L.)植株根粉的6种溶剂提取物,对6种农业害虫生物测定的结果初步说明:6种溶剂的提取物对3种蚜虫和棉叶螨均有较强的触杀作用,甲醇提取物对菜青虫和棉红铃虫的忌避、拒食有良好效果;乙醚提取物对菜青虫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明显。用试管法和纸片法对根粉和茎叶粉进行化学成分预(?),结果显示:根粉和茎叶粉中都含有三萜皂甙类、黄酮类、香豆素类、酚类和有机酸类等生理活性物质。

    1990年02期 14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六种酸橙叶精油成分及其化学分类研究

    黄远征,陈树群,陈全友,吴云伦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和色谱—质谱联用法对6种酸橙叶精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其(?)定出44种成分。有5种酸橙叶精油的化学组成几乎相同,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芒樟醇(33.91~39.75%)、乙酸芳樟酯(24.18~30.24%)和α—松油醇(8.58~10.39%);其余组分和含量也大致相同。另一种酸橙—枸头酸橙叶精油化学组成与上述5种相差很大:它的主要成分是β—蒎烯(25.99%)。芳樟醇和α—松油醇的含量分别只有10.70%和0.85%,且不含乙酸芳樟酯。这说明枸头橙不是一种真正的酸橙,其植物学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1990年02期 149-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叉蕊薯蓣和粉背薯蓣根茎中游离氨基酸的比较

    万金荣,丁志遵,周太炎

    叉蕊薯蓣与其变种粉背薯蓣于游离氨基酸组分方面无明显的差异,二者的含硫氨基酸蛋氨骏和胱氨骏、杂环氨基酸脯氨酸和色氨酸以及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的含量都很低或未检出,二者中精氨酸含量都比其它氨基酸的含量高得多,天冬氨酸、丝氨酸及谷氨酸的含量也比较高。此外,粉背薯蓣根茎中绝大多数游离氨基酸含量都比叉蕊薯蓣的为高。以上结果与它们根茎中蛋白质氨基酸的分析结果存在相似性。

    1990年02期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下载本期数据